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是大家熟悉的一種野菜,因為有獨特的魚腥味,很多人根本不能接受。但也有人對它愛不釋口,洗乾淨後切成段直接涼拌,或者煮湯放入點魚腥草。
魚腥草同時也是中藥的主要成分,在我國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中醫記載,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
現代醫學也對魚腥草有研究,魚腥草里含有獨特的魚膽草素,這是一種抗菌成分,對流感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明顯抑制作用。
魚腥草還能增強免疫系統,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促進組織再生,擴張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
不過,前段時間有一篇醫學文章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主要內容是說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導致的突變密切相關。這讓很多吃貨坐不住了,因為一直有個說法,魚腥草也含馬兜鈴酸,還能放心吃嗎?
其實,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非常多,但說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這個說法不準確。魚腥草主要含有馬兜鈴內醯胺,這是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這種物質並不致癌。
可是有些實驗也證明,馬兜鈴內醯胺對體外培養的尿道上皮細胞造成損傷,所以吃了魚腥草存在腎損傷的可能。
所以,建議大家儘量少吃魚腥草,吃的少危害也就變小了。如果實在擔心,不想承受風險,乾脆就儘量不吃。
可如果非常喜歡吃,認為這樣的風險可以接受,這種情況嘗一嘗或者偶爾吃點沒問題。吃之前一定要用水浸泡1小時,用開水焯一下後再吃,千萬不能直接涼拌吃。
也不要把治病的希望放在吃魚腥草上,它只是很普通的野菜,並沒有特殊的功效,一次性吃太多,反而對健康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