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恬 編輯|露露
湖南衛視熱播的真人秀《一路成年》,「巨嬰爸爸」徐錦江在生活上與熒幕前的反差萌,讓大家直呼可愛。
在生活中,徐錦江與兒子徐菲,似乎進行了角色互換,「生活白痴」徐錦江是個處處依賴兒子的「小公舉」,而徐菲則擔負起事無巨細照顧老父親生活起居的重任。
徐菲跟媽媽外出,留徐錦江一個人在家。一整天,徐錦江的電話就沒有停過。
早餐沒有準備好麵包,打電話;用電腦看電影不會操作,打電話;外賣沒有到,打電話;甚至為了問兒子今天戴什麼顏色的帽子,也特地打個電話。
怎麼會有這麼傲嬌又這麼讓人操心的老爸?同時也感嘆徐錦江有一個這麼耐心,這麼細心的「神仙兒子」。
「我其實是故意地煩,我想他去多點關心我,多點陪伴我。」徐錦江在後期採訪中說:「長大意味著就離開你,很想他永遠都是這麼小。」
這段話,頓時讓我淚目了。
原來,這位憨憨的老爸,有一顆敏感脆弱的心。他不再是孩子小時候那個頂天立地,無所不能的超能老爸,而是成了需要孩子保護,需要孩子陪伴的老頑童。
這一刻,我看到了硬漢形象的父親,也會漸漸老去,歲月奪去了他姣好的容顏,也讓他的心越來越柔軟。他仿佛回到了小時候的孩子模樣,會向兒子撒嬌,會求兒子關注,會要兒子照顧。
知乎上有個話題:在哪一刻你覺得父母老了?
有個網友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網友的媽媽在與女兒視頻通話的時候,突然問她:「是否還記得過年的時候下樓碰到的那位阿姨,網友回答說記得呀,為什麼突然提起她?」
「前兩天去世了,急性白血病。」
網友一時不知怎麼回應。
媽媽繼續說,以前每天晚上散步都見得到她,經常一塊聊天的,現在人突然沒了,心裡有點害怕。現在都不敢去健身場吊杆子了,就在陽台上甩甩胳膊甩甩腿。
媽媽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但掩不住眼裡的遺憾和恐懼。
「生老病死」這個詞,離我們不再遙遠。當父母漸漸年長,疾病就像一個不定時的炸彈,猝不及防地就會來到我們身邊,防不勝防。
以前跟父母通電話的時候,一般都是父母關心我,是否吃飽穿暖,工作辛不辛苦,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現在,我也學會了關心他們。我會跟他們說隔夜的飯菜不要再吃,免得吃壞了身子;不要為了省錢去買處理的水果,多吃些新鮮的果蔬;每天再忙也要勻出時間來,下樓去鍛鍊鍛鍊身體。
我也漸漸開始關注一些健康資訊,回家的時候會給爸爸媽媽帶一些保健品,每年都帶爸爸媽媽去做體檢。爸爸媽媽嘴上說著不用,但是逢人就一臉驕傲地說:「我家女兒長大了,懂事了,給自己買這買那的」。
我越來越敬畏生命,惟願時間走得慢些,再慢些。
電影《飲食男女》裡面,父親老朱曾經是叱吒風雲的名廚,滿漢全席通通不在話下。可是隨著年歲增長,手藝也慢慢開始退化。
在一場家宴中,二女兒家倩評價父親煨魚翅的火腿「耗」了,父親臉上變了神情。二女兒和三女兒趕緊打圓場說大概是父親忘嘗了,家倩又說可能是父親的味覺退化了。
父親板起了面孔,生氣離席:「我的舌頭好得很!」留下三個女兒面面相覷,尷尬收場。
有時候會覺得,父母好像越來越固執了。跟他說這個放著,你做不來,他偏要去做;告訴他這裡做得不好,他死活不承認,還說你愛挑刺。
其實,並不是父母在逞能,只是他們,越是覺察到自己身體和能力日漸退化,越是不想在子女面前顯得無能。他們用硬撐起來的堅強,來掩飾內心的焦慮和脆弱。
家倩何必那麼較真,說出真相,這樣做只會讓父親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連頓飯都做不好。除了徒增煩惱和不快,還能改變什麼?
相反,不與父親爭辯,留給父親面子和尊嚴,像兩個妹妹那樣輕輕帶過,這也許會是一頓和和美美的家宴。
父母年歲漸長,他們在內心深處,會擔心自己被兒女嫌棄。我能明顯地感覺到,父母跟自己越來越客氣。以前我經常跟爸爸為了一點小事爭執大半天,誰也不讓誰,現在通常是爸爸主動來向我示好;他們開始詢問我的意見,以前是我聽他們的話,現在生怕自己說錯話會惹我不開心。
看著他們小心翼翼跟我說話的樣子,心裡一陣心疼。小時候一直想要跟父母一爭高下,現在父母讓著我,我心裡反而不好受。
我收起了自己的鋒芒,不再與父母爭對錯。用更多的耐心,把最大的溫柔留給父母。
央視播過一個片段,把人生比作一張30*30的A4紙表格。
假如我們跟父母天天見面,那麼我們可以跟他們相處的時間,還剩三分之一張紙;如果我們跟父母一個月見兩次,我們可以跟他們相處的時間只剩不到一行表格;而如果我們一年只跟父母見一次,我們可以跟他們相處的時間,只剩一張A4紙里的一個小格。
是的,時間就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歲月染白了父母的髮鬢,吹皺了他們的臉龐,佝僂了他們的身軀,最殘酷的,是在不斷爭奪我們跟父母相處的時間。
多點陪伴我們的父母吧,陪他們嘮嘮家常,陪他們散散步,陪他們做做家務。給他們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關懷。
爸爸媽媽,你們可以放心地成為「巨嬰」,這次,就換我來好好照顧你們吧。
心恬,不甘現狀的體制人,喜歡文字、音樂、電影,是一枚外表文靜,內心波瀾起伏的偽文藝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