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工的詩情,帶給我三十年的精神食糧
因為相信未來不是夢,才有了今生不屈的脊樑
身世渾如水上鷗,
而今舉步過南州。
工裝空負他鄉月,
行囊滿載故園秋。
兩腳印跡塵世界,
一肩挑盡妻兒愁。
鏡中已然霜染鬢,
輾轉奔波尚不休。
這首詩《民工謠》的作者在中國詩歌界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沒有名氣,我只是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這首詩。但是這首詩的作者,卻影響了我幾十年,讓我成了一個詩人。
他叫楊安平,和這首詩本身所寫的一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農民工。但是在三十年前,他曾是我的老師。
1、臨危受命的代教老師
三十年前,我上初中二年級,學校是兩個鄉共有的一個初中,因為當時的班主任老師出了意外,我們就沒有班主任老師了。
一個連替補老師都沒有的學校,可以想像,它是多麼的落後。其實在那個時候在那個學校,也無所謂上學,無所謂學習。那個學校的四十年中學校史上,沒有一個考上重點高中的。考上普通高中也是比較差的那種,一年也就一兩個人,而那些高中的高考上線率幾乎為零,只有到重點中學復讀才有機會上大學。
在當時我們相鄰的兩個鄉的人們眼中,在那個學校上完初中,一個人的學生生涯就結束了,就該回山里務農養家了。我也一樣。所以,很多學生是初中還沒有上幾天,就提前結束了學生生涯。我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一個年級一個班八十多人,教室擠得滿滿的。但是上到初三的時候只有不到二十人,參加中考的只有十三個人,大部分都在中途輟學了。
楊安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臨時聘任進入我們學校給我們當班主任的。學校領導對他的介紹是剛剛從第八中學畢業,第八中學是我們縣比較差的高中之一。而他的另一個頭銜是獲得過全地區作文大賽第一名。當然,這些對於大家來說無所謂了,因為很多學生並不想學到什麼,只不過有一個老師就好了。但是也還是有人想學習的,也許我算其中一個。
2、他說我是生活的有心人
雖然是一個很爛的學校,學生也許都是山里娃,家庭條件都差不多,相互之間沒太大的差別。但是教師可不一樣,公辦老師、民辦老師分得很明顯,甚至公辦還分民辦轉公辦和師範畢業中專生(那種環境的學校當然不可能有大專以上老師)。而楊安平的代教身份,在教師隊伍裡面,就屬於最末梢的,相當於鄙視鏈的最底層。不僅教師不怎麼瞧得上他,學生有時候也瞧不上他。
他來的時候,還在下著雪,山裡的冬天去得很晚,儘管早已開春了,但依然很冷,他給我們的見面禮就是寫一篇題目為《開學了》的作文。那個時候我的作文水平很差的,能把句子寫通順都不容易,但還是寫了。之後的日子,他要求每個學生每周都要寫周記,並且要檢查。我屬於那種比較聽話的學生,寫就寫吧,反正也是湊合。
有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上學時一個人走,路過兩三公里荒無人煙的二郎峽的時候,忽然想起一些讀過的課外書(這一點得益於家庭因素,雖然是山區農民,但父親和哥哥都喜歡讀書),就有了很多感想,於是到校就寫進了周記里。這一篇文章得到了他的大段點評,其中有一句說我是「生活的有心人」,這句話,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我就開啟了學霸模式,當然也只那個學校的學霸。在楊老師的引導下,我讀了很多書,也從那時起,才知道了現代詩這個概念,並且在現代詩中發現了文學的美好。我養成了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抄下了很多感覺好得文章,這些也奠定了我之後寫作的基礎,也是從此開始,我的寫作水平快速成長起來了。
