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成大事者,必有其過人之處。」
三國時期,司馬懿可算得上是笑到最後的大贏家。
那麼,除了能隱忍,活的久之外,他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1
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司馬懿的一生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求存為上的處事方針讓他屹立不倒。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之後,想對司馬懿賞賜高官俸祿,但司馬懿不同意,曹丕問他為什麼時,他說: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明的人在面對虛名時總是非常理智,因為他們懂得一個道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虛名也不過是身外之物。
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會為了一點表面上的東西爭的面紅耳赤,但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計較別人說了什麼,不會在意表面風光,只會看中有沒有給自己帶來實際的利益。
2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司馬懿的一生,走的是戰戰兢兢,到了曹爽時期更甚。
曹爽毫不顧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要逼郭太后遷宮,以此來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馬昭忿忿不平地對父親說,曹爽實在太過分了,這是在凌辱司馬家,忍無可忍之時就無需再忍。
但司馬懿聽了兒子一番言論卻非常平靜,他問司馬昭:「這曹爽比諸葛亮如何?」
司馬昭回答道,「螻蟻爾。」
司馬懿於是進一步告訴兒子:「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愚蠢?人這一生,難免和愚蠢為伍,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當遭遇一些愚蠢的挑釁和下作的手段時,沒必要睚眥必報,不要和愚蠢者為伍,因為多行不義者終將必自斃。
3
揮劍只用一天,但我磨劍卻用了二十年
司馬懿年少的時候,比較張狂,喜歡指點江山大出風頭,結果慘遭暗算,差點被殺。
從此,司馬懿躬身反省,收藏鋒芒,夾著尾巴做人。
他從輔佐曹操奪天下起就備受曹氏家族的防備和折磨,但他一直隱忍, 十幾年不發, 歷經四主,靜待時機,從一個中年人隱忍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年人,這份隱忍與堅韌堪稱世間罕見。
誅殺曹爽時,曹爽垂頭喪氣的對司馬懿說:「司馬懿, 你贏了, 你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奪走了我們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馬懿告訴曹爽:「我揮劍只有一次,可我磨劍磨了十幾年,這都是你的先祖曹操教我的本領!」
凡事有大志向的人,都是善於隱藏的,又是善於隱忍的。
一時的勇猛無法解決現實困局,勇敢的面對現實,絕不任性妄為。善於隱忍,又能隨機應變,才是生存之道。
4
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
「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
在曹叡死後,曹爽囂張跋扈,獨斷專權,一手操縱把司馬懿升為太傅,其實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權。
面對曹爽種種咄咄逼人的行徑,司馬懿的學生鍾會上門勸他,「老師,你就甘於這坐而論道的太傅之位嗎?」
鍾會的勸告其實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內心的蠢蠢欲動,他希望司馬懿能做些什麼來和曹爽爭鬥,奪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馬懿卻不為所動,他以楊修為例好言教導鍾會,不要重蹈楊修覆轍,「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
司馬懿不和曹爽一般計較,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公眾號「厚黑台」一個專注於心理、社會、人際、情感的心靈電台。
東野圭吾曾說: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