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後,我不小心飆了一個英文單詞,結果卻遭到一通白眼....

2019-12-29   INSIGHT視界

From 墨爾本留學圈

微信號:MelbourneFun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麼些年留學生和英語的關係的話,估計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都會是「相愛相殺」

畢竟是從打定主意要出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算是和英語徹底了

從此無論是申學校、搞移民,來自英語這一塊越來越高的要求就總是如影隨形,陪伴我們走過了留學路上的每一個時期。

然而,在回國之後,很多留學生從英語身上感到的卻是真實的尷尬...

有的時候,身披留學生的身份,我們說英語的這項技能會被列為一項才藝,從家庭聚餐的日常展示、到婚禮、典禮上突然被cue到的「表演」。

明明不想說,卻突然就塞過來一個麥克風,真的是每一次都讓我們尷尬到窒息...

而有的時候,明明我們依舊是不想說,但突然就有那麼幾個詞死活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個不留神那些不聽話的單詞就是突然蹦出來了...

卻又被一通白眼,被無情的歸為裝B...

「唉喲喲,這齣個國連個話都不會說了?」

「不就懂兩句英文麼,得瑟什麼。」

「別再跟我說英語了,OK?」

每當這個時候,真的都是滿臉的尷尬,搭配一肚子的委屈...

其實出國出的久了,每當回國的時候,我們真的就會發現自己在「語言切換」的這個環節,會出現一些問題

但我們真的發毒誓,這只是切換失敗,這不是裝B。

下面我就來幫大家總結一下,有哪些情況真的是屬於「勞資不是故意的」

我第一見這個詞/東西的時候就是看的英文啊!

即使我們偉大祖國現在已經足夠International和Fashion了,但很多東西其實國內根本就沒有,那麼這種時候硬要讓大家查一個甚至創造一個中文翻譯就顯得有些useless和unnecessary了。

比如說一些吃的東西,什麼Mac & Cheese了,Nachos了,kebab了,還有澳洲神醬Vegemite了,這些東西我在出國之前都從來沒見過啊,更別說知道中文是什麼了。

還有就是一些在學校學到的新姿勢,比如Mood board,Activity cost driver,Negative house什麼的,這些東西就沒在中國學過不知道中文咋說啊!

在國內的小夥伴們你們別笑,甚至有些東西,即使就是在中國遇見的,他也沒有個中文名字(或者在你剛知道他的時候沒有)。比如像NBA,KPI,iPhone之類的。

「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有人知道是啥嗎?

說英文就都知道了,就是mp3。

中文翻譯太繞道了,而且也不准啊!

這一類的詞語裡面的「扛把子」應該就是presentation了。

這個詞有道爸爸告訴我說是「展示、描述、陳述、介紹」的意思,但實際上同學們都知道,這幾個詞加在一起才基本上是presentation的真正意義呀!

有的時候這個這個詞會被翻譯成「演講」,但每當想到演講,小夥伴們腦子裡恐怕出現的都是這種場景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用中文準確的表達presentation的話,恐怕得要說:

「拿著事先準備好的ppt上台先花個幾分鐘結合ppt給下面的老少爺們兒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然後再等個幾分鐘看下面有沒有不懂事的人向勞資提問。」

雖然這樣才是相對準確的,但顯然不如直接說「我做了個presentation」簡單,更何況我們還可以更簡單的用「pre」。

還有比如說Drive through需要翻譯成「勞資開著車去麥當勞的小窗口和小姐姐點餐順便搭個訕,然後等拿了東西就走」。

Exclusive date翻譯成「我同時約了十幾個小姐姐但最後發現其中的小嶽嶽最對我的胃口,所以我決定只和她不可描述」。

以上的中文翻譯顯然都不如英文簡明和準確。

好多說法在國外呆久了真的會習慣啊!

這種詞是最容易引起國內小夥伴誤會的了,因為這些詞大多都能找到準確的中文翻譯,但留學生們還是更習慣使用英文。

比如說essay,assignment,deadline,quiz之類的,因為身邊所有的人對這些詞都是只說英語的,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習慣了

久而久之,留學生們就會覺得這種詞用英語說起來要比中文順多了,也就懶得去想怎麼中文怎麼說了。畢竟大家都這麼懶,憑什麼只要我動腦子啊喂!

相信小夥伴們即使連city這麼簡單的詞,也覺得要比市區要順口吧。

小調查,同學們是說「我明天要去一趟city」的多,還是說「我明天要去一趟市區」的多?

有的詞用英文說確實會比較爽啊!

這種詞在中國也非常常見,比如說大家最愛說的Sxxt(小朋友們別學)。這個詞說出來時候那種爆破音的快感基本上不輸「吃檸檬」啊。

我們作為非母語者聽起來還沒有那麼刺耳,爽!

還有就是游(wang)戲(yin)玩(shao)家(nian)們常使用的「奈斯」(nice),這比一句「打得好」聽起來有氣勢多了。

其實不光是中國人,老外們在遇到以上三種情況的時候一樣也是束手無策的。

你怎麼讓一個在中國說慣了煎餅果子的外國留學生重新接受「mung bean pancake with fried dough sticks serve with sweet bean sauce and diced green onion」的說法呢?

很多從中國傳到外國去的東西也大都使用著音譯的名字,比如Bok choy,dim sum,Wok什麼的。

還有就是一些中文詞彙也無法十分準確的用英語表達出來,比如中國式「關係」,如果僅僅翻譯成relationship那不免也太簡單了,所以老外乾脆就直接說「Guan Xi」。

你無法想像我在聽到自己老師說出那句「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inese society is Guan Xi」的時候有多震驚。

所以說,以上的這些情況都屬於international的problem,並不是只有我們中國留學生才有的煩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中英摻雜著說(zhuang)話(b)呢?

首先就是不要像這篇文章這樣,總是用沒有必要的英語去替換一些詞。

也就是說,一些詞明明用中文表達更加簡單明了,卻偏偏用英文。這樣說話的話是真的會let聽你speak的people感覺very難受了。

更具體一點的例子就是白雲大媽給黑土大叔打電話時說的:「哈嘍啊,飯已OK了,下來米西吧。」

還有就是要區別對待你的談話對象

如果和你聊天的一樣是有留學背景或者說長期使用外語的小夥伴,摻雜一些英語就完全無所謂了。就算全程用英語。。。這個好像只有在說人壞話的時候好用。

但如果和你聊天的人並不懂英語,為了能夠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話,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還是儘量的控制一點,把能翻譯過來的話就都翻譯了吧。

怎麼樣小夥伴們,這篇文章是不是能在你們受委屈的時候給你一個安慰的抱抱呢?

「你look!這篇文章say了!我talking的時候中文mix英文不是showoff,是正常的habit!「

哼!勞資才不是smart ass!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圈兒姐,From 墨爾本留學圈,微信號:MelbourneFun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