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階」 身體素質——制約業餘高手進一步提升的最大短板

2019-12-24     龔偉傑

羽毛球運動中最重要也是可以粗略量化的兩個方面是技術和身體素質,其它的如戰術、臨場發揮、靈性(好像陳宏最缺的就是這個?)、霸氣(鮑春來的短板、林丹的天性?)等等都有點太難以琢磨,我就不詳細展開討論了,我只是就我打球多年來的一點感想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些大俠早就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那還請高抬貴手、嘴下留情,給小弟一點薄面,拍磚的時候輕點,不要衝臉上來。


也許,專業的球員可以簡單劃分為技術流(大家公認的以陶菲克和李宗偉為代表)和暴力流(說得好聽一點是素質流,以林丹為典型代表),兩派的特點也就不用我來囉嗦了,在這一點上多說會直接被板磚拍死(真幼稚!!廣大球友如此評論,拍死一個少一個.......)。也許,很多球友會說,素質流的老大,林丹的身體實在太變態了,我們業餘的沒法學,我們還是學陶菲克吧,多麼標準的動作,而且還這麼瀟洒(也許,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吧?!)。不過,我的看法可能會給這些人潑上盆冷水,俺的一點陋見,業餘球友想要在高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才是最需要下功夫的方面。我們永遠不可能擁有林丹那樣變態的身體素質,但要在業餘比賽中獲得名次,這一方面需要我們投入更多。
為什麼呢,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羽毛球不是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運動嗎?有了良好的手感和全面的技術難道就不能在業餘羽毛球屆出人頭地嗎?嗯,我也承認,業餘高手,必須具備較好的技術,但我要強調的是,如果你有志於在一些業餘大賽中獲得名次甚至奪冠,能支持你走到這一步的,只能靠身體素質來壓制你的對手。
我們有個通病,專業的怎麼玩,我們就怎麼玩,選擇拍子是這樣,選擇打法也是這樣。專業的技術流,大家可以看看他們的出球,網前可以做到貼網而下,後場可以壓線而落,還有殺球等等,基本,在他們的眼睛裡只有四條線——邊線+底線。良好的控制、精準的打點是技術流的前提。關於這一點,我們有這個條件來複製嗎?手感只能靠長時間大量的多球訓練來慢慢培養,同樣對手感要求極高的桌球,運動員有個說法: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對手知道,三天不練觀眾都知道了。且不說我們業餘球友們沒有那個時間、精力和條件,就提個最簡單的——球,我們用的球是什麼檔次?一個好球最注重的是飛行穩定、球感舒適,其次才會考慮到耐打等其它因素,我們平時玩球,大部分首先提到的要求是耐打,很多球,耐打是夠了,但在最重要的方面反而不得不忽略了。而且,平時的用球千差萬別,打得好好的,換了個其它品牌的球就可能一下找不到北了。穩定的手感,在這種條件下怎麼可能獲得?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差不多,在保證不失誤的前提下有個較好的落點就可以了,要想進一步提升,你有那個財力物力和精力嗎?但在羽毛球運動中,差一點和到位就是完全兩回事情了,不要在這一方面糾纏過多,這是我們業餘球友永遠無法逾越的天塹。
不過,提到身體素質,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人,這方面的素質可謂是天差地差,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沒有多少人是專業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吧?如果看貼的球友有這樣的牛人,還請把小弟放過,您就專心練技術去吧。正因為身體素質的差距太大,可以提升的空間也就越大。其實,業餘的球友進步,首先是技術,然後是意識,最後才會考慮到你已經提升的技術和意識需要更強悍的身體素質來支持,從而開始身體素質的訓練。如此反覆,不斷提升(這個觀點是很多大俠們的共識,暫且借來一用)。另外,相對於技術提升的樂趣,身體素質的訓練相對枯燥無味,短期內的見效也不明顯,這更造成了大家對這方面的投入不足。提升的空間大,從事的球友少,大家要投資,就一定要抓住這方面來進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大家在平時的打球活動中也多少發現了一些這樣的人才了吧。那個誰誰,以前玩籃球的,跑得又快,力量又足,別看他的動作很難看,你要打死他還真的比較費勁。這樣的人物,如果能夠擁有還過得去的羽毛球技術,會成為賽場上對手的噩夢的......
當然,我所針對的是有志於在業餘羽毛球屆混出個名氣的少數頂尖球友,正視自己的短板,補全自己身體素質上的不足,極大提升自己在賽場上的戰鬥力,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比賽名次。在此先祝福各位有心人了,不過提醒一下,身體素質的提升也不是朝夕可待的,千萬不要靠三分鐘熱情去折騰啊......來源中羽:球齡七年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uiQN28BMH2_cNUgfP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