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造車中玩法最獨特的就屬理想汽車了,從去年十月對外公布理想ONE車型的部分信息到如今正式量產交付,期間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不少消費者的關注。最近我了解到,2020款理想ONE試駕車已正式到店,所以我決定前去體驗一翻。
和以往比較傳統的產品說明書式試駕不同,在本次到店試駕之前,我分析梳理出了7個同學們關注的問題,而本次的到店試駕我也將會圍繞這7個問題展開。
1.三缸增程器到底抖不抖?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在當前電動車續航還不夠的前提下,車企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新能源車型的續航問題,其它都得統統靠後。所以在造車時,理想汽車也選擇了一個看似保守實則非常冒險的驅動路線——增程式。
為什麼我會說冒險呢?因為在理想汽車之前玩增程式的車型都涼涼了。
比如別克的VELITE 5,其增程式動力總成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還連續獲得了兩年的沃德十佳動力總成榮譽,當時可是搞的風風火火,但最後因為市場不認可,車賣不出去幾台,只能以失敗告終。現在,VELITE 5已經停產,取而代之的VELITE 6也換上了純電驅動方式。
除了別克,玩過增程式的還有寶馬,寶馬i3也是增程式驅動車型,但銷量慘澹,就算是在寶馬品牌背書的前提下,也落得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所以我說理想汽車選擇增程式驅動方式看似是解決續航焦慮的保守方案,實則非常冒險。而增程式看似是條光明的大道,實際上其同行的前輩皆已撲街,道路險峻至極。
題外話就此收起,咱說說增程器到底抖不抖。
我試駕時,車輛電池的電量只有23%(低於30%增程器開始工作),所以試駕全程都處於增程模式,加上初冬的北京氣溫比較低,所以算是在引擎冷啟動工況下開始試車的。
試駕路線是從理想汽車北京藍色港灣體驗店出發,然後繞著周邊轉一圈,全程共11公里左右。試駕時間是從下午3點左右開始,所以路上非常堵,雖然只有11公里的路程,但整整開了半個多小時。
在剛剛啟動車子的時候,還是電池給電機供電起步,沒有增程器啟動介入的感覺。在從地庫向外爬坡時,我還在刻意的感受增程器是否會啟動介入,事實上增程器已經開始工作,我也沒有感覺到(實在是丟臉呀)。最後還是旁邊的銷售兄弟告訴我,你可以看儀錶盤上,增程器其實已經開始工作了。
所以,理想ONE的這套三缸機真的不抖,非常安靜的躲在發動機艙里工作,即使冷啟動時我也沒感覺到抖動。比寶馬一系、本田凌派和領克03上的三缸引擎都穩很多。在後面十多公里的道路駕駛中,我同樣也沒有感受到增程器工作時該有的抖動,也沒有排氣聲。整個車輛的駕駛質感很接近一台純電動車,而且是無限接近。
2.沒電時加速會不會很吃力?
有很多同學擔心理想ONE沒電時,這顆1.2T增程器發電拖動整車會很弱雞,像是小馬拉大車的感覺。事實上完全不會,因為理想ONE是增程式,不是PHEV,所以只要有電,電機的功率就可以發揮出來,車輛就能正常行駛,我當天駕駛時電量只有23%左右,加速並沒有受到影響,給油就走。
3.車機系統好不好用?
