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匪杜立三生於土匪世家,精於騎射、生性狠毒,被張作霖誘擒斃命

2020-02-08   聲宏紫閣

清末遼河下游大平原,包括遼陽州、新民府和海城縣接壤的地區,匪類潛伏,民不聊生。杜立三就是這裡的一個綠林頭目。杜立三原名國義,字閣卿,乳名立子,排行第三,因此鄉里人便叫他杜立三或杜立子。他在闖蕩初期,就以杜立三報號。有一次他單人在遼陽城西搶劫,被官兵跟蹤追,跑到八寶胡同村外,正當危急時,遇見一個村民,挑著黃花魚叫實,他急中生計,用幾塊銀元,換下村民衣褲,並魚簍、匾擔,裝做小販,緩步前行,大聲叫賣。官兵趕到,問他看見杜立子沒有,他說:「不認識,只看見一個帶槍的人向前村逃去。」官兵為他所騙向前追趕,他便從容逸去。



杜立三的父親叫杜寶增,叔父杜寶興、杜寶善和杜寶旺,都是著名的馬鬍子或坐地分髒的寨主。杜立三的母親,能說善道,經常周旋於各匪綹之間,為他們排難解憂,是各匪公認的乾媽媽。杜寶興父輩都是被官府拿獲斬首示眾的。



杜立三憑著他的惡勢力,在青麻坎這塊土地上,霸占了上等良田800餘畝,所有居民都由他來「保護」,外地匪幫不得動一草一木;有到青麻坎來拜會他的,必殺豬宰羊,招待備至,但不能在他家落腳。在那個年頭,凡是遼陽、海城、新民、廣寧一帶的匪幫頭目,沒有不到杜立三所設「天意大營」來拜見杜寨主的。



杜立三不喝酒,不賭錢,不吸鴉片煙。他最愛槍馬。只要誰家有好馬好槍,他必千方百計得來。各小股匪幫所送的禮品,也以好馬好槍為限。他尤精於選馬,善於騎乘,還耍得一手好槍法。他擁有200多匹精良健壯的好馬,分成青、黃、紅、白4隊,每隊一色,馬頭馬尾和馬鬃也均扎以各色絲綢條子為標飾。



杜立三中等身材,紫紅臉,滿臉殺氣,望之令人生畏。他和他的貼身崽子一樣裝束,頭上扎著紫紅色頭巾,腦後垂著一尺多長的紫紅飄帶,身穿紫紅寧綢上衣,藍緞褲子,腳著青緞靴,攜帶兩柄最好的手槍和一枝毛瑟大槍。每次出行,杜立三騎著一匹高頭大馬,總是身先匪眾,跑在最前頭。他的匪眾,每10人分為一小隊,有一小隊長。



杜立三訓練騎術,極為嚴厲,專講橫越溝壕,穿林涉水。在青紗帳起後,他們不循道路,縱橫馳騁,踐踏禾稼。杜有一匹跑得最快而又最不馴服的馬,名叫「青燕子」,別人不敢上鞍,只有他才能駕馭。

杜立三心黑手辣,不但地方上老百姓聞名喪膽,就是和他打過交道的匪首,亦無不畏懼。他17歲時,單人到遼河岸上,用紅布纏起一把木頭飯勺子,形似土造手槍,威脅上水船隻,一天之內,劫了16隻由營口回航的糧船。那時候,遼河兩岸出產的糧,多半靠水運到營口去賣,回航買雜貨。杜立三限令每隻船,放下「買路錢」,船家或多或少放下銀元或元寶,才准解纜上行。



張作霖沒有就撫之前,仗恃人馬比杜立三多,曾繳過杜立三一小股匪徒的槍枝,因而觸怒了杜立三。杜立三自恃強悍,與對方打殺。結果,張作霖失敗逃走,杜立三放馬窮追,由遼陽界追到鎮安縣十七戶。經人出面調解,兩人結金蘭之好,但張作霖內心已對杜埋下不兩立根苗。



