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的「土爾扈特蒙古人大逃亡」,是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有許多著作對這一事件做了記 述。但,卡爾梅克蒙古人返回準噶爾的歷史、尤其是其返回準噶爾的原因、俄國與清帝國 對「土爾扈特大逃亡」的政策以及土爾扈特人以後的命運等都沒有得到闡述。這裡,我 們僅就手頭資料來探討「土爾扈特大逃亡」的歷史。
伏爾加卡爾梅克蒙古人的大部分是土爾扈特蒙古人。1771年離開俄國的卡爾梅克蒙古人當中的大部 分也是土爾扈特蒙古人。這正是為什麼叫做「土爾扈特大逃亡」的原因所在。
值得指出的是,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葉準噶爾的汗王們曾多次試圖說服卡爾梅克的台 什們返回準噶爾。於1758年征服準噶爾的滿清帝帝國的博格多汗亦有此想法。由於俄國 在卡爾梅克草原殖民統治的加強,大約始於18世紀40年代的離俄返準的思潮吸引了大批 卡爾梅克貴族。1745年和1747年,當由於俄國移民的湧入而引起的緊張局勢籠罩卡爾梅 克的時候,一些台什積極籌劃了返回準噶爾的計劃。在研究歷史事件本身及卡爾梅克經濟與政治生活的過程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即177 1年卡爾梅克人出走是沙皇當局的殖民政策所制。Л.С.布爾齊諾娃在其論文中探討了俄國沙皇當局對卡爾梅克草原的殖民政策,並批評了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學者就這一問題的觀點。
許多十月革命前的貴族和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在其研究著述中,都肯定了俄國政府的卡 爾梅克政策。據Ф.比尤列爾、К.科斯堅科夫、А.波茲德涅耶夫等人的論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在1771年以前,沙皇當局沒有對卡爾梅克人進行監視。顯然,他們只注意了卡爾梅克人出走的原因,但卻忽視了沙皇當局政策的作用。蘇聯著名卡爾梅克學家Н.帕里莫夫在解釋「土爾扈特大逃亡」的原因時,也未能超出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學者。但他注意到沙皇當局對卡爾梅克生活的干涉以及卡爾梅克人對 沙皇當局的不滿情緒。不過他卻認為卡爾梅克人出走是他們的統治者渥巴錫的主意。應當指出的是,沙皇當局推行了殘忍的殖民政策。卡爾梅克遊牧地因人煙稀少吸引了 大批無地遊民。他們或得到沙皇政府的准許、或未經准許就移居到了卡爾梅克領土上 。日益要求擴大原料市場的俄國工商資本的發展說明了俄國向卡爾梅克草原發動廣泛攻 勢的原因。
1765年,渥巴錫指出,薩拉托夫城外,在伊爾吉茲河和其他河流草木茂盛的一邊居住 著俄國人,他們經常欺壓卡爾梅克人。如,任意掠奪他們的牲畜、甚至任意抓人。卡 爾梅克顯貴之一,策伯克多爾濟聲稱:「你們看看,你們的權利在所有方面都受到限制 ,俄國官吏對待你們極壞,而政府則想把你們都變成耕地的莊稼人;你們再看看,哥薩 克人的大小城鎮布滿了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兩岸,在你們大草原的北邊又都是日耳曼人 。要不了多久,頓河、捷列克河和庫馬河也將被他們占去,而你們將被擠到乾旱的不毛 之地上。他們還要毀掉你們的牲畜、你們唯一賴以生存的源泉。已有聖旨要拿渥巴錫的 兒子作人質,還已定下300名優秀的卡爾梅克人移居首都。現在你們很清楚你們的處境 ,今後只有兩條路供你們選擇:或者承受沉重的奴役;或者遠離俄國來結束一切災難… …」。這一宣言,有點戲劇性地反映了沙皇當局的殖民政策,但其實質基本上是可信 的。
