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總會各種擔心,放學一接到孩子就會各種詢問,「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呀」「今天中午飯好不好吃呀」「今天有沒有哭呀」……
關心是沒有錯的,但仔細想想你關心的方式對了嗎?
比如:你問孩子,「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當你問孩子這句話的時候,孩子就會思索有沒有被欺負,今天沒人欺負我,明天是不是會被欺負,從而對幼兒園,對同學產生一種不好的心理感觸。
如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是有技巧的,而這些技巧要在孩子入學前就了解!
孩子剛上幼兒園,記住這「8不問」
一不問:「今天表現好不好?」
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表現不一定有準確的判斷;
正確問法:「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兒呀?」
用積極的情緒引導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二不問:「有沒有人欺負你?」
因為,這樣問會給孩子一種同伴會欺負他的潛意識,不利於交友。
正確問法:「今天你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呀?」
促進孩子積極交友。
三不問:「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
因為幼兒園大多是以遊戲為課程,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知識,你問孩子學到了什麼,可能會讓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
正確問法:「今天老師帶你們玩了什麼?」
側重點在玩,強化孩子的愉快心情。
四不問:「幼兒園的飯好吃嗎,吃飽了嗎?」
幼兒園的飲食、就食方式和家裡有很大不同,容易引起孩子的比較。
正確問法:「今天你們都吃了什麼?」
可以準確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營養是否足夠。
五不問:「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因為孩子如果喜歡上幼兒園的話,這個問題無疑是可以的。但如果孩子對幼兒園印象消極,這樣問,只會加深這種情況,使孩子更不喜歡上幼兒園。
正確問:「幼兒園都有哪些好玩的?」
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的喜愛情感。
六不問:「你喜歡哪個老師?」
因為這會暗示孩子只經常和這個老師接觸。現實中很多孩子的表現和對老師的喜愛程度掛鉤,如果喜歡這個老師,他的課程就努力學習,名列前茅;如果不喜歡這個老師,連這門課程也討厭,嚴重偏科。
因此家長要從小鼓勵孩子多主動和老師溝通,促進良好師生關係。
七不問:「你今天哭了嗎?」
哭是一個悲傷的情緒,提這個問題,無益會加深這個情緒,讓孩子更不喜歡上幼兒園。
孩子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開始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很多事情,我們可以夸孩子的進步,逐漸減少哭泣、依賴的心理。
八不問:「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
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在送孩子上幼兒園前,還有做很多準備,檢查一下你和寶寶都準備好了嗎?
1、生活準備
能夠自己用勺子吃飯,不挑食;
會用杯子喝水;
會自己洗手;
會穿脫鞋襪、衣服、褲子;
已經戒掉尿不濕,會自己上廁所,會穿褲子。
此外,最好能提前了解一下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提前培養孩子的作息規律,避免孩子入園後不適應。
2、語言準備
孩子要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我要上廁所」「老師,我想喝水」「老師,我餓了,想多吃一點飯」
會自我介紹,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家庭成員;
能聽懂老師指令;
3、社交準備
教會孩子禮貌用語,能表達感謝和歉意;
鼓勵孩子在遊樂場、早教班等場合和其他孩子交朋友一起玩,鼓勵孩子社交。
4、心理準備
抽時間帶孩子去幼兒園附近參觀,增強孩子對幼兒園、老師、小朋友的熟悉感和認同感。
和孩子共讀有趣的幼兒園繪本。
一起玩上幼兒園的遊戲;
一起準備上幼兒園的物品。
其實,不僅要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家長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哦,不要等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還沒多大反應,自己趴幼兒園門口撕心裂肺的哭,不肯離開。
5、物品準備
方便穿脫,又不妨礙活動的衣服及鞋子;
背包、備用衣服、褲子、內褲、襪子等;
姓名貼,父母的聯繫方式卡;
依戀物,比如有些孩子喜歡小毛巾,不抱著,不能入睡;
1寸照片、體檢表、預防接種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