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台如何做大做強媒體融合隊伍|聚焦廣電融媒體改革

2019-10-11     綜藝報

從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三台合一」到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衛視、芒果TV的「雙平台帶動」,再到下沉至輿論最後一公里的縣級融媒體改革——當下,我國媒體融合正呈現出「中央、省、地、縣」縱橫交錯的形態。《綜藝報》特別策劃「向陽而生 聚焦廣電融媒體改革」,探秘步入深水區的廣電改革。

記者到達現場,通過圖文直播等形式,第一時間在新聞采編系統對新聞事實進行初步整理報道,同時通過長江雲App上傳,再通過大屏新聞的製作、播發,用專業、權威、充滿思辨力量的新聞報道,立體化呈現新聞的深度和廣度——這是湖北廣播電視台(以下簡稱「湖北台」)媒體工作者的報道日常,也是湖北台新聞產品生產的常規流程。

在「移動優先」,「每個員工都是融合精品生產者,每個頻道、頻率、客戶端都是融合精品傳播平台,每篇作品都是融合精品」目標之下,湖北台融媒體的探索,始終堅持了省市縣媒體一盤棋,著力推進一體化。在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中,前方和後方都實現了「合桌辦公」:人員充分打通,重新分配布局,分工協作。在全國兩會北京演播室,湖北台甚至抽調了羅田電視台等縣市媒體多名管理人員和新媒體人員來北京協作報道。2019年6月,湖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正式成立。至此,湖北廣電在媒體融合報道上真正實現了一體化:隊伍一體調度、選題一體策劃、采編一體聯動。

省市縣三級融媒體共融互通

湖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郭小容告訴《綜藝報》,融媒體新聞中心的成立只是湖北台媒體融合「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融媒體新聞中心為基礎,整合全台新聞節目內容生產。第三步,由新聞內容生產向全域內容生產轉化,最終形成一體化生產模式,「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依託長江雲平台和雲稿庫,湖北台建立信息大數據的集散中心,不僅台內的廣播、電視、新媒體稿件一律上傳雲稿庫,市州媒體的優秀稿件也實時上傳,實現最先的挑選速度、最優的組合效應。湖北台還搭建移動采編系統,從硬體和軟體上雙向投入,實現新聞信息的實時採集、發布、傳播。此外,新媒體傳播技術也將越來越多應用到新聞報道之中。比如,湖北台在2019全國兩會報道中,首次採用5G傳輸,綜合運用動漫、H5、虛擬技術等全媒體手段,製作多個原創新媒體產品,讓「全息」更「高效」;720度沉浸式高清直播新體驗,智媒化呈現、全效式傳播,推動全國兩會報道「加速換擋」,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

通過頂層設計,平台再造,進一步優化全台各廣播電視頻道和長江雲平台的內容生產流程,郭小容形容這是一次廣電系統內部各種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有效整合的過程。以省級融媒體平台建設為依託,著力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湖北台正形成省市縣三級融媒體共融互通,共用共享的平台。

渠道內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對於內容建設和渠道開拓,湖北台融媒體新聞中心一直堅持了兩條腿走路。

一直以來,湖北省委宣傳部圍繞主題主線,把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作為首要任務。因此,在內容建設上,郭小容介紹,一方面要嚴格完成中宣部「規定動作」,另一方面精心策劃有湖北特色的「自選動作」,真正為一線宣傳媒體掌好了舵,護好了航。

根據省委宣傳部月度宣傳重點、季度宣傳重點與要求,融媒體中心開設了《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等專欄,全面宣傳各地各部門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新成效。

面對網絡新媒體的衝擊,融媒體新聞中心進一步整合了最優秀的人力、設備等資源,增強時政新聞採制力量、重大報道策劃力量、新聞評論原創力量和安全播出保障力量,全力辦好《湖北新聞》在內的王牌節目。2018年四季度、2019年一季度,融媒體新聞中心連續兩個季度都有作品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創優作品。今年以來,湖北台的全國兩會報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宣傳報道先後10次獲得中宣部、廣電總局點名表揚。今年上半年,團隊在央視《新聞聯播》發稿131條,較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

在渠道建設上,面對頻道關注率下降等問題,融媒體中心一方面強化了頻道的政務垂直屬性,另一方面則大力開發新媒體傳播。

做精做專公共新聞頻道,這是台黨委賦予融媒體新聞中心的職責使命。今年以來,融媒體新聞中心在頻道新開辦公共服務性欄目5個,推出9個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節目收視率較上年同期有明顯提升。「作為政經新聞的主流報道團隊,我們在省市縣三級政務體系深耕多年,充分發掘和放大政務的優勢和潛力,是我們的責任所在。我們新聞中心團隊也願意嘗試,按照台黨委的布局思路,以記者站的穩步推進為抓手,探索出一條穩健發展的路子,使之成為湖北台在市州的新聞『總採辦』、業務『總代理』。」郭小容說道。

