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牛吹得有點大:李孝恭一人就搞定了巴蜀?李淵表示他有話要說

2019-12-28     霂霖清看世界

前文提要:在李唐家族的塵封往事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北周的末代,李虎的孫子李安、李哲兄弟,合謀告發四叔李璋曾經參與趙王宇文招試圖謀殺楊堅的事件,導致了後來李璋被處死。兄弟倆因此平步青雲,卻也招致了整個李氏家族的鄙夷。但李淵在占據關中之後,可能是出於想利用李安李哲這一系在襄州道的家族人脈關係,又啟用了李安之子李孝恭及李哲之子李瑗,負責襄州道的招撫及信州總管之職。


接下來分析一下李孝恭招撫巴蜀的問題。


《舊唐書》上說李孝恭:「高祖克京師,拜左光祿大夫(這個左光祿大夫是根據隋煬帝時期的散官制度授予,相當於武職散實官的柱國),尋為襄州道招慰大使。自金州出於巴蜀,招攜以禮,降附者三十餘州。」《新唐書》又說:「高祖已定京師,詔拜山南招尉大使,徇巴蜀,下三十餘州。」


以現在來看,這個牛皮未免吹得太大。


所謂山南,就是秦嶺以南。如果按後世貞觀十道的範圍,襄州道,大致就是河南道、江南道以西,劍南道往東,嶺南道以北,以及秦嶺以南的這一片。
在今陝西境內屬於襄州道的範圍的,是處於秦嶺以南的漢水谷地這一塊。主要有漢中,安康,商洛三座重鎮。(在隋代的政治地理中,上洛郡被歸入河南道,而在唐代商洛則歸襄州道。)漢中在唐時稱為梁州,安康這一帶則稱為金州,商洛為商州。從關中往西南經漢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四川的成都平原。由長安南下可達安康,安康往東南經上墉可達襄樊,再由襄樊南下可達荊州;安康往西南可至達州開州,再往西南可到成都平原,往東可到夔州,經此出三峽可到荊州。從關中向東南經商洛向東南可達南陽,由南陽南下經襄樊可達荊州,北上可從側翼包圍洛陽。其實在古代的政治地理中,巴、蜀是兩個區塊,四川的成都平原地區稱為蜀地,而從達州開州往東一直到三峽這一片,大致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市周邊這一區域才是巴地。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的大唐十道區劃圖,圖/網絡。


兩晉以來直至隋唐之際的政治,基本上為世家大族及地方豪強所壟斷。而安康這一片,最大的世族豪強,便是安康李氏。這一支李氏據說也是隴西李氏的分支。安康李氏的老祖宗,就是南北朝時代的金州總管李遷哲。傳到隋唐之際,是他的孫子輩了。長孫李襲志,自隋朝起即長期主政桂州(今廣西桂林)。而坐鎮漢中金州老巢的,就是李襲志的弟弟李襲譽。——本來李襲譽是在長安的,書上說他忠於隋朝,勸說陰世師不果後向陰提出到山南招兵,現在看來恐怕更多是乘機開溜回老巢。


李孝恭任襄州道招慰大使,第一個搞定的便是李襲譽的金州。有人因李襲譽第一個投李孝恭,便斷定李氏兄弟是李孝恭的人,這一點偶是不大讚同的。李氏兄弟的投唐,與其說是投靠李孝恭,不如說是看重同為隴西李氏的這塊金字招牌吧。而李淵本人,也樂意拿這塊金字招牌來和李襲志兄弟拉近關係。如早在武德前期平滅蕭銑之前李淵就寫親筆信給他——帝復以書諭曰:「公朕之宗,不可與異姓比,宜及子弟並豫宗正屬籍。」這也證明,李淵和兩兄弟大概是直接接觸的,外人未必插得上手。


李淵劇照,圖/網絡。


李襲譽投唐之後,即赴京任職,後又轉投李世民麾下。武德三年的時候,李世民北上進攻宋金剛,李襲譽就在絳州以東的上黨、長平一帶阻擋突厥或者劉武周和王世充的勾結。因此實在看不出和李孝恭有什麼緊密接觸。