18世紀,由於經濟上的困難以及因俄國開發伏爾加河兩岸而造成的牧地的縮小,卡爾 梅克人當中,產生了經常的騷動與不安。
沙皇政府和地方汗國當局,時常對這些騷動的原因做出解釋。按照俄國政府代表的看 法,卡爾梅克人騷動不安的主要根源在於汗國享有很大行動自由的領主政權。卡爾梅克 汗是通過地方行政司法辦事機構,即通過所謂汗的扎爾固來推行其治國之策的。扎爾固 的全部8名成員是汗根據直屬汗的兀魯思宰桑人數任命的。這種管理形式引起了代表其 他非直屬汗的各兀魯思利益的宰桑、封建主方面的不滿。認為卡爾梅克人騷動不安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形式不完善的俄國當局表示,要進行行政 司法改革,並通過補充各兀魯思的代表來擴充汗的扎爾固成員。如果說以前扎爾固的成 員是由汗任命和確定的話,那麼,現在他們則應該是經過所謂全民選舉選出來的,然後 提交沙皇政府批准。有人還曾提出要更改扎爾固的名稱——即不再稱其為汗的扎爾固, 而叫人民的扎爾固。在這種情況下,汗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失去作用。如果改革能 帶來這一切,那麼,汗國的管理就會被置於沙皇當局以及由彼得堡任命的官吏們的嚴密 控制之下。這引起了那些不願喪失其昔日對同族統治權的卡爾梅克大王公們的極大不滿 。可見,這個旨在削弱汗權、加強沙皇當局地位的改革才是「逃亡」的直接原因。
(清代)學者七十一,通過卡爾梅克人為爭取獨立的努力,看到了他們脫離俄國的 原因之一,在伏爾加他們屈從於俄國政府。按七十一的話說,卡爾梅克人渴望回到伊 犁,那裡氣候宜人、草場肥沃、河流縱橫。但有一點,他一點也沒有說錯,那就是所有 蒙古地區,包括卡爾梅克人的故鄉準噶爾已處於異邦清王朝的桎梏之下。正如史料所表 明的那樣,卡爾梅克遷徙的主要目的是為得到自由、自由開發被所清滅的同族的牧地、 在準噶爾建立獨立的統一國家。
事實證明,為遷移進行了數年的秘密準備活動。與卡爾梅克總督渥巴錫一樣,前汗敦 杜克鄂木巴之孫策伯克多爾濟也為「逃亡」的準備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策伯克多爾 濟曾是覬覦汗權者之一。他曾為達到獲得汗權的目的親赴彼得堡,但被拒絕了。從此以 後,策伯克多爾濟成為俄國當局有關卡爾梅克措施的堅決反對者。從事反俄宣傳活動的還有其他有影響的卡爾梅克人。如舍楞台什傳播謠言說,俄國人 想把全體卡爾梅克人武裝起來並把他們併入俄國軍隊之中,然後對他們進行迫害。/ ]以朗欽(即羅布藏丹增)(Ланчин/Джалчин)喇嘛為首的宗教界人士也成了卡爾梅克人遷離俄國的積極宣傳者。他們號召卡爾梅克人返回離佛教中心拉薩不遠的準噶爾去。曾參加1771年遠征隊行動的Н.雷齊科夫大尉寫道:「與其說是他們的領主們號召逃亡,不如說是洛桑朗欽喇嘛號召逃亡。洛桑喇嘛激起了人民返回準噶爾並在那裡建立昔日統治的願望」。作者援引了在一位哈薩克汗的大本營與哈薩克人談判的卡爾梅克使節的話。當哈薩克人指責卡爾梅克人變節和對俄國忘恩負義時,使節聲明,他們被迫逃走,大部分卡爾梅克人只是奉自己統治者之旨,是違背自己的意願而走的。
