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崇,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副教授。國家公派美國哈佛醫學院訪問學者/歸國人才。
擅長
腹腔鏡肝膽胰腫瘤外科手術治療、腹腔鏡門脈高壓症斷流手術、肝內外膽管結石的微創手術、疝與靜脈曲張的微創治療以及中晚期肝癌的中西醫綜合治療等。
擔任職務
現任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肝癌及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膽胰疾病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專家庫成員。《腫瘤研究與臨床》《臨床肝臟病雜誌》等雜誌審稿專家。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醫院「杏林英才」。
學術科研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課題3項;參與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重大課題研究。已發表SCI收錄論文8篇,核心期刊文章20餘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鍾崇 勇攀醫學高峰,肝膽書寫人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用精湛醫術和美麗心靈呵護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續,健康重現。多少個不眠之夜,忙碌在病床前,只為患者早日康復。無暇的白衣中,深藏著一片高尚的情懷。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鍾主任一起探討「胰腺癌的診斷與治療」有關話題。
當前人們談「癌」色變,特別是胰腺癌被稱為萬「癌」之王,很多人都不知道胰腺癌為什麼惡性程度會這麼高?得了胰腺癌,又該如何治療呢?
1. 為什麼胰腺癌被稱為「萬癌之王」?
胰腺癌之所以被稱為萬「癌」之王,一方面是因為胰腺的位置比較特殊,平時簡單的體檢根本檢查不出胰腺的癌變現象,必須去醫院做專門的胰腺癌篩查檢查,才可能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
另一方面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不具有特徵性,容易被忽視,如果拖著不去檢查治療,一旦進入晚期,胰腺癌的預後情況已經非常差了,生存期短者1-2個月,長期不足半年。
2. 胰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知道胰腺癌的早期症狀,能夠幫我們及早發現胰腺癌並積極進行治療,大大地延長患者存活期,提高生活質量。一開始患者會出現上腹部飽脹不適和上腹疼痛,同時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還會持續性且逐漸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一般腰背部疼痛通常則預示著腫瘤較晚期和預後差。有些患者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皮膚、鞏膜黃染,卻誤把胰腺癌導致的眼睛發黃當做肝病症狀進行治療;還有些患者莫名其妙的血糖高,總以為是糖尿病,又打針又吃藥,血糖還是居高不下;有的患者腰酸背痛數月,中醫推拿、針灸試了個遍,半年以後,早期胰腺癌拖成了晚期。
3. 診斷明確,胰腺癌應如何治療?
當診斷出胰腺癌後,配合醫生積極地治療是最好的選擇。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主要為手術、放療、化療、小分子靶向藥治療、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胰腺癌也採用這些方法。手術是胰腺癌獲得最好效果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為30-40%。對於不能手術者,幾乎不可能長期生存,因此一旦確診,首先要看能不能手術,然後再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4. 什麼程度的胰腺癌,適合手術切除?
第一,從局部病灶看,腫塊不能太大,病灶局限,無肝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及下腔靜脈侵犯,即多為臨床分期為III期以下的胰腺癌。第二,癌腫局限於胰腺及其周圍,沒有向遠處組織器官,比如肝、肺、骨、腦的轉移,第三,身體狀態好,能耐受腹部大手術的治療方式。
5. 胰腺癌手術後還需要其他治療嗎?
除了少數很早期的病例,多數胰腺癌手術後還要接受化療為主的輔助治療,有研究表明,做了手術把腫瘤完全切乾淨的患者,術後化療比不化療的患者生存時間更長。而且患者體內仍然可能存在一些微小病灶,血液和淋巴中還有癌細胞未能清除,很多患者很快便復發並發生轉移,所以在術後還要接受化療治療。
那胰腺癌手術後哪些人群可以化療呢?經調查,常建議術後營養狀態好(比如皮膚紅潤、有光澤、體重正常等)、全身情況好(比如睡眠、胃口、排便情況都正常,自己能正常活動)、年齡相對較輕(最好在75歲以下)的患者手術後積極化療。而75歲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因為年齡太大,身體承受不住,所以一般術後不化療,醫生會幫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生活飲食、營養狀態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術後出現胰漏的患者也不能進行化療,這時患者身體狀況比較差,不太能承受住化療的副作用,會很痛苦,故需要等胰漏治好、身體恢復後再化療。
在治療中,化療一般採用以吉西他濱為主的方案,可以單藥應用或者聯合紫杉醇或卡培他濱等。如果患者化療過程中嘔吐、食慾差、體重下降,可選擇小劑量、間隔更長時間的治療方案;短期內體重下降明顯,白細胞和血小板明顯低於正常值時,必須停藥。
6. 胰腺癌手術難度體現在哪些方面?術後有哪些併發症?