理想 ONE 座艙內共有 4 塊螢幕。從左往右,從上往下分別是:儀表屏、中央大屏、副駕娛樂屏和車控屏。至於這四塊螢幕,先報一個具體的參數——12.3 英寸,1920*720 解析度的駕駛員儀錶盤;16.2 英寸,2608*720 像素的中控屏;10.1英寸,1280*720 解析度的功能控制屏;12.3 英寸,1920*720 解析度的副駕娛樂屏。
底層系統上,儀錶盤和車控屏通過德州儀器 J6 晶片驅動,運行比較穩定的 Linux 系統;中央大屏和副駕娛樂屏是通過高通驍龍 820A 晶片驅動,運行比較開放的 Android 系統。
使用這套車機系統的交互模式有 4 種:螢幕觸摸、語音交互、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以及理想自創的盲操手勢。
前 3 種方式很常見,大家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我對盲操手勢比較感興趣:在中控屏/副駕屏任何區域「三指上劃」都能返回到主頁面(劃完就是三條手指印);在車控屏任何區域「連續向左/右劃」可以調節空調風量。
從顯示效果來看,其使用的螢幕的解析度都夠高,顯示效果比較清晰,但螢幕旁邊的黑邊框太寬,所以高級感有些打折扣。
觸摸時螢幕的跟手性不錯,至少沒有拖影;語音交互使用起來也比較靠譜,語音的響應速度和車機APP的響應速度都夠快,值得肯定。除此之外,這套語音控制還帶有有4個喇叭的聲場定位功能和主動降噪功能,所以不至於主駕駛說開窗,結果副駕駛窗戶打開了。
從功能性來看,理想的這套車機系統確實是個保守派,基本上處於要啥沒啥的狀態,也沒有可以增加的應用生態。
副駕駛娛樂系統只有一個音樂APP和一個視頻APP,除此之外確實沒有什麼生態可以用來拓展,有點浪費這麼好的一塊螢幕,希望以後能補上更多的APP,例如小米之家,搜尋引擎等等。
最後需要吐槽的一點是駕駛員信息屏,做的太尬了,首先是顯示車速信息字體很小,開車時看起來比較費力。
其次是這個螢幕不能顯示發動機水溫溫度,機油溫度等等信息,難免讓人有點著急。大家都知道理想ONE這台車上有一台1.2T的三缸引擎,在使用時還得時時關注引擎的工作狀態,如果發生什麼問題還能及時解決。
關於其字體太小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蔚來ES8車機系統的字體也很小,但是ES8配置有HUD顯示,所以理想ONE要不就上HUD這套東西,要不就把字體調大一點。現在是看起來漂亮,但用起來尷尬。
4.駕駛質感好不好?
因為是線下體驗,開的距離不算長,同時整個駕駛過程都很堵車,所以我以下的試駕體驗只能代表該車型在市區上下班擁堵路況的駕駛體驗。
首先是加速方面,我開過不少電動車,得益於電機的扭矩很直接,大多數車型都給我很兇猛的感覺,甚至是扭矩介入的有點突兀。理想ONE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克制,雖然同樣是有很強大的電驅扭矩優勢,但是其在踩下電動踏板的時候扭矩的介入還是很舒緩,後面加速給我的感覺是綿長有力,整體感覺會更加的舒服。
其次是剎車問題,很多朋友反饋說理想ONE的剎車太軟,有點剎不住的感覺。對於這個問題,我在試駕時也是細細的感受了一下,其實我感覺並不軟。首先剎車軟和剎不住是兩碼事,理想ONE的剎車腳感是軟一點,但制動力是不少的,說白了,用戶上車適應一下就沒關係了。
其次還有底盤方面,2019款的理想ONE被吐槽說是個軟趴趴,不夠硬,開起來像是在開大船。2020款的理想汽車專門為這些缺點增加了橫向穩定杆,大大加強了前懸掛的抗側傾性能,就連下擺臂的襯套都是重新設計的,整體感覺比較舒服,適合奶爸車的定位。
5.滿油滿電的續航有多少?
