文| 蒸小彤
出處| ins生活原創
01
誰也沒想到,剛和郭敬明吵完架的李誠儒認「慫」了。
面對王莎莎組的表演,他猶豫再三,只嘴裡擠出一句「挺好的。」
然後勉勉強強地說: 「應該……挑不出什麼大毛病。」
一句話似乎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但顯然,陳凱歌對這個回答不太滿意,再三追問下,李誠儒大發苦水:「現在很多人在我耳邊爭論不休,勸我不要再說實話了。」
話音剛落,他又立馬低下頭,紅著臉說:「我下次注意啊,還是實話實說。」
在隨後的節目中,李誠儒恢復到以往狀態,點評依舊犀利:
「太平淡了。」
「看得我直打哈欠,真的。」
「你完全在演給自己,自我欣賞的東西太多,它沒有高低疾緩。」
這才是真正的他,說起話來又狠又真。
有人看了李誠儒的點評,總會嘟囔幾句:這也太嚴了,嘴裡不饒人。
可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嚴厲的背後是難得的用心。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年代,演技成了可有可無的。
李誠儒對這種風氣嗤之以鼻,不管是頂流還是糊咖,在他這都一樣,好就夸,不好就罵。
人們說,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老牌演員的固執和堅持。
任時光荏苒,李誠儒對表演的敬畏心從未改變。
02
時間拉回到1954年,李誠儒出生在北京一戶平常人家。
兩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留下母親和十一個年幼的孩子。
為了養活全家,原本柔弱的母親變得如鐵人一般。
她扛枕木、砸路釘、賣包子,什麼掙錢多做什麼。
可再辛苦努力,還是很難讓全家吃飽飯。甚至有兩個孩子不幸夭折了。
為了讓剩下的孩子活著,母親只好把幾個年齡稍大的送去學京劇。
從此,小誠儒最期盼的就是哥哥姐姐們回家,把新學的曲子教給他。
全家圍坐在一起,唱著戲曲,分吃著幾塊玉米餑餑,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那是李誠儒對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從那時起,演戲的種子在他心裡扎了根。
想要破土而出,定要經歷重重困難。
他沒樣貌、沒出身、沒人脈,要想出頭太難了。
連身邊親近的人都覺得李誠儒太不實際,居然敢做演員夢。
十五六歲時,迫於生存,他只能去服裝廠做縫紉工,過著一眼望到頭的日子。
「我一邊蹬著縫紉機一邊想,這輩子,這屁股就離不開這凳子嗎?
我不甘心。
我覺得我是演員的料,我要做演員。」
李誠儒暗下決定,如果現狀暫時無法改變,那就先去學習和積累。
只要能擠出時間,他便跑去看話劇,一邊想像自己在舞台上的神情,一邊用心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偶然間,李誠儒看到了著名話劇演員董行佶老師的作品,大為震撼,便不管不顧地上前拜師學習。
董行佶
這般莽撞的行為,在尋常人眼裡太過無禮,但卻讓董行佶對他另眼相看……
隨後,每周一節課,師徒二人愣是堅持了十年。
03
在用心磨練基本功、潛心蟄伏十年後,李誠儒終於等來一個機會——北電招收業餘表演班。
聽到消息後,他立馬報名,因為功底了得,順利考入。
當他以為自己終要圓夢的時候,現實卻潑了他一盆冷水。
畢業後,李誠儒去各個劇組面試,無一例外都被拒之門外。
後來聽說《西遊記》在招募演員,他跑去面試唐僧的角色,卻因外貌被拒。
當時的導演楊潔看中了他的文學天分,想讓李誠儒做場記。
李誠儒心想,在劇組工作總該會客串個角色吧,便答應下來了。
事實證明,楊導的眼光沒錯。李誠儒不僅把劇組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挖掘了沙僧的扮演者閆懷禮。
後來她對李誠儒說:「我覺得你當場記太委屈了,還是做劇務吧!」
結果李誠儒演員還沒當成,卻陰差陽錯地成了中國最早一代的製片。
事業得到了發展,但李誠儒高興不起來,他心裡想的還是演戲。
幾年後,李誠儒選擇辭職,繼續奔赴他的演員夢。
可當他跑遍大小劇組,被無數人拒絕後,李誠儒有點迷茫了。
這時,北電的一位老教授對他說:
「你雖然不錯,但在42歲以前不會有太多機會。
因為你的形象不行,必須要有更多的人生經歷和閱歷才能出頭。」
李誠儒想了幾天,決定聽取老教授的建議,先經歷人生百態,再來拍戲。
04
1985年,李誠儒卸掉一身的失意,開始轉戰商海。
在做演員上,他一路坎坷;可論起做生意,李誠儒就像開了金手指,指哪,哪就發財。
當時正值春節前,他看準企業要發慰問品的時機,以極低的價格批發了一堆蘋果,然後轉手賣掉,輕鬆賺了三四萬。
在和小販聊天中,李誠儒發現東北缺帶魚,便從北京批髮帶魚,弄到東北去買,又小發一筆橫財。
等到資金積累得差不多了,他又賣起了服裝,並且生意越做越大。
1990年,李誠儒直接在寸金寸土的西單開了國內首家自選服裝店—— 「特別特」商場。
商場面積約為1000平方,主要經營服裝和鞋子。在那人們能買到世界各地的新款潮衣潮鞋。
李誠儒為了打響「特別特」的名號,還登報招工選美。
他按照演員的標準,從5000多人中篩選出100位身材外形俱佳的美女導購。
等商場正式開業那天,美女們身穿「特別特」的衣服走在大街上,立馬引起轟動,隨之她們身上的衣服也銷售一空。
因為創新的理念,「特別特」迅速成了北京城最大的服裝商場,為李誠儒積累了豐厚身家。
當90年代的工人,月薪只有200塊時,李誠儒已經日進五六十萬。
在擁有巨額財富後,李誠儒「昏了頭」。
平常穿的西裝外套,要特意飛到國外購買,並且每套的價格大都在七八萬上。
日常佩戴的領帶自然也要講究品質,單價一萬起跳。甚至連雙襪子也要花上一百美元。
在馮小剛騎自行車上班的年代,李誠儒已經開上了最新款的奔馳S560,在街上到處轉悠。
並且他不止要穿名牌,坐豪車,也要住豪宅。
李誠儒在北京建了一個四合院,院裡種著 500顆櫻桃樹,成熟時,要雇上幾十人來採摘。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你走進屋一瞧,準會大開眼界。
不管是客廳還是餐廳,都擺滿了各種收藏品,字畫、紫砂壺、古鐘……
在別人眼裡是稀罕玩意的乾隆年間鼻煙壺,卻在李誠儒家裡堆成了小山,細數下來有一百多個。
而那看著不起眼的家具桌椅,居然都是 用金絲楠木製作而成。
故宮裡最大的金絲楠木高3.25米,而李誠儒家裡的卻有3.6米,難怪他說自己要擱古代是要被滿門抄斬的。
除此外,李誠儒還在自己的外匯倉庫里放了1300萬的美金,這壕氣簡直沒誰了!