因為胰腺的位置比較深,周圍血運豐富,所以相對於其他手術,胰腺癌手術的難度比較大,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胰腺是腹腔中最隱秘、累及血管和器官最多的臟器,解剖結構最複雜,手術稍有不慎便會引起大出血;
第二,手術需要切除多臟器,包括帶腫瘤的胰腺、胃、十二指腸、膽管和一部分空腸等,同時還要建構多臟器間的連接,如膽道、胰腺和消化道之間的通道;
第三,手術涉及很多重要的大血管,如動脈如腹腔干、肝總動脈、脾動脈、腸系膜上動脈,靜脈如門靜脈、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等,一旦損傷這些血管,則可能發生大出血,是致命的;
第四,胰腺術後併發症遠遠高於其他普外科手術。
胰腺術後併發症分為近期和遠期。最常見的近期併發症為胰瘺,即小胰腺管內有胰液滲漏出來,胰瘺在患者腹腔內積累,造成感染。第二個常見的近期併發症是出血,包括腹腔出血、胰腸吻合處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從遠期併發症看,一部分患者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胃癱,嚴重腹瀉者一天可達20多次。
7. 胰腺癌患者為什麼要切除那麼多臟器?
是因為胰頭處於一個「三岔路口」,一條路是通過食物的,有胃、十二指腸、空腸;第二條路是路過膽汁的膽道;第三條路是胰腺裡面的胰管。如果要把腫瘤切除乾淨,就必須切除這三條路上的臟器!
8. 胰腺癌微創治療包括哪些方法?
隨著外科手術的發展,微創理念越來越受到關注,做任何手術都要注意「微創」,即創傷小,受損組織少,儘量多保留器官。胰腺癌微創手術就是用腹腔鏡等設備進行手術,達到外面沒有大切口,卻把裡面的局部病灶切掉。
微創雖好,但也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微創!是否選擇微創,首先要看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腹腔鏡適用於胰腺良性病變和良惡性交界,胰腺的腺癌,腫塊的大小或包膜完整,及惡性腫瘤病程較早的患者。有些患者胰腺腫塊較小,但腫塊卻向外生長,將神經、動脈等都包裹住了,這類患者就不適合微創。
微創手術對心肺要求更高,故肺氣腫或心肺功能差的人,則是微創治療的相對禁忌人群!
9. 腹腔鏡和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傳統外科手術是基礎,腹腔鏡是微創治療的一個發展,那麼腹腔鏡和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各自有什麼優缺點?第一,腹腔鏡的視野是放大的,這樣可以避免醫生視力不好、角度不好等問題,影響手術效果,原來很細很容易被忽視的血管,也能清晰顯然。
第二,由於腹腔鏡創傷小,微創術後患者疼痛減少,故康復快。
第三,傳統手術由於病灶深在,通常暴露有一定難度,有時術野僅主刀醫師可見而助手無法清楚看到。而腹腔鏡手術利用影像技術,將視野用顯示器投影出來,這樣主刀醫師、助手以及手術室護士等都可以清楚看到手術部位及手術過程,而且整個過程可以錄像。
第四,醫生舒適度,醫生可以坐著完成手術。特別是機器人手術,主刀是完全坐著操作的。
但微創手術有一些特定的併發症,主要包括與氣腹相關的併發症,如高碳酸血症,皮下氣腫,氣體栓塞等;腹腔穿刺相關併發症,如腹內空腔或實質性臟器損傷,腹膜後大血管損傷等。
總之,早發現早治療,是患上胰腺癌後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前提條件,我們不應恐懼胰腺癌,應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重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