所以說,資料證明沙皇當局的殖民政策、沙皇政府削弱卡爾梅克汗作用的企圖以及一 些大的台什要求保留獨立的願望等就是卡爾梅克人要求出走的主要原因。宗教界人士和 諾顏們關於只有回到準噶爾,卡爾梅克人才能保持汗國的自治,才能恢復準噶爾昔日的 強大,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並最終靠近喇嘛教中心的秘密宣傳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顯然 ,由於繁重的苛捐雜稅、雙重壓迫及各種天災人禍造成的卡爾梅克艱難的經濟狀況並不 是決定性的。但土爾扈特人在踏上準噶爾大地、即伊犁河谷地之際,向清朝地方當局聲 稱,他們是由於生活條件艱難和飢餓被迫離開俄國的。
卡爾梅克人牧游於伏爾加河兩岸。1771年他們在遷離俄國之前分為兩大部分,即左岸 卡爾梅克和右岸卡爾梅克。其大部分(主要是土爾扈特人)居住在左岸,而右岸的主要是 和碩特人和杜爾伯特人。就遷離一事兩岸已有秘密約定,決定於1770年10月一俟伏爾加 河流封凍、且遊牧於右岸的同胞趕著畜群安全越過河,全體卡爾梅克人就舉族起事 。而且為此事先已採取了安全措施,如扣押了在逃亡準備階段住在卡爾梅克各兀魯思的 俄國商人和其他人員。
出乎意料的是,1770年由於氣候溫暖,伏爾加河沒有封凍,右岸居民未能在約定的時 間過河。此時,渥巴錫召集左岸各兀魯思長官——宰桑們,宣布第一階段計劃未能完成 ,並號召左岸的卡爾梅克人立即上路。但,只是到了1771年1月5日他們才有組織地離開 了伏爾加河。右岸居民本應在稍晚些時候,即當有利時機到來之時撤離。但他們未能象 左岸同胞那樣遷離伏爾加。因為,沙皇政府對留下來的卡爾梅克進行了嚴密的監視。
根據俄國檔案資料,遷離伏爾加河的卡爾梅克人數有1萬帳。《日記》作者Н.雷齊科夫大尉引的數字是3萬帳、共12萬人,其中3萬為軍隊。Н.雷齊科夫認為,3萬多帳前往準噶爾,而留在俄國伏爾加之畔的有1.1萬帳(。我們在日本史學家矢野的著作中見到數字為:「有3.3萬戶遷離了伏爾加河,或者說有16萬9千人(16.9萬人)。我們在涉及土爾扈特史的中國學者的著作中看到的數字卻五花八門。如果說衛今、黎工說的於1771年自俄前來伊犁的男女老幼有27~28萬人,那麼張平一、蔣其祥則強調有7萬抵達伊犁。而我們認為,3萬戶接近實際數字。如果說一個卡爾梅克家庭有4~6口人,那麼遷離伏爾加的卡爾梅克總人數則應該是15~16萬人。
這裡提出一個問題,即沙皇政府代表是否知道卡爾梅克人準備逃亡?事實證明,關於此 事他們已得到情報。另外,對渥巴錫懷恨在心的扎米揚諾顏也事先向阿斯特拉罕省省長 別克托夫通報了卡爾梅克人正在準備遷移的消息。但是地方官吏們對這些情報未引起足 夠的注意。1770年,渥巴錫汗出征庫班歸來後,立即渡過伏爾加河來到左岸,給監督官 И.А.基申斯科夫(駐在葉諾塔耶夫斯克城)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他這樣做是因為經常受到哈薩克人的襲擊。監督官命令杜丁大尉弄清情況。但為時已晚。渥巴錫襲擊了杜丁的兵營,並俘獲了大尉本人及40名士兵。卡爾梅克的先鋒部隊摧毀了雅依克河沿岸的數座俄國哨卡,並向更遠的東方進發了。我們看到,對於土爾扈特人沒有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1771年1月24日,國務院在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場的情況下做出決定,要「盡一切力量使 他們返回伏爾加」,並命令奧倫堡省省長「指揮所有雅依克部隊」、巴什基爾人和 龍騎兵團騎兵捉拿卡爾梅克人。