杜立三生性狠毒,殺人不眨眼。他的父親杜寶增在一次搶劫後因官兵跟蹤捕拿,隱匿在附近民戶中。他的叔父杜寶興被逼,供出下落杜寶增因而被捉殺頭。那時社立三年紀尚小。光緒二十七年,杜立三為二老婆杜鳳扶正辦喜事,十分熱鬧。杜立三的母親在高興中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爹活著也跟著享福了,你爹死是你三叔一句話。」杜立三聽了,很長時間沒有吱聲。他母親微有察覺,就把話題轉到別的上去了。過了幾天,杜立三帶著打手,乘馬直去杜寶興家。杜寶興問他吃飯沒有。話音剛落,杜立三掏出手槍喝道:「你要吃飯到陰間去吃吧!」說罷一揮手,四五個人一擁而上,將杜寶興和他的兒子一起捆綁,帶到村外壩頭上。父子倆均被杜寶興打死。



光緒二十八年六月的一天,杜立三聽到「青燕子」病了。他出去一看,這匹心愛的馬病的不輕,立刻派人找獸醫治療。下午獸醫到來,杜立三指著「青燕子」說:「這匹馬你能治好吧?如果能治好,我封你為獸醫官。」那個獸醫聽了,說:「我能治好。」不料藥量用的過大,沒到一個小時馬死了。杜立三怒火上升,掏出手槍要打獸醫。獸醫抬腿往外跑,被外邊的嘍羅開槍給打死了。



光緒二十九年到三十年的兩年期間,正是杜立三的勢力擴張和發展的期間。他自稱為「馬上皇帝」,在他盤踞的地方,隨便封官許願,群眾見他稱之為「杜大人」,這就更刺激了他橫行霸道掠奪民財的野心。日俄戰後,杜立三餘黨尚有數百人,在遼西一帶盤踞,掠奪民財,霸占民女,案件層出不窮,海城縣、遼中縣接呈狀十數張。光緒三十三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密派發審處委員殷鴻壽,會同右路巡防統領張作霖相機擒拿杜立三,就地正法。



經再三研究,決定用計擒之策。光緒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張作霖以結義兄弟關係,派專人到青麻坎,向杜立三賀喜,說奉天總督府派委員來向他招撫,給他的名義比自已還高,請他速來新民晉見委員,以便籌備一切,一同晉省。

最終,在高官厚祿利誘之下,他不顧母親兄弟的反對,決定前往。去之前,他布下好幾道防線,一旦有難,進可攻,退可守。豈料,張作霖做的準備,比他更足,早已布下天羅地網。杜立三一干匪眾,行到新民府城郊外,張作霖派人前去迎接,引至招待處。不多時張作霖便衣簡從,只帶兩名護衛,與杜共進午餐,頻頻舉杯,慶賀杜立三這次晉省,一帆風順,升官耀祖。隨杜立三同行的13名護衛,經招待處大酒大肉盡情招待,皆大歡喜。



遼西巨匪杜立三橫行東北,無人敢惹,清政府視其為「一號通緝犯」。杜立三時常與侵占東北的俄軍作戰,被稱為「包打洋人」。他與張作霖義結金蘭,為什麼被張作霖以招安為誘殺。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傳奇人物杜立三,就能看到更多此類資料,大家可用頭條搜索試試。



飯後,張作霖同杜立三策馬到殷委員處拜會。杜立三這時只好帶兩個護衛隨行,其餘人留在招待處等候。談話結束,送走杜立三時,杜跨出門,轉身請殷委員「留步」。話未說完,有人從背後伸過手來,將他抱住。杜知不妙,邊罵邊拔槍反抗,但兩手已被人壓住,同時又上來幾個壯漢,將他按倒在地,摘下手槍,捆綁起來。當杜立三叫罵時,留在外屋的兩個護衛聽到,拔出手槍射擊,不料被早已布置好的監視兵一併被擒。杜立三3人於當日晚在大營西邊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