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看得我感同身受,我來說說我的上海買房「神操作」

2020-03-06     電影爛番茄

十年前,上海房子每平米的均價為9356元;而今,上海的均價已突破了5萬大關。

丈母娘們為了姑娘的幸福要求女婿必須買房;媽媽們為了兒子能娶上媳婦,湊錢也要買上一套房。因此,房子成了所有人都避不開的難題。

所以,當以房子為主題的電視劇《安家》播出後,就迅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博士夫婦買不起房」、「買兇宅」、「房產證加兒媳婦名字」——這一個個熱搜都表明了觀眾在買房這件事上的感同身受,劇中和房子有關的很多情節都讓人感到了無奈。

一、雙博士蝸居上海,現實總是很殘酷

宮蓓蓓是典型的「新上海人」,憑藉高學歷留在了這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通過十幾年的努力才買了一套小房子在上海立足。

雖然夫妻兩都是博士學歷,但是一家五口人卻只能蝸居在一套60平米出頭的小房子裡。

這個房子有多擠?

孩子只能和爺爺奶奶睡臥室,夫妻兩睡沙發,宮蓓蓓工作到深夜回來想加會班,只能抱著電腦躲進廁所里。

坐在馬桶上,頭上是晾著的襪子,身後是無處擺放的清潔用具。

眼看二胎將至,宮蓓蓓急著給全家人買套新房。

人到中年,買房的顧慮就多了許多,要所有房間向南,有窗,還希望能有個小房間當書房,然而迫於經濟有限,卻遲遲找不到房源。

但這樣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級知識分子,最後卻選擇了房似錦(孫儷 飾)推薦的一套無人問津的「跑道房」,所謂跑道房,意即從房子的這側到另一側需要經過一個長長的跑道。

而促使她下決心買下這個奇葩戶型房子的原因,只是因為這個房子有一個巨大的天窗,能坐下來好好看星空。

在看房時,宮蓓蓓悵然地說:「我很久沒有看過星星了,準確的說,是我很久沒有看過天空了,我每天都披星戴月。」

或許,這就是很多新上海人的現狀,被房子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只剩下柴米油鹽,早已沒有了詩和遠方。

看這一段的時候,很多網友質疑,夫妻雙方都是博士學歷,難道還會在上海買不起房?

其實大城市的生活真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是有了家庭和小孩後,開銷更是巨大,更何況宮蓓蓓要換的還是學區房,所以很多網友也發了彈幕表示理解。

二、準兒媳婦該不該在房產證上加名

宮蓓蓓的房子搞定了,作為合格的房產中介,當務之急就是簽訂協議,以防對方變卦,為了讓宮蓓蓓儘快簽協議,房似錦也在幫宮蓓蓓尋找老房子的買家,好讓她有錢可以買新房。

而她的新目標則是公司附近早餐包子鋪的老嚴夫婦

老嚴夫婦是外地人,二老因為孩子在上海工作所以舉家搬到了上海。兩鬢斑白的二人每天起早貪黑,總算攢夠了一筆錢要為兒子在上海買一套房子娶媳婦,而他們的要求正是一居一室。

房似錦帶老嚴夫婦看房時也是頗有套路,同時帶了好幾波人一起看房,營造出房子搶手的假象,同時還安排了鄰居當托,煽動大家購買。

在套路深的金牌經紀人面前,老嚴夫婦當即決定買下宮蓓蓓的小房子。

原本一石二鳥的事情卻差點在簽約時壞了事。

原因是老嚴的兒子在簽約時要求加上女朋友的名字。

一套房子幾百萬,老兩口要用自己的錢全款買房,這原本屬於全家資產也是兒子的婚前財產,如果一旦加上準兒媳名字,萬一將來感情破裂,則要對房子價值進行分割。

面對兒子的要求,老兩口起初是猶豫的,準兒媳卻在此時使出了殺手鐧——「其實我已經有了!」

一聽要抱金孫,老兩口當即打破了所有的顧慮,樂呵呵地在房產證上加上了準兒媳的名字。

面對老兩口的決定,房似錦只想著儘快把房子賣掉,而老店長徐文昌(羅晉 飾)則希望老嚴夫婦能多考慮,這可是一輩子積蓄。

事實證明,徐文昌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

當老兩口高高興興地準備搬家時,迎來的卻是早他們提前一步入住的親家,給他們甩臉子的媳婦和白眼狼兒子。

丈母娘看他們大包小包地來,甚至問他們:「是不是來幫忙洗衣服的?」

花了幾百萬,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看著老兩口老無所依的模樣,著實令人心疼加氣憤。

其實對於全款買的房產證上是否要加準兒媳、准女婿的名字,也是當下很多人面臨的一大難題,如果是你,會怎麼辦?