在新媒體渠道和影響力的開發上,品牌欄目《長江新聞號》是一個鮮明例子。郭小容介紹,以節目分拆和原創短視頻為主打,《長江新聞號》在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各平台累計播放量13億5千萬,單篇最高播放量突破2800萬。頭條號粉絲數已增長到210萬,平均每天播放量500萬以上;今年才開始投入運營的百家號同樣漲勢迅猛,累計閱讀量破3億,粉絲數從年初不足5萬,現已猛增到116萬。目前日新增粉絲穩定在15000左右,成為欄目又一個百萬級粉絲大號。

央視索福瑞最新數據顯示,《長江新聞號》短視頻競爭力在全台組穩居第一。在全國網際網路《新榜》排名中,《長江新聞號》日榜、周榜、月榜均進入過第一。在與長江流域沿線12個兄弟省市衛視聯合製作,大屏小屏同步推出的全媒體直播活動——「長江之戀」的7小時大直播過程中,湖北場段是12個省市收視率最高的一個時段。

「在各個重大報道戰役中,我們確實感受到了融合傳播的新變化和握掌成拳的威力和實效。所以我認為,進一步謀劃開創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新篇章,推動湖北宣傳工作高質量發展就要更好地突出技術引領,應用短視頻、虛擬現實等傳播手段打造融媒體產品;更明確地突出報紙、電視的深度,網絡端的速度,實現差異化傳播;更快地借長江雲省級平台,採取『1+N』模式,加快構建省市縣全媒體傳播矩陣;更有力地建設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向『四全媒體』目標進發。」郭小容說。

全媒體人才建設

以「一體化」思維謀劃人員架構格局,郭小容介紹,在湖北台內部,以融媒體新聞中心為核心,整合台內所有新聞力量,已經實現了數據一體化、策劃一體化、內容生產一體化、平台發布一體化和政務服務一體化。同時,以長江云為第一發布平台,以融媒體記者站(工作站)為依託,融合市州縣媒體矩陣,形成全省廣電采編力量的動態性整合。

「我們的目標是湖北廣電台組500多人、市州縣媒體2000多人的新聞前期和後期團隊,形成一支隊伍、同聽一個號令的『全員』媒體主力軍的新格局,錘鍊出在音視頻製作、圖文創作方面各有所專、兼而有之的專業化隊伍。」事實上,在現有的宣傳報道實踐中,類似的嘗試已經展開,並在各重大新聞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今年全國兩會的報道,湖北台奔赴北京團隊100多人,武漢留守團隊200多人,生產出5000多分鐘的音視頻節目,全網點擊量7億多人次,是往年的2-3倍。

在人才的激勵和培訓上,湖北台也從三個方面展開了實踐。

第一,進行制度提升,激活傳統媒體的「存量人才」能量。通過體制改革、分流、考核等方式,湖北台一直在激勵媒體從業人員運用全媒體手段進行采編工作。

第二,加強技能培訓,補齊「新老媒體人才」短板,整合資源優勢。採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湖北台定期組織編輯記者外出學習全媒體采編技能,並與高校院所合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邀請高校資深教授到湖北廣播電視台進行學術培訓和交流,並在課題研究、新媒體細節深耕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升業務水平。

第三,錘鍊隊伍,在重大新聞戰役中激活人才能量。郭小容介紹,在以後的重大節點、活動和重大新聞策劃中,湖北台要繼續推進媒體融合常態化發展,統一指揮調度,形成省市縣三級融媒體共融互通、共用共享的平台。與此同時,在實戰中錘鍊融合隊伍,提升融合水平,推進媒體融合更加深入、高效,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融媒格局。

據悉,湖北台每年都會拿出獎勵資金100萬元,用於融媒體新聞中心雲稿庫的發稿獎勵,用看得見的實惠引導「移動優先」的新媒體戰略實施。從2018年12月份到2019年7月,各頻道、頻率記者累計在長江雲發稿5200多條,為長江雲平台提供了豐富的、權威的新聞報道,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下一步融媒體新聞中心正在向台領導申請稿件分級制,根據稿件質量打分來確定獎金的多少,繼續提升記者多發稿、發好稿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郭小容表示融媒體新聞中心要通過實戰,把媒體融合隊伍做強,把新聞記者培養成「提筆能寫、對筒能講、舉機能拍」的全媒體專業人才;同時以融媒體記者站(工作站)為工作抓手,在實現新聞傳播和輿論影響力上進行積極的探索,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服務湖北廣播電視台打造新時代特色鮮明地方大台的戰略部署。

向陽而生 聚焦廣電融媒體改革|特別策劃

內容驅動、人才驅動、生態驅動 融媒體改革中的「芒果模式」

深度融合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 津雲新媒體融合路徑探索

影響力與營收雙贏 山東廣播電視台探索融媒體「山東路徑」

湖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做大做強媒體融合隊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nXOvm0BMH2_cNUgfC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