在那個人人羨慕萬元戶的年代裡,李誠儒早就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
如今回頭來看,現在某些人的炫富舉動,不過是李誠儒玩剩下的。
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年,因為一場外匯熱,李誠儒十年積蓄一夜蒸發。
失敗後,他問了問自己, 最熱愛的是什麼,想了一年還是演戲。
他便整理好事務,還完債款,再次上路。
從一窮二白到富甲一方,再到傾家蕩產,李誠儒這遭可算是把人生百態都嘗盡了。
05
在下海經商十餘年間,不管人生起起伏伏,關於演戲這事,李誠儒從不敢忘記。
那些年,他不僅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和趙寶剛合作了三部戲,雖算不上主角,但給人印象深刻。
《過把癮》中,他是隨手一扔就是百元鈔票的土豪干康。
《東邊日出西邊雨》中,他是反一號人物伍永民。
他也是《編劇部的故事》中的騙子賈和壁,通過對細節的把控,將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
就連馮小剛和王朔在看完他的表演後都被驚到,天天圍著趙寶剛問從哪找的人。
李誠儒轉戰商海那些年,看似只拍了幾部戲,但其實暗地裡一直有在蓄力,在為之後的破土而出做準備。
當他徹底「抽離」商業圈,成為全職演員後,人們驚喜地發現他在演技上總比別人 多一份自然。
無論是《重案六組》中亦正亦邪的曾警官,還是《龍鬚溝》里瘋瘋癲癲的程瘋子,他都能將人物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看得好不痛快。
要論最出彩的,莫過於李誠儒在《大腕》中飾演的精神病患者,出場一分多鐘,卻把主角的風頭搶盡。
這場戲的難度極大,不僅要記住滿滿一頁的台詞,還要聲腔表情默契配合,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
起初馮小剛看到劇本,就知道這場戲非李誠儒莫屬,而他也不負眾望,一遍就順利拿下。
拍完後,全場都被李誠儒的演技折服,馮小剛更是激動地上前抱住他。
事後李誠儒說: 這一分二十秒,給我培養了近兩億觀眾。
如今,他雖已在圈中浮沉二十餘載,但拿獎的次數屈指可數。
對此他不以為然,畢竟在每個影視人心中,李誠儒都是當之無愧的老戲骨。
在面對誇獎時,李誠儒不僅會欣然接受,還會略帶驕傲地說: 「我就是想讓他們看看,什麼叫能耐。」
06
李誠儒對演戲有多執著呢?
之前他被誤診為癌症,得知自己還有五年時間後,他心裡盤算著要再拍兩部戲。
演戲這件事是李誠儒的白月光,不許別人玷污半點。
拍攝《清明上河圖》時,鄭少秋因為普通話不利索,頻頻用123代替。
李誠儒看見後,直接拂袖而去:「怎麼演戲呀?我都不知道對方的台詞是什麼。」
訪談中聊起前些年大火的《甄嬛傳》,他也毫不忌諱。
「我覺得他害人不淺,胡編亂造。
王爺是不能輕易在宮裡待著的,還跟妃子在宮裡的湖面上,船艙里,簡直胡鬧!
不能再跟著野史胡編了。」
每每說到這,李誠儒總是一臉義憤填膺。
他還總念叨,現在片場有太多演員,演戲靠助理在旁提詞,哭戲全靠眼藥水。
他看不慣如今流量當道,面癱式的演技,想要去改變。
但總有人為他貼上「倚老賣老」的標籤,說他毫無情商。
李誠儒在商海浮沉多年,怎會不懂人情世故?
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
他明知道自己可以說漂亮話,輕鬆贏得流量以及粉絲的歡喜,可李誠儒偏不。
因為他熱愛這個行業,不想所有人都得過且過,不想曾經影帝影后遍地的影視圈,只剩下瞪眼嘟嘴和一張面癱的臉。
就如劉芮麟回答自己上節目的初衷:
「我最近演戲有點疲憊。
總呆在舒適圈裡,大家都客客氣氣的,沒有提高。
所以想來這找罵,讓自己得到提升。」
如今的娛樂圈迫切需要李誠儒這樣的人,敢於說出真話。
如果每個人都不願做那隻敲響眾人的鐘,那就只會變成默許和妥協。
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娛樂圈再無可說真話的人了。
參考資料:
視頻採訪《可凡傾聽之人生幾度秋涼》
視頻採訪《魯豫有約》
知乎@1號嘮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