3、他帶給我們別樣的生活
關於楊老師的個人信息,在給我們當老師的那段時間其實挺少的,但是可以確認的一點是,他的家境條件很不好,在比較遠的一個鄉村裡,家裡還有一個妹妹,和我們年紀大小差不多,也在上初中,這也許是他高考失敗沒有復讀的重要原因。他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負擔,在給我們當老師的那段時間,我們曾親眼看見他自己洗衣服、拆洗被褥、縫被子,這些是我們山里男人很少能幹的事,但是他卻遊刃有餘。
在那個學校里,老師之間,他仿佛沒有太多的朋友,但是和學生關係倒是非常融洽,課餘時間他會和我們打籃球,他籃球打得不好,不如我的水平,但是他卻很樂意和我們一起玩。夏天來了他會帶我們下河游泳抓螃蟹,甚至告訴我們螃蟹的生吃辦法。在一些細枝末節之中,他和我們的關係已經不止停留在課堂之上了。
當然,他的課講的也是很不錯的,和那些公辦老師相比,絲毫不遜色。他除了教我們語文,還教歷史和地理,他教歷史絕對是不按教科書走的,但是卻讓人覺得興趣盎然。雖然一個學校的初二隻有一個班,沒有可比性,但在後來感覺,他的講課方式也許是很適合我的。
除了授課,他還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生活,比如黑板報,之前是沒有過的,他來了就有了。而且很多都是他指導,我寫寫畫畫的,在那樣的方式中,也讓我感受到了另一種文化享受。另外就是唱歌,他教我們一些流行歌曲,也讓我們知道除了那些教科書般的歌曲之外,有一些歌居然能唱出我們的心裡話。記憶最深的就是《讓生命去等候》和《我的未來不是夢》。他曾給我們寫過一首詩,叫《告中學生》,其中最後幾句是:「不要驚飛了/那隻小鳥/失意於流行歌曲中的那句憧憬」。
4、對酒當歌的校園晚會
因為是代教,所以他的教師生涯也就是屈指可數的。三個月之後,下一學期學校就會有老師分配進來,他就會自動結束他的教師生涯。到學期末的時候,也許是老師看到了自己教師生涯的結束,也許是學生捨不得這樣一個老師,所以大家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些難捨難分的情愫。
楊老師找了部分學生談話,其中當然有我,他說了很多,是鼓勵我的話,他要我一定要堅持,要努力,一定要走出去。走出去,這對於山里孩子來說,是一種夢想,但是這種夢想靠考學走出去,實在是太難了。
在期末考試的第一個晚上,山里晴空萬里,晚自習後,楊老師在操場上獨自一個人唱歌,唱的就是《讓生命去等候》和《我的未來不是夢》,「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漂流,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傷口……」一次次重複,唱到很晚,學生宿舍就在操場邊上,平時很吵的宿舍,那天晚上非常安靜,仿佛大家都聽懂了老師歌聲中的惆悵與不屈、迷惘與渴望。
第二天,大家自發為老師辦一場歡送晚會,並籌錢買了一些東西,其中最主要的是白酒。山里孩子喝酒不算什麼,但在中學公然喝酒,也許十分罕見的。但是那晚我們做了,學校也沒出面干預。晚會沒有特別的節目,唱的是老師教的歌,沒有安排,都各自自由發揮了。大家對酒當歌,人人都敬老師喝酒,四十多人一人一杯,老師一一喝下了。
那天夜裡雨很大,在我們舉行晚會的時候,這場大雨就一直沒有停歇。第二天,大雨依然在下著,但是我們考完試就要放假了,老師也要和我們再見了。我們在大雨中別離,一別就是三十年。那場大雨釀成的洪災,載入了歷史,我們的學校也在山洪中遭受重創。
5、他陪著我走過迷惘
一年之後的中考,我考上了縣重點中學,之後這個中學就撤了,我也是這個學校歷史上唯一一個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當時中考分兩次,第一次是中考加中專預選,第二次是中專考試,我也是那個學校唯一參加過這兩次考試的學生。當然我落榜了中專考試,因為一些無力吐槽的原因,我被動地失去了上中專的機會。知道結果的那一天,我寫下了我這一生的第一首詩,也是我至今保存最早的詩稿,這首詩也給我拿了幾次國內的文學比賽的獎。
