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中城區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希望相關城建單位能夠回復、修整。」12月9日,巴中一名網友說出自己的觀察。
以下為網友原帖:
這幾年巴中的巨大變化大家有目共睹,修了機場、通了動車,還有未來可期的高鐵。這都是非常值得可喜可賀的事情,交通的便利意味著出行的方便。我也渴望方便,我是腿腳不太方便的輪椅人士。高速發展之下我也看到了關於「我」的改變,無障礙設施多了,也建起了無障礙廁所。看到了意識上的改變,這是高樓林立之外的細微溫暖,這小小舉動讓我以及這個群體非常高興也很感動。雖然不太完善,也差強人意。高興感動之餘還是想對此提出部分建議。
無障礙設施的目的是彌補身體的缺陷,帶來方便,從而使殘疾朋友更好的獨立出行。就這一點來看,目前現擁有的一部分設施可能需要進行部分優化。
1.各路口坡道、人行道坡道等無障礙坡道非常到位,但是普遍存在過陡或過窄問題。坡道設置過於陡峭、過窄還得需要人幫忙,失去了施設本來的意義。花費錢財人力的結果卻沒有實際作用,形式主義不考慮實際用途。圖四五就相當到位,坡道緩且寬敞。
2.巴人廣場、草壩街作為標誌性的市民休閒出行場所,四周出入口卻被欄杆擋住、石鏈所包圍。這樣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廣場。能夠理解初衷是為了防止電瓶車的入內考慮行人的安全,但它同樣也攔住了帶家裡坐輪椅老人出門的家屬(濱河路上相當多坐輪椅的老人)、推著嬰兒車的父母。優化可參考圖五六,阻擋電動車的同時並不影響輪椅通行。同時也呼籲廣大電動車主們合法合規駕駛,不亂穿、不亂行。
3.無障礙廁所修繕上和實際使用上,被淪為雜物間放置工具影響使用、設置不合理形同虛設。其中容邦國際無障礙廁所、母嬰室非常完善且非常注重細節。
(蹲便設置嚴重不合理)
4.斷頭路,斑馬線欄杆設置。一路能上,路盡頭不能下,斑馬線欄杆過窄,輪椅、嬰兒車不能通過。
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同樣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孕婦、攜帶大量行李出行的年輕人(特別是火車站、機場)以及推著嬰兒車的父母們提供方便。所以它並不單單是為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而存在,是關係到每一個人的方便與否。所以懇求相關部門可以對部分不太完善設施進行酌情考慮優化。
另外想對廣大司機朋友們說,我們也不想在車流中和你們並駕齊驅,只是人行道實在高峰難攀又或者騎虎難下。希望你們能夠諒解。希望有一天你們的道路暢通無堵,我們的路也一樣暢通無阻。
衷心祝願巴中發展越來越好!同時也奢望能有更多細枝末節處的溫暖,且都能有絕渡逢舟的實際作用。
網友回帖中,有人說,「照這樣,真正的盲人根本不敢出門。」「我們是不是都快感覺沒有殘疾人了?其實這才是殘障人士不出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