可是,首先由於當時起義的雅依克部隊拒絕追擊,省長 未能及時組織追擊。只是到了1771年4月,一些正規軍和非正規軍軍團在特勞奔別 爾格(Траубенберг)少將的指揮下參加了追擊。4月12日,也就是說卡爾梅克人離開伏爾加3個月之後,特勞奔別爾格才從奧倫堡出發。顯然,追上土爾扈特人並使其返回伏爾加已不可能了。
追蹤卡爾梅克人的行軍路線如何呢?參加特勞奔別爾格將軍遠征的Н.雷齊科夫大尉的 《日記》能幫助我們畫出一條路線圖來。以渥巴錫為首的卡爾梅克人於1月21日渡過了 雅依克河。然後,已深入哈薩克草原的卡爾梅克人掉頭向恩巴河前進。歸順俄羅斯帝國 的小玉茲和中玉茲哈薩克人千方百計地阻撓了卡爾梅克人行軍道路。
卡爾梅克人再往後的行軍路線為:卡梅什洛夫河——伊爾吉茲河——圖爾蓋河——薩 西庫爾湖——喀拉賽湖——吉傑里沙漠——瑪爾古特——切科拉克沙漠——庫姆。過了 沙漠地帶再往東就是泥濘的沼澤地和莞叢。然後,卡爾梅克人就進入了巴爾喀什湖周圍 無人煙的荒漠和欽格斯察干平原。大部分路段都經過哈薩克人遊牧的地方。
冬季,在很短的時間內穿越無邊無際的哈薩克草原是很困難的。我們手頭資料表明,1 771年4月初,卡爾梅克人僅僅靠近了位於哈薩克草原中部的圖爾蓋河。他們遇到了 巨大的困難——缺少食物和藥品。很多人死於疾病,嚴寒與惡劣的天氣又影響了行軍的 步伐。幾乎是在上路的最初,土爾扈特人就失去了許多馬匹。「卡爾梅克人感到馬匹非 常不夠……,由於冬季艱難的路途而失去自己座騎後,他們不得不徒步行軍」。最 後,卡爾梅克人遭到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宮廷的多次進攻。由於這一切,卡爾梅克的人遷 徙隊伍迅速減少。
離開伏爾加時,卡爾梅克人「從阿斯特拉罕強行帶走了許多俄羅斯人和……土庫曼人 」。至於有多少俄國人、韃靼人、巴什基爾人以及所謂「俄羅斯人」,我們不得而 知。但我們相信,被土爾扈特人帶走的人當中,除俄羅斯人以外,還有伏爾加河流域的 其他民族代表。有一些文獻記載了土庫曼人及其財產的數字。當卡爾梅克人經過哈薩克 阿布賴汗的領地時,有320名土庫曼人被哈薩克人搶去做了俘虜,另外還有1463匹馬和1 14隻駱駝也被哈薩克人掠去。這些土庫曼人被分散在哈薩克兀魯思,「俘虜並交給不同 人手中做奴隸」。就在這種狀況下,土庫曼人過了10多年,直到1781年阿布賴汗死 去。其繼承汗位的兒子瓦里蘇丹於80年代中葉遣返200名土庫曼人,使他們回到阿斯特 拉罕城外、其往日的遊牧地。而將其餘的土庫曼人及俘虜的卡爾梅克人一起留了下來。到1791年,被哈薩克俘虜的全體土庫曼人才得以返回故鄉或移居阿斯特拉罕城外的伏爾 加下游地區。那麼,被哈薩克人俘虜的部分卡爾梅克人和其他「俄羅斯人」同他們一起 被遣返伏爾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從奧倫堡被派去追擊的俄國軍隊得知,哈薩克諸汗、蘇丹和巴圖魯(勇士們)與土爾扈 特人發生了多次會戰,使行途中的土爾扈特人損失了一定的戰鬥力及大量的牲畜、財物 。當然,哈薩克人也有損失。在哈薩克人與卡爾梅克人的談判中,雙方討論了交換俘虜 和哈薩克方面停止進攻的問題。可是,19世紀還有沒有統一的哈薩克國家,哈薩克諸汗 和蘇丹們彼此為敵。在這種情況下,在對待卡爾梅克人的態度上,哈薩克人不可能達成 協議一致行動。一些蘇丹可以停止進攻,但另一些蘇丹卻可以對逃亡者重新發起進攻。