到了高中之後,各種壓力相比那個落後山區初中來說明顯大了很多,也有很多惆悵。於是我就和他寫信,楊老師給我回信,給我解惑,鼓勵我。他的其他學生在那次中考中全部落榜了,有幾個讓人覺得很可惜,楊老師也寫信鼓勵他們。我是在他的鼓勵上走過了高一的那些迷惘的。因為初中的教學水平等原因,與別的學校的學生的基礎差距其實很大的,但是有一點值得我驕傲的是,我的語文成績一直是非常有優勢的,尤其是作文水平。從怕語文到語文成為我的強項,這裡面不得不說是楊老師給予我的幫助。
當然,楊老師給予我的幫助,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在我上中專的機會被搶走之後,我很有可能也失去進重點中學縣一中的機會。當時我給自己的信心是,這樣爛的初中我都能闖出去,難道縣二中那麼好的環境就不能試試看嗎?我感覺我就更適合在逆境中求生存,當然我最後幸運地進入了縣一中。
因為語文的優勢等多種原因,我在文學的路上就越走越遠了,高中時候就開始投稿,也發表了一些作品。高考後曾大量投稿,獲得過一大堆的獎。後來上了大學,學的是經濟,但是卻更喜歡文學,發表、獲獎的機會就非常多了。再後來工作了,進入了傳媒領域,與專業沒什麼關係,只是一種興趣使然,文學就成了我一生的事業。
6、不曾再見卻從未遺忘
在高三學業忙碌的時期,便與楊老師失去了聯繫,這一下就是十幾年。工作了幾年,有一天收到一份稿件,看見那個熟悉的地名,就是楊老師的老家,於是就打電話到了鎮上,然後又到了村上,找到了村長,村長說楊老師在晚上會回來。
當天晚上,我再把電話打過去時,楊老師接聽了電話,聽得出他非常激動。那時候他剛回到家,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是在建築工地做工。而且就在西安,最近的一處工地離我們報社只有一公里左右。
我們留了電話,但又很快失去了聯繫。這之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波折,與外界的聯繫也比較少。而在我的長篇小說《城客》系列第一部《漂客》中,男二號的形象,很大一部分就是楊老師的形象,或許只是我將對楊老師的那種尊敬賦予小說形象之中,但是那也是我的一種祝願或者期待。
又過了幾年,我寫過一篇關於楊老師的文章,文章發布後,有讀者很快給我提供了楊老師的情況和電話號碼。當我再一次給他打電話的時候,分別已經二十五六年了。他對我的一聲「老師」感覺到詫異,也許他已經很不容易回憶起那段曾經當老師的歲月了,但他依然記得我這個學生。
時光的匆匆,一去就是三十年,如今我已經回到了老家的城市。與楊老師在網絡上有一些聯繫,但是各自忙碌的生活,卻依然沒有見過面。但是心中對於老師的那份尊敬和祝願從未缺失。仿佛《我的未來不是夢》所唱的那樣:「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
7、後記
文章開頭的那首詩,是楊老師12月13日在朋友圈的。15日,他的朋友圈又發了一首散文詩《多想》,全文如下:
「多想剪一紙光陰,放慢紅塵中的腳步,不因視線的偏離,讓許多花開的瞬間,一一再次回放。
「多想於喧囂中,浸夜色為墨,構築一方城堡,安放詩意和靈魂。
「多想覓一方田園,攜一抹溪雲,於青山綠水間,掬草木凝露,合山川靈韻,嗅花朵芬芳,放飛心雲,舒展意象,讓大自然的清幽,在胸腔涌動著豐盈與美好。」
我給愛人看,問她感覺怎麼樣,她說「很好」。這也許是很多漂泊者的夢想吧。祝願我的老師心想事成,未來不是夢。
靜心簡語2019.12.23.16:16於漢中(原創作品,嚴禁侵權)(本文所有配圖均為靜心簡語在老家拍攝,以展示當初上學的現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