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患者,預後比惡性腫瘤還差,需及早治療

2019-10-31   程雲閣醫生

胸痛、呼吸困難、昏厥、心跳驟停,甚至猝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心梗或惡性心律失常。實際上,心臟瓣膜病也會引起這些嚴重的後果。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講一下主動脈瓣狹窄。

在心臟瓣膜病當中,主動脈瓣狹窄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正常的主動脈瓣面積是2.5~3.5 cm²。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特徵是最大跨瓣壓力階差>50 mmHg和主動脈瓣面積<0.8 cm²。

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其左室流出道的梗阻會隨著時間逐漸加重。許多患者由於其他原因或者在體檢時發現有心臟收縮期雜音後進行心臟彩超檢查而意外被診斷為主動脈瓣狹窄。

一些患者在症狀出現前就有明顯的主動脈瓣膜面積減少和跨瓣膜血流速度增加。症狀的出現是這一疾病自然病程的轉折點。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一旦發生心絞痛、昏厥等不適,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比惡性腫瘤的預後還要差。我國每年約有20萬新增主動脈瓣膜病變的患者等待治療。

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典型臨床症狀是勞力性心絞痛、暈厥和呼吸困難。

(1)心絞痛

在沒有明顯的冠狀動脈疾病的情況下,心肌出現需氧和供氧之間的失衡,從而產生心絞痛。左室肥厚和血管壁壓力升高導致心肌收縮時需氧量增加,而冠狀動脈灌注壓下降導致心肌的供氧減少。除此之外,左心室壓力增加可導致心內膜下血管受壓,從而減少心肌氧交換。

(2)呼吸困難

增加的左心室舒張末壓(LVEDP)導致左心充填壓力增加,從而導致肺部充血和呼吸困難。收縮性室壁增厚及左心室(LV)擴張,不再能維持室壁張力時就會出現心室失代償。

(3)暈厥

暈厥常發生於勞力時。主動脈瓣狹窄使心排血量減少,而運動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從而使機體不能進行相應的代償,因而出現暈厥。室性心律失常也是導致暈厥的可能誘因。

主動脈瓣狹窄分為先天性病變和後天性病變。

後天性病變多為風濕性主動脈瓣病變和老年性退行性主動脈瓣鈣化。

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常見有:

主動脈瓣下狹窄:隔膜型和肌型。

主動脈瓣膜狹窄:雙葉多見。

主動脈膜上狹窄:隔膜型、沙漏型、發育不良型。

事實上,以前的心臟瓣膜病,主要以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為主。風濕性心臟病和細菌感染相關,但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的發展,現在風濕性心臟病逐漸減少。

如今,隨著人民平均壽命拉長以後,因為瓣膜老化引起的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發生率明顯增高。就像機器零件,使用年限長了,會發生老化一樣,瓣膜也是這樣。

還有一部分心臟瓣膜病,是因為有先天性的心臟畸形,比較典型的就是二葉瓣畸形的人,剛開始沒有症狀,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逐漸發展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及時治療。

從年齡來看,瓣膜老化引起的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年齡主要集中在60~80歲,而風濕性心臟病和二葉瓣畸形引起的心臟瓣膜病,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以40~60歲居多。

一旦被診斷為症狀型主動脈瓣狹窄若不進行手術治療其臨床預後非常差。

當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引起的症狀出現時,患者會有跨主動脈瓣血流速度或壓力階差、功能狀態、左心室收縮功能的明顯改變。

體格檢查中心臟聽診發現收縮期噴射樣雜音,尤其在主動脈瓣聽診區很明顯。心電圖可以出現左室高電壓、繼發性ST段壓低和T波倒置等特徵。但有些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老年患者的心電圖表現是正常的。此時,可做都卜勒超聲檢查,用於計算跨主動脈瓣收縮期壓力階差,從而評估狹窄的嚴重性。

主動脈瓣狹窄的干預目標是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並延長生命。

治療方法可以考慮行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方式可分為外科主動脈瓣置換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

外科主動脈瓣置換仍是標準治療方案,除了不適合手術或預計外科死亡風險高的患者。外科手術方式也分:開胸手術、小切口以及胸腔鏡下主動脈瓣置換。

開胸手術是醫生在直視下藉助體外循環輔助,為患者實施主動脈瓣置換術,適應於各類心臟瓣膜病變。

小切口手術是在胸前開5~6cm小切口,切除有病變的瓣膜,植入人工心臟瓣膜,改善心臟功能。

胸腔鏡下主動脈瓣置換術是在胸壁上打3個1.5cm的小孔,將醫用微攝像頭深入患者體內,醫生看著電視胸腔鏡觀察器官和病灶,利用特製的微創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操作。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是目前比較創新的技術。

該手術是在大腿根部開一個小洞,用一根粗不過原子筆芯的導管攜帶人工瓣膜,從大腿根部血管進入,通過股動脈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臟的病變部位,人工瓣膜打開後就會取代原本已損壞的瓣膜

這種手術方式推薦用於有症狀嚴重主動脈瓣狹窄且存在外科手術禁忌、存在瓣膜嚴重鈣化、主動脈瓣易碎等嚴重手術障礙的患者。還可以作為有症狀的高危嚴重主動脈瓣狹窄但適合外科手術治療患者的替代治療方案。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主動脈瓣狹窄逐漸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罪魁禍首之一。一旦出現嚴重臨床症狀,說明疾病進入失代償期,病情進展加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壽命,需及早接受治療。希望今天講解的內容能幫到您!

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