理想ONE搭載了40.5度三元鋰電池,可用電量為37.2kWh,增程器油箱容積45L。理想ONE官方宣布其NEDC續航可以達到700公里+,純電NEDC續航可以達到180公里。
此次試駕我沒辦法做實際的續航測試,這裡借用老司機和汽車之家之前的一組數據給大家做些參考。
在2019款理想ONE剛剛量產時,理想汽車就邀請了老司機團隊駕駛理想ONE從北京前往上海,測試高速能耗和續航水平。
報道說車隊在距離臨沂服務區還有幾十公里時,增程器因為燃油耗盡而結束工作,此時實際消耗燃油45.99L,純增程器行駛里程是549公里,折算下來平均油耗8.5L/100KM。再加上剩餘70%的電量,所以高速滿油滿電續航的續航應該是675公里,與官宣的700公里相差不大,在能接受的範圍。
最近汽車之家拿到了2020款理想ONE做了一期市區續航測試,最後數據顯示,理想ONE在城市工況只有6.4升的百公里油耗,比高速低很多。
純電續航方面,NEDC續航為180公里,實際續航可能會打9折,意味著百公里耗電為24度左右。這個數值相比普通純電動汽車並不算經濟。根據我之前的試駕經驗來看,特斯拉Model 3百公里耗電20度左右,比亞迪唐EV百公里耗電22度左右,北汽EX5百公里耗電21度左右。
最後從整體來看,理想ONE的高速能耗表現一般,8.5L的百公里油耗雖然低於同級別大多數燃油車,但是還遠不及汽車之家測之前測試的RX450h(重量風阻類似,排量3.5)綜合油耗才6.1升。
但是在市區行駛,理想ONE就有很大的優勢,其百公里油耗抵制6.5L左右,遠低於寶馬X5(市區百公里油耗11L左右)等中大型SUV,甚至是達到了兩廂車的水準(飛度)。
認真的講,現在豐田雙擎是真的省油,如果只是PK油耗的話,理想ONE真不是雷克薩斯的對手。但是理想ONE的優點是能上新能源牌照,相比插電混動和純電動,理想ONE增程式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6.保養費不費錢?
很多朋友擔心,理想ONE保養不省錢,根據我了解,理想ONE的保養非常便宜。如果用戶全加油行駛,3年6萬公里只需要接近6000塊錢,一萬公里在一千塊錢左右,和漢蘭達相差不大,比寶馬X5等豪華車更加實惠。
第二個是家裡有充電樁的情況,如果純電行駛比例比較高,3年6萬公里只需要3483元,一萬公里只需要五百塊錢左右,和飛度差不多,非常便宜。
總體看來理想ONE保養確實比較省錢,但換配件的時候就得心疼了,不管是前後保險槓,(裡面都配置有毫米波雷達,維修一次需要上千元),雙層靜音玻璃,還有米其林的Primacy 靜音輪胎,這些可都是高級貨。
拿輪胎來說,2019款理想ONE被吐槽說胎噪太大,所以2020款直接採用了米其林的 Primacy 靜音輪胎,內壁添加了聚氨酯海綿層,這麼好的輪胎可不便宜,在日常使用如果碰到扎胎,需要先將扎胎處的海綿裁掉,補完以後再把海綿粘回去,一般的小修理鋪根本不會這套操作,4S店的價格應該不會便宜。
在換胎的時候,這套輪胎也不便宜,一顆是3000元左右,4顆就是12000元。
7.360 環視細節有瑕疵,山寨感十足:
這套360環視是真的有點掉價,首先是顯示車身周邊有一塊很大的黑邊。其次是環視攝像頭標定後的畸變比較明顯,看起來也是怪怪的。
寫在最後:
日前,有個想買漢蘭達的朋友諮詢我,我給他推薦了理想ONE,聽完是增程式之後直接懟我說,把油燒了發電,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嘛。想必如我朋友者不在少數,如何讓這些人相信增程式是個值得信任的東西,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從市場來看,李想給理想ONE定的目標並不高,是2年內賣5萬台,平均下來每個月只需賣2000台左右。我自己也加了一個理想汽車的車主群,現在下訂單到交付時間已經排到了明年3月份,其中有不少鎖單的消費者願意花幾千塊買排產序號靠前車主的單號,只求快點提車享受,這也算是供不應求吧。
總而言之,理想ONE確實有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試駕完理想ONE之後我有一種直覺,2020年李想不會是最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