俄國軍隊一直未與卡爾梅克人相遇,但他們卻發現了卡爾梅克人留下來的各種蹤跡。如,在卡拉賽湖畔,發現了卡爾梅克人「因嫌湖水難喝」而挖得的水井。在圖爾蓋 河上發現了他們建造的橋樑。Н.雷齊科夫對這座橋進行了描述。橋是用河中蘆葦修建 的,卡爾梅克人先將蘆葦紮成大而形似木桶的大捆,然後用繩子將其一個個連結起來, 十分結實,以至於任何急流或任何馬群、畜群從上走過都不能使其搖晃。通過當地居民 的打聽,俄國人了解到,有兩批土爾扈特人過河。第一批人馬是由巴木巴爾和舍楞率領 的,第二批則由渥巴錫汗親自率領。
特勞奔別爾格的俄國兵團已無任何追上逃亡者的指望,甚至誰都不知他們在什麼地方 。一些資料顯示,5月初俄國人與土爾扈特人之間僅相距6天的路程。但對於已疲憊不堪 、忍飢挨餓、病殃殃的俄國士兵來說,追上他們已力不從心了。所以,1771年5月15日 ,指揮部決定兵團向最近的俄國邊界要賽烏斯季-烏依斯克方向撤退。俄國部隊忍受著 飢餓與病疫的折磨,走了半個多月,渡過了伊希姆河,於6月初到達了匯入托波爾河的 烏亞河畔的要塞。
從奧倫堡又來了新的命令:從兵團中挑選出身體健康的士兵派往西伯利亞與從西伯利 亞出發、為切斷逃亡者的通道而向阿爾泰山進軍的幾個團匯合。這支部隊由Н.雷齊科夫率領前往西伯利亞。看來,西伯利亞兵團也未成功。他們或者是未能在卡爾梅克人之前到達阿爾泰山,或者是在衝突中慘遭失敗。遺憾是,我們的史料中沒有關於西伯利亞兵團和雷齊科夫部隊行動的資料記載。
土爾扈特人逃亡之後,沙皇政府廢除了行政司法機構——扎爾固,中止了汗權。為監 視和管理卡爾梅克人在阿斯特拉罕成立了卡爾梅克事務處。在阿斯特拉罕省衙門下設立 了卡爾梅克事務科。
1771年5月(時間應為陰曆6月——譯者),卡爾梅克人在渥巴錫汗的率領下抵達了邊界 並進入了伊犁河谷地。眾所周知,在他們於1771年回去之前,那裡已不存在獨立的蒙古 國家了,統治準噶爾的是清政權。因此,卡爾梅克人不得不承認異國統治。清帝國政府 為迎接他們做了積極的準備。在伊犁邊區集結了大部隊。因此,當伏爾加卡爾梅克人進 入伊犁地區的時候,「中國卡倫的邊防兵嚴厲地擋住了他們回歸故鄉的入口。卡爾梅克 人只能通過此口回到已喪失獨立的故土。人民的極度疲勞使得渥巴錫與其他王公無條件 地歸服於中國」。S.D.伯克曼寫道,土爾扈特人並沒有打算歸順清朝,他們渴望自 由和在準噶爾獨立地存在。可是,這一切都沒有實現。中國學者松筠在其《西陲總 統事略》(台北,1965年,卷11,頁26)中指出,卡爾梅克人「凡八閱月,歷萬餘里。本 有戶三萬三千有奇、口十六萬九千有奇,及抵伊犁僅存其半,且皆飢餒狀甚憊」。
應該指出的是,中國對卡爾梅克人的到來最初持懷疑態度。怕這裡面會有什麼陰謀, 耽心卡爾梅克人與俄國秘密串通來反對清帝國。卡爾梅克人越過邊界後,渥巴錫帶著禮 物前往固爾扎城。從北京趕來的有皇帝的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以及其他一些來自首都的 高官。他們帶著渥巴錫奔赴皇帝在北京城外的避署山莊熱河。乾隆皇帝確立了渥巴 錫汗的地位,並分別給策伯克多爾濟、舍楞、巴木巴爾、恭格、默們圖封了爵位。
卡爾梅克人被宣布為清帝國的藩屬。還給他們提供了帳篷、牲畜、米、茶葉、棉衣及 其他衣物,還給了3萬兩銀元。清朝慷慨地獎賞了卡爾梅克封建貴族。賞賜給渥巴錫汗 一千匹馬、一千塊茶葉、一千匹綢料。其餘諸台什則分別各百。皇帝頒布諭旨,在伊犁 給伏爾加卡爾梅克人劃出遊牧地。但很快,於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又從吐魯番給 他們劃出了新的遊牧地。