安康西面,陝南還有一座重城便是漢中。在當時稱為梁州,它的治所通常在南鄭。那麼主政梁州的又是誰呢?據清人趙翼《陔餘叢考》卷七「《隋書》」謂:「裴矩入唐為民部尚書,何稠入唐為將作匠,陳茂入唐為梁州總管,此宜俟他日編作唐臣。乃以其功績多在隋世,遂為立傳於《隋書》,更見當時公論在人,毫無忌諱。」


然則按《全隋文》第三十卷《隋上柱國、梁州刺史陳茂碑》所記載,陳茂似乎應該死於隋代。


隋上柱國、梁州刺史陳茂碑部分碑文,圖/網絡。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陳茂此人曾經長期任職於梁州。


陳茂有個兒子名為陳政,按《資治通鑑》與兩唐書所載,陳政武德二年死於梁州都督(當是總管之誤)、山東道安撫副使任上,(當時任山東道安撫大使的,乃是李淵的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根據考古發掘的李神通的棺槨,李神通名壽,神通乃是字,如果偶沒記錯的話,此槨現存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或者是陝西歷史博物館?))而這之後,接任梁州總管的,便是左武侯大將軍龐玉。所以入唐為梁州總管者,疑似陳茂之子陳政,趙翼文中當為陳政之誤記————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唐高宗時代還有一個陳政,那個陳政是被漢族人民稱為「開漳聖王」而被畲族人民稱為「雙手沾滿了畲族人民鮮血的劊子手」的陳元光的老爸,(陳元光在福建台灣一帶的名號那絕對是天王級別的不容褻瀆的,不過偶們不是閩南客家人,開個玩笑沒關係了。)兩人肯定不是同一個,因為有些地方志將兩人扯成了一個,所以要特別說明下。


陳氏父子的政治傾向無從知曉。龐玉的政治傾向也無從確認。(老龐乃隋朝以來的名將,追殺過楊玄感和李密,屈突通,龐玉,張謹三人都是舊隋軍界入仕唐朝的代表人物。其中屈突通是秦王黨,張謹是太子黨。需要說明的是,張謹和張公瑾不是同一個人,不少人在這一點上犯糊塗了。張謹在武德年間已經至少六十多歲了,並且已經官至正三品的大將軍,顯然不是那個在玄武門之變中賣力的猛男。全唐文中還有一篇秦王黨彈劾張謹的奏章)。


圖/網絡。


義寧年間或者武德初期的他們,看在關隴世家的情分上而投在老李的懷裡的可能性恐怕要遠遠大於因為看上建成世民孝恭他們的前途而投靠吧。


從關中入川,大致上有兩條線可走。東線以子午道為代表,西線以斜穀道為代表。秦漢後又開闢了多條入川的支線道路,但大致上不脫東西兩條主線。
東線出長安南向翻越秦嶺,經子午道到達安康,然後向西南即可抵達四川東部的達州和重慶奉節一帶。


西線出長安向西,再折向西南,經斜穀道可抵達漢中。然後由漢中,經廣元,綿陽德陽可直達成都。


根據兩唐書李孝恭傳,似乎整個四川重慶地區都是他招徠的。然而實際上,李孝恭所走的,只是東線,即由長安南下,到金州(安康),然後入川經達州,開州等地到達夔州(奉節)。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北部和四川東北部一帶。


圖/網絡。


招撫四川盆地的,實際上另有其人。


《舊唐書.高祖本紀》記載,隋義寧元年十二月,李淵又「遣雲陽令詹俊、武功縣正李仲袞徇巴蜀,下之。」這支人馬是和李孝恭同月派出的,只晚了幾天。並且李孝恭所任只是襄州道招慰大使,理論上也沒有權力管理益州道(劍南道、蜀道)的事務。至於曹為平這廝說什麼「蜀是雲陽令詹俊,武功縣正李仲袞下的,兩個芝麻綠豆官。目的是為了抹煞李孝恭等的功績。」那就純粹是瞎掰了。就在數月之前,劉文靜也不過一下獄的前縣令耳。武士彠木材商人。李唐之崛起,所賴多半便是這些人了。以詹俊為使前往四川招撫有何不可?


