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荒誕,讓人三觀盡毀。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那些開著豪車接人慾高價簽約出獄「網紅」的網紅經紀公司——4月18日,憑藉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紅遍網絡的周某刑滿釋放。在其出獄後,竟然有超過30家網紅經紀公司向周某拋出橄欖枝,甚至還有公司出價200萬、300萬。這讓「出獄即巔峰」的周某再次備受關注。
要說周某的走紅,多少讓人感到戲謔。小學文化的他,是一位無業游民,自稱喜歡賭錢,沒有錢就去偷竊電動車,也因此4次入獄。幾年前他因偷電瓶車被捕入獄,卻因一番語出驚人的採訪視頻意外走紅,各種語錄、表情包一時成了網上的大「IP」,還被網友戲稱為「竊·格瓦拉」。
如此高的關注度,致使幾十家網紅經紀公司蜂擁而至,無疑都是看中了周某背後巨大的流量。而將違法犯罪的事實娛樂化是否合適、這位曾經「四進宮」的周某成為簽約網紅會產生什麼影響,可能他們已經無暇分辨,只想趁著熱度,趕快把他推上網紅之位,收割一波流量,快速變現。
網紅經濟時代,流量意味著一切,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扭曲,留給觀眾看到的只是流量時代下的醜陋和無底線。
曾幾何時,一些人一味追求「流量至上」的瘋狂,一而再再而三地刷新人們認知的下限。有人胡吃海喝,甚至生吃活物吸引關注度;有人抱著「火了就不用上班了」的網紅夢想,直播跳河,沒料到命喪黃泉;有人瘋狂打卡知名景點蹭熱度,甚至使景點遭到破壞……如此種種博眼球行為,一再遭人痛斥,為了追逐流量而無視公序良俗,甚至觸及法律底線,可謂是一種「病態」。
老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但任何人都不能不問「操守」。如果今天網紅經紀公司只追逐流量、樹立了這樣的「典型」,無疑會傳導出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只要你有驚人的舉動,能吸引來足夠大的流量,那便會有人把大把大把的錢送上來,會對群眾特別是成千上萬的青少年造成不良的誘導。
同樣,如果將曾經的「電瓶車大盜」當成網紅來追捧,不僅辜負了辛辛苦苦抓捕犯人的民警,也踐踏了那些勤勤懇懇、自力更生的群眾。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那麼多抗疫一線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成為我們心中的英雄,成為這個社會正能量的典型。反之,周某因為一些驚人言論就能成為被追捧的對象,真是一個荒誕的玩笑。
當然,對於這一場荒誕大戲,周某也未輕率「入局」。相比起「紅人」,做個「好人」是第一步。出獄後的周某,坦言自己非常 「後悔」,想第一時間回家看一下父母,在家裡面能多陪一下老人。周某稱自己不會去當網紅,目前的打算是在家種地,賺了錢蓋個房子,做個守法公民。
我們期待周某能夠洗心革面,也堅決譴責那些「病得不輕」的網紅經紀公司。市場經濟雖然鼓勵自由競爭,但這是一個法治化的市場經濟,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社會下的市場經濟。任何時候,將一個人捧上「神壇」,都不能突破倫理底線,更不能視法律權威於不顧。
隨著政策監管的深化,如果還是追求劍走偏鋒、刻意製造噱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簽約賺錢,既是對自己企業的不負責,也是對社會和公眾的不負責,最終只會自斷生路。
勞動創造價值,我們期盼更多充滿正能量的事跡能被人們看到,也希望那些毫無價值觀的網紅經紀公司能夠早日「浪子回頭」。
一句話:出來混,不能只要流量不要「臉」。
(來源:法制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7-JnHEBrZ4kL1Vi8F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