三、被窮親戚盯上的房子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有時候還真的很有道理,尤其是碰上那種不懂得知恩圖報的窮親戚時,更是讓人感慨世態炎涼。

龔先生一家是上海的老資本,因為集團一時資金周轉不靈,所以他們決定拋售一套閒置的老洋房祖產。

原本事情都十分順利,但是等到中介帶客戶看房時,房子裡卻突然冒出了一群自稱是住戶的老太太一家。

原來,這一家子是龔先生的遠方親戚,年輕時因為喪夫,聽說龔先生一家脾氣好有善心就來投奔,龔老先生就在老洋房旁搭了個小平房讓他們住。

龔家不僅提供住所,還幫老太太養活了四個兒女。

但是,老太太一家是典型的白眼狼,兒女們成人後,買了自己的房,老太太卻始終將他們的戶口留在了老胡同里,為的就是將來賣房子或拆遷時能來分一杯羹。

所以當聽說龔家要買房,老太太第一時間組織了兒孫們從各個地方趕來,每天打卡上班一樣占據在小平房裡耍無賴。

龔先生想著把房子賣了以後分給老太太家500萬,但是這群人卻不知足,開口就要5千萬,完全忘了這套房子其實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看到這一幕,很多網友都感慨世態炎涼,窮親戚太可怕。

從買房到原生家庭,《安家》拍的是近幾年最流行的現實主義題材,讓身處上海的我感同身受。

小編我是個上海人,看到了上海幾十年的蓬勃發展,更看到了房價的起起伏伏。

幾十年前的上海有句老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

當初我的父母為了結婚,選擇了浦東的一套房,之後,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又換了兩次房,我很感謝父母為了小家庭生活的更舒適,從1998年就敢下手買商品房,改善居住問題。

喜歡在浦東濱江休閒的老爸

我長大後,也有一些成功的購房經驗,最成功的的一次是用早年在浦西買的一套房換了浦東的三套房。

做為上海人,對黃浦江邊上的房子一直是有著嚮往的,7年前的某個周末看了一套浦東陸家嘴的酒店式公寓,轉角大陽台和飄窗都可以看到黃浦江,很是喜歡,可惜自己當時除了浦西有套房子在出租外,卻沒有多餘資金可以購買。

好在,周邊做金融的朋友不少,用浦西的房子抵押貸款160萬後購買了黃浦江邊上的這套酒店式公寓。因為地段不錯、租客都是高級白領的原因,房子入手後就馬上被以6千的價格借出去了,這樣兩邊的房子每個月的租金可以基本還上貸款。

到了第二年,個人覺得還貸壓力還是有點大,所以決定把浦西那套房子出售,再尋找性價比高的房子入手。

當時,浦西的房子掛牌400萬,掛出去沒多久就有買家付了2萬定金,沒想到他家裡人看了後不想買毀約了,不過也因為他的毀約讓我遲賣了2個月,這2個月上海的房價一直是上升趨勢,最終又漲了20來萬賣了出去,去掉之前房子的貸款後手上還有250萬。

後期,就是約中介不斷看房——因為手中資金並不是很多,我又比較看中租金回報率,所以會去看一些地段不錯的二手房,這樣拿到手的房子馬上就可以用租金養貸,後期我連石庫門的老房子都有去看過。

有一次,就逛到了浦東的碧雲國際社區,發覺那裡的楊高路沿線在造地鐵,中介朋友就和我說這邊具有升值潛力,又帶我看了幾套酒店式公寓和幾套住宅。

當時也是比較巧合,有一套酒店式公寓屬於抵債房,50多平米全部成交價只要85萬,租金可以達到4千一個月,這樣投資回報率每年為5.6%,但這房子要一次性付款且交易存在著一定風險,好在處理債務的公司和中介都是專業的,最後無驚無險的將此房購入囊中。

ps:這裡要特別提一句,買賣房產千萬別跳過中介,他們每天和房產打交道,會替你規避交易風險。

之後,又在這套酒店式公寓的邊上購入了一套性價比很高的101平的二手商品房,這兩套的房子都有個缺陷就是年限較短,只剩30來年,但是我看中它們的升值潛力(樓下就是地鐵,4站就到市中心)和租金回報率,事實也證明了這兩套的售價都翻了一倍以上,個人還是比較滿意這兩次的投資。

現在除了這套商品房在用租金還貸款外,其它的房產都是凈收益,也能補貼家裡的開銷。

而我先生認識我後,也從一開始在上海租房,到決定買房,並趕在上海2013年那波漲勢前買好了他自己的房子,現在他都會後怕的跟我說:

「買房還是要趁早,如果不是當初決定買房,現在的房價就感覺更難買了。」

我因為買房經驗比較豐富,認識的中介朋友也多,也很了解他們的辛苦和辛酸。

有的中介帶我看了十幾套房,最後卻不一定能夠成交,而我每次打電話諮詢他們時,他們卻都能很熱情的和你溝通。所以,能做中介堅持下來的,真的很辛苦,也很不容易。

另外,對於《安家》中的這些買房案例,特別是像媳婦加名的問題,在上海還是比較常見的。

我就有閨蜜因為婚前房產的問題,離婚後卻得不到分文,想留在上海只能另外租房。

當時,她懊悔的和我說:

「當初覺得夫妻感情好,老公賺的多,婚後買不買房都沒關係的。如果聽你的,少買點奢侈品,而是買一套小面積的房子也是好的,不至於到現今感情說變就變,自己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這話聽的我很心酸,但又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一個女人千萬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和負擔寄托在別人身上,即使結婚也不要放棄工作,要讓自己進步,帶領小家進步,並在允許的情況下做到合理的資產配置。

最後說一下,《安家》還是一部可以下飯的電視劇,單獨看裡面一個個買房故事很有意思,推薦給大家,也希望大家早日買到自己心儀的好房子。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陽景、琳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svbsnABjYh_GJGV_p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