這個詹俊,史書上其實還另有記載可以印證的: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就記載「袁天綱,益州成都人也。尤工相術。隋大業中,為資官令。武德初,蜀道使詹俊赤牒授火井令。」就是說袁天罡在唐朝的第一份官職是詹俊任命的。


此處不談袁天罡,至少證明詹俊武德初確曾赴四川招撫併到達成都平原。火井在成都邛崍,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部。(火井就是天然氣井,其實四川盆地至晚在漢代以前就已經開發利用天然氣了)


袁天罡劇照,圖/網絡。


那麼武德前期主政四川的還有沒有其他人呢?據《全唐文補遺》所收錄的《大唐故邳國夫人段氏(蕳璧)墓志銘》所載,段氏之父段綸曾為蜀郡太守、劍南道招慰大使。而據《舊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蠻下 記載:「高祖即位,以其子弘達為昆州刺史,奉父喪歸。而益州刺史段綸遣兪大施至南寧,治共范川,誘諸部皆納款貢方物。太宗遣將擊西爨,開靑蛉、弄棟為縣。」請注意此處「蜀郡太守」和「益州刺史」的不同,「xx郡太守」是隋朝煬帝時期官制下的名稱,「xx州刺史」是唐朝官制下的名稱。(這事情說起來有點複雜,本來中國在秦代第一次統一的時候,實行的朝廷——郡——縣的三級垂直管理體制。到漢代,由於國家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多,以及對內的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的推出,大量的封國逐步歸於消亡,傳統的朝廷——郡——縣三級體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在郡之上,設置了州,當然「州」一開始的時候並非固定的行政機構,而只是監察區。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終確立了朝廷——州——郡——縣的四級體制。漢代滅亡後,天下分崩,雖然經過晉的短暫統一,卻無法避免此後南北朝三百年的分裂。不算五湖十六國的混亂時代,即使是相對較大較穩固的北魏,北周,北齊,南朝宋,南陳等政權,這樣的四級體制也顯得過分的冗雜了。比如北周滅亡北齊的時候,北齊平均每州轄郡不到三個,每郡轄縣也不到三個,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隋滅南陳之後。而相較之下,東漢時平均每州轄郡/國就達到近十個,平均每郡轄縣也近十個。於是當隋統一中國之後,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個朝廷所要直接管轄的「州」由南北朝時代的二三十個,頂多四五十個,一下之變成了一百多個,甚至兩百多個,而地方行政上,由於州的規模的不斷縮小,州郡兩級行政單位的功能嚴重重疊。於是隋文帝乾脆採取了廢除郡一級行政單位的措施,轉入朝廷——州——縣三級垂直管理體制。州的長官這個時候稱刺史。轉眼間幾十年又過去,輪到隋煬帝楊廣上台,這人心血來潮,又將所有「州」統統改稱「郡」了,其長官,自然也變成太守了。


圖/網絡。


等到李淵上台,為了表示與楊廣的倒行逆施不認同,又反過來將「郡」改回成「州」,同時長官也恢復成「刺史」。這就是為什麼一會兒稱段綸是「蜀郡太守」,一會兒稱其是「益州刺史」的原因了。(在李淵登基改元之前的義寧年間(雖然號稱兩年,實際上不足一年),段綸是「蜀郡太守」,在改元武德之後,則是「益州刺史」) 至於後來大家都熟知的竇軌,則是後來接段綸的班的。(武德二年李世民遙領益州行台,竇軌為左僕射))


由是可判定,義寧武德間治川者,即是段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RPkS28BMH2_cNUgYb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