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蠐螬這樣防治,一季只需防治2次,殺蟲乾淨又徹底

2020-03-19     睢陽農科

花生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由於花生管理簡單,產量高,效益好,深受農民歡迎,成為許多地方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在花生生產中,對花生產量影響最大的害蟲就是蠐螬,一旦防治不力,可造成大量莢果被害,導致嚴重減產。

蠐螬的發生規律

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一般一年或2年發生一代,成蟲和幼蟲均可在土壤中越冬,主要以幼蟲在土壤中取食作物地下根莖、塊根、塊莖和莢果。蠐螬活動與土壤溫濕度關係密切。春季當10厘米土溫達5℃時,幼蟲開始從深層土壤向上移動,上升到土表,當低溫在13~18℃時活動最盛,5~6月越冬幼蟲上升到耕土層為害,進入第一次危害盛期,6月中下旬化蛹、羽化,成蟲交配後10~15天產卵,將卵產在鬆軟濕潤的土壤內, 7月中下旬進入卵孵化盛期,8月中下旬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進入第二個危害盛期,主要取食秋季作物的花生、甘薯、馬鈴薯、小麥等作物的地下根莖、塊根和莢果,11月下旬,隨著溫度降低,幼蟲進入深處土壤中越冬。

從蠐螬的發生規律可以看出,蠐螬一年有兩次危害盛期,分別在4~6月和8~11月,其它時間的危害相對較輕。

藥劑的選擇

蠐螬由於生活在地下,危害時間長,可根據蠐螬的活動規律進行防治。化學藥劑防治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可選用見效快,持效期長的殺蟲劑進行防治,目前生產上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藥劑就是新煙鹼類殺蟲劑,如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吡蟲啉由於多年使用,害蟲的抗藥性很強,防治效果變差。噻蟲嗪和噻蟲胺為第二代新煙鹼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好,持效期長,毒性低等特點,在生產上廣泛使用,可有效防治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多種地下害蟲,同時還可有效防治蚜蟲、薊馬、飛虱等地上害蟲,成為防治地下害蟲的首選藥劑。

使用方法

(1)藥劑拌種:花生在播種前,用4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250-500毫升/100千克種子拌種,將藥劑均勻包裹在種子表面,晾乾後播種,可有效防止地下害蟲對種子和幼苗的危害,持效期可達80天以上。基本上可確保幼苗不被危害。據試驗,防效可在85~90%。

(2)土壤處理:於金龜子取食和產卵最活躍的時期(花生開花期),用4%噻蟲嗪顆粒劑1500~2000克,拌細沙或肥料20~30公斤,順壟撒施,然後澆水,由於噻蟲嗪有很好的內吸傳導性,通過內吸傳導作用,將藥劑傳輸到花生的地下部分,有效殺死地下害蟲。持效期可達30天左右,基本保證花生生長中後期不被地下害蟲危害。據試驗,防效可達90%以上。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農業實用技術,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睢陽農科服務圈」進行諮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IiacnEBnkjnB-0z55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