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位於湖南張家界永定區「百里畫廊」茅岩河畔的天坑「心」湖邊的懸崖峭壁上,兩名戶外愛好者索降湖壁,打出「地質奇觀,六萬征名」的征名橫幅。當日,張家界茅岩河景區向全球發出徵集,為這個酷似「心」形的天坑湖泊取名。
天坑「心」湖位於茅岩河景區平湖游回龍觀碼頭的對岸,一座喀斯特地貌山崖成為該湖與茅岩河間的自然屏障。湖所處位置為自然天坑,與茅岩河通過地下陰河相連,湖水由河水、雨水、山泉水等組成。湖的四周林木茂密,峭壁環繞,屬於喀斯特地貌,由於地勢險峻,少有人踏足,一直保持著原生態面貌。據初步測量,整個天坑深度約200米,湖面面積超過200平方米,湖水四季恆溫,碧綠清澈。
據了解,此次征名作品要求控制在6個字以內,並需附不超過200字的創作思路、理念及含義說明。有興趣者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張家界茅岩河旅遊」,進入微信徵集頁面操作。征名中名稱如有相同,將按照提交的時間順序以最先提交者為準,同一作者限投一次,一次只能提交一個名稱。
徵集結束後,張家界茅岩河景區將組織相關評委對所有徵集作品進行評選。征名設「最佳命名獎」1個,命名者將獲6萬元現金及「終身免費游」獎勵;「友情入圍獎」10個,獎金各2000元。除現金獎勵外,友情入圍獎獲得者以及前100名投稿者均可在一年內攜一名直系家屬免費遊覽茅岩河景區。
張家界茅岩河景區擁有中國旅遊第一漂茅岩河、亞洲首個高山峽谷急流噴射飛艇項目「紐西蘭飛艇」、亞洲第一大溶洞九天玄女洞、世界最大單體溶洞石柱「擎天柱」以及張家界地貌特色的峰巒溪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個融峽谷風光、洞天美景、水上漂流、民俗風情、紅色文化於一體的旅遊資源聚集區。
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證明地下河道已遷移)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兩種,大多是塌陷型(廣西樂業天坑群等),罕見的是沖蝕型(重慶武隆後坪沖蝕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時具備六個條件:
一是石灰岩層要厚。只有足夠厚的岩層才能給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夠的空間。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氣帶(含氣體的岩層)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這樣地下河的流量和動力才足夠大,足以將塌落下來的石頭沖走。
五是岩層要平。從天坑四周的絕壁看就會發現,岩層與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層層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樣,只有這樣的岩層才能垮塌。
六是地殼要突起。地殼的運動就會給岩層的垮塌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