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
貴陽的張女士購買了一輛
總價5萬元的長安麵包車。
可是新車買到手剛幾天,
張女士發現不對勁兒了,
直呼自己遭遇了陷阱,
買到的是一輛二手車!
張女士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
因為新車上路,肯定都要辦理臨牌,
一般一輛新車可以辦理三次臨牌。
可是當張女士開車去辦理第三次臨牌時,
被告知這輛車已經不能辦臨牌了,
原因是已經超過了三次的上限!
也就是說,張女士購買的這輛新車,
在售出之前,
就已經辦理過一次臨時號牌。
這事兒讓張女士越想越膈應……
張女士:商家說車子確實在之前打過三天的臨時牌照,但是沒出售的車子為什麼會打臨時牌照?這個車肯定就是一個二手車!
發現臨牌的問題後,
張女士又想起,
新車剛開回家時曾出現過一次故障。
張女士:買完車回家後,發現有一個鑰匙怎麼都打不開車門,用電子鑰匙也打不開,扭動也打不開,後面找了這家店,把所有的門都拆了,又重新裝鑰匙。
綜合這兩次的用戶體驗,
張女士十分擔心,
花了5萬元購買的這輛新車極有可能是二手貨。
現在,她說什麼也不想要這輛車了,
要麼換貨,要麼直接退貨!
然而,對於張女士的訴求,
商家卻表示……
「我可以送你一次或者兩次保養作為補償……」
展廳銷售的工作人員 劉先生:
我們這個車也在市場做定展,從這裡到展台為了安全起見,會出示一張臨牌,或者車在地區上調回來,也會辦理臨時牌照,這是兩種情況,至於是怎麼回事,我現在也不清楚。當時我們也解釋過,就說送一次或兩次保養,他不同意,要讓我們賠一萬或者兩萬,我也是聽說的,這個我們做不到。
對於劉先生的解釋,
張女士並不能接受。
她表示,車子不管有過什麼狀況,
消費者都應該知情。
雙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協商,
仍然沒能達成統一意見。
為了促成問題解決,
記者和買賣雙方一起來到孟關國際汽貿城消費投訴站,
工作人員也對雙方進行了調解。
最終,長安商用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劉先生表示,
他近期會先把張女士的情況向上級領導請示,
再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來源 :百姓關注 記者:李嘯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