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不孝」正在流行,很多年輕人卻不自知,或比啃老還扎心
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家長而言,年輕時不顧一切地疼愛孩子,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不管多辛苦,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這麼做的原因,無非也是想等自己年邁以後,已經長大成人後的子女,可以多多孝順反哺自己,讓自己度過一個安詳愜意的晚年。
可現實生活中,結果真的如我們所想嗎?或許並不是這樣,越來越多老年人,對晚年生活並不滿意。儘管子女們並沒有餓著自己或者凍著自己,也捨得為自己花錢,但老人心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其實這並不是老人「貪得無厭」,只是人在上了年紀以後,對於物質生活的需求,要遠遠低於對精神世界的滿足。因此的「不孝」也有了新的定義,早前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才算是不孝,而現在,以下這幾種行為也可以算上「不孝」。
行為1: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
相信這種情況發生在絕大多數的家庭中,一方面因為年輕人工作壓力比較大,另外一方面也是年輕人為了省事,索性就把孩子給老人照顧。但我們年輕夫妻要明白,年邁的父母並沒有義務幫我們帶孩子,畢竟他們已經把我們拉扯長大,說這種行為是在壓榨老父母最後一點價值也不為過。
行為2:啃老一族
原本老人上了年紀以後,心裡想著孩子可以孝順照顧自己,但現在卻反了過來,很多老人把孩子供養長大以後,甚至出國深造,可回來以後,依然遊手好閒,不知道踏實工作,到最後還要伸手問年邁的父母要錢花。
這樣的啃老一族,一直以來都為我們不恥,已經長大成人,卻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在法律意義上,孩子過了十八歲,父母就沒有義務再照顧你。原本已經為了養育你遭受了很多苦難,到頭來還要被啃老,傷透老父母的心。
行為3:不陪伴老人
現在年輕人的思想都比較時髦,為了避免新舊思想的矛盾出現,很多年輕人結婚以後就與父母分居兩地,各過各的。雖說這樣可以避免很多家庭矛盾,卻也滋生出了一些其他問題,那就是讓老人孤單獨守。雖然子女們會定期來探望自己,也會給自己生活費,不會為吃飯穿衣發愁,但老人的內心是非常孤獨的。
前面已經說道,老人上了年紀以後,對於精神世界的需求,遠高於物質條件的滿足。因此希望那些與父母分隔兩地的子女,還是儘量把父母接到身邊來吧,其實老人要的並不多,每天只需要家人陪伴就好。
以上這三種行為,便是現在最常見的「新型不孝」,希望年輕人可以彼此理解父母的苦心,互相感恩的度過未來的日子,這樣才是至親之間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