依清廷的決議,來自伏爾加的遊牧民被劃分為16個領地。在軍事方面,每個領地就是 一個「旗」。卡爾梅克所以如此被分散,是為防止他們跑回去。清廷完全不能容忍出現 他們再次逃跑的可能性。Н.я·比丘林寫道:「卡爾梅克人被中國卡倫和秘探所包圍,彼此相距遙遠的卡爾梅克人沒有任何實現自己願望的可能」。
自卡爾梅克人踏上準噶爾的土地之後,清朝加強了邊界防禦、向邊界和卡爾梅克人居 住地區派遣了增員部隊,其中有喀爾喀人。有5千名喀爾喀蒙古人被動員入伍,還有來 自帝國其他地區、包括烏梁海的5千人。史料證明,某位大臣向博格多汗乾隆建議從喀 爾喀和烏梁海招募2萬士兵。博格多汗先是躊躇不定,但後來宣布這是行不通的。因為 ,喀爾喀不願意派遣部隊。這一事實證明,蒙古人曾想方設法抵制了政府的措施。
因此,伏爾加卡爾梅克人遷居伊犁的主要目的——自由開發被清所滅的同部落遊牧地 及過獨立生活——沒有達到。清政府以建立軍事行政機構為支柱,強加給前來伊犁(新 疆)的卡爾梅克人許多律例,要求服首聽命、不得反抗。為了根除建立反清聯盟的可能 性,清政府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卡爾梅克人分散在各地使其不能彼此往來。
俄國沙皇政府在土爾扈特逃亡之後不久,向北京發出了信函,請求清帝國協助遣返俄 國屬民——卡爾梅克人。
1771年春,伊爾庫茨克省省長布里利接到發自首都的沙皇諭旨。諭旨說「要隆重接待 所有出現在邊界上的、逃離俄國的原伏爾加卡爾梅克人。
北京立即通知了庫倫土爾扈特人的到來和俄國來函的情況,指示邊疆地區的長官們不 要擅自與俄國人就土爾扈特問題進行談判。北京的指令說明了這個問題,其意思是讓俄 國人給理藩院寫信。信中詳細例舉了俄國可能採取的行動。來自北京的信中寫道:如果 俄國人向邊界派遣部隊,那麼,我們將與之開戰。命令加強邊界防禦,向俄國境內遣派秘探,搞清俄國對土爾扈特的措施。
1771年~1773年間,有不少秘探(李波、古爾扎布、策文扎布、江齊布等)以政治和商 業代表的身份來俄國活動,但他們無權與俄國人談論土爾扈特人的事。例如,古爾扎布 在回答有關土爾扈特人的提問時說:「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既然他們是俄 國屬民,怎麼會跑到我們那裡去了呢?」。作為秘探來俄國的還有土爾扈特人的代 表。如,1791年薩邁倫喇嘛經哈薩克草原來到了鄂木斯克和托姆斯克,然後經恰克圖返 回。薩邁倫指出,俄國軍隊人數不多,更沒有訓練有素的軍人。
下列事實將證明俄國當局就遷回卡爾梅克人所採取的措施。
俄國外交要求西伯利亞獨立團長官、А.М.拉甫羅夫少將採取一切手段使卡爾梅克人返回俄國。外交部的指令是這樣寫的:「請通報為吸引卡爾梅克人回到我方,軍官們都用了些什麼辦法、以及表示願意返回俄國的卡爾梅克戶數。
在許多卡爾梅克人當中出現了不滿情緒。而普通百姓對生活條件、對清廷方面的經濟 和政治壓迫則公開表示不滿。開始有人提出要返回伏爾加河畔,回到俄羅斯帝國的土地 上。А.М.拉甫羅夫向首都通報說,伏爾加卡爾梅克人對清帝國境內的生活很失望,他們的對外和對內貿易無任何效益,因為他們不信任滿洲當局。
1790年,部分土爾扈特人請求西伯利亞兵團指揮官、步兵上將施特蘭得曼將其送回俄 國。施特蘭得曼又並奏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女皇於1791年初下詔要求查明土爾扈特 人的意圖。我們知道,有兩封葉卡捷琳娜寫給施特蘭得曼的信反映了沙皇政府在土爾扈特問題上的立場。其實質是:女皇對其南面的鄰居提出了指責,說「中國人不僅沒有對接受他們(土爾扈特人)感到為難,而且後來還拒絕交出」;同時命令:必須採取有 利措施帶回卡爾梅克人,一俟卡爾梅克人進入邊界之內,就派遣一支小部隊護送,還應小心謹慎,不允許出現任何「對中國人不友好的行為」,但是,一旦中國人襲擊俄國部隊或他們的軍隊進入我國領土,那麼就對他們進行還擊。葉卡捷琳娜二世曾問施特 蘭得曼:「伊爾庫茨克省和科雷萬斯克省是否有所有移民(準噶爾卡爾梅克人和蒙古人) 居住的地方?」。看來,俄國政府曾打算卡爾梅克人回來後,將他們遷移到南西伯利亞 。
施特蘭得曼向首都報告了關於押回卡爾梅克人的企圖。但正如將軍所述,由於卡爾梅 克人的疏忽大意,這一計劃未取得成功。清朝對他們返俄計劃了如指掌。例如,以嘎班 (Габун)為首的部分卡爾梅克人應俄國人的邀請前往鄂木斯克要塞,但他們在途中在邊境上被中國人截住。顯然,清朝偵察部隊看出了卡爾梅克人的秘密企圖。所有準備前往鄂木斯克的卡爾梅克人都被判處了死刑。
順便說說,滿洲文獻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嘎班的情況。按照這些文件的說法,嘎班是受 土爾扈特濟農策零烏巴什委託赴北京呈交信函和禮物的。可在半道上,嘎班被俄國人截 住並被送到了鄂木斯克。在那裡,他被告知土爾扈特人正在重返俄國,很快將有6萬俄 國軍隊前來幫助他們。俄國當局寫給居住在庫巴克—薩里地方的土爾扈特人的信件證明,俄國人就遷回土爾扈特人已採取了措施。信中說,土爾扈特人都出生在俄國,有7代土爾扈特人是俄國屬民。寬闊而美麗的伏爾加河兩岸,有7萬戶卡爾梅克人在放牧。如 果土扈特人願意回來,俄國當局將給予幫助。但必須在6個月之內向鄂木斯克通知此事 。有一支俄國軍隊將沿黑額爾齊斯河前往科布多,另一支將前往塔爾巴哈台。這封信在清帝國首都引起了驚慌。他們馬上向俄國樞密院發出函詢,但接到的回函則 否認了這封信的存在和有什麼關於土爾扈特人的措施。至於說到俄國在中央亞西亞的政策,不能不考慮到俄國政府在西方的外交政治活動中 常常碰到的困難(18世紀末的俄土戰爭、俄法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
1796年即位的保羅皇帝給施特蘭得曼的信函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說明當年俄國的「中央 亞西亞」政策。信中寫道:「有利於國家的恰克圖貿易的生產理應得到尊重,要採取一 切辦法防止造成中國政府中止恰克圖貿易的口實。另一方面,使卡爾梅克人返回俄國亦 很重要……。因此,朕要求閣下採取措施和行動,以達到保持前者、做到後者的目的。若有卡爾梅克人代表前來,請向其說明,只要他們還在中國界內,我國與中國目前的形 勢不允許我們向他們提供任何公開的幫助。但只要他們有人越界進入我方領土,那麼, 意想中的事情就會自動實現,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們給予他們幫助……。
所以,願與清帝國保持貿易關係,首先是恰克圖貿易的俄國政府,雖然還沒有放棄把 土爾扈特人遷回來的打算,但卻不準備因此而將與這個相鄰帝國的關係搞僵。
【作 者】Ш.Б.齊米德道爾吉葉夫
【作者簡介】[蘇]
【譯 者】阿拉騰奧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