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算卦準不準?
答案永遠只有三個字:很難講。
老實講,一件事情十個人來算,會算出不同的卦,甚至會算出十個不同的卦。
那為什麼算卦的人所查的書是同一本《易經》,用的是一樣的工具,但是結果卻差別這麼大呢?
很簡單,算卦的結果是否靈驗,主要取決於這個卦是誰占的,是誰解的。
為什麼呢?這裡我們就要講出一個關鍵: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不一樣,占出來的卦就不同,解出來的卦也不同。
換句話說,道德修養才是決定因素。
1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在古代,如果很長時間不下雨,乾旱了,老百姓窮苦,大臣就會建議皇上去求雨。
如果你是皇帝,當你的大臣請你親自去求雨,你會感覺怎麼樣?
你會感覺很慌張,很惶恐。因為你全部的聲譽就看這一次了,萬一求不到雨怎麼辦?求不到雨,天下人就知道你這個皇上品德有問題,不然為什麼人家來求能求得到,你求卻求不到。
所以,皇帝求雨前都要吃齋,要沐浴,要規規矩矩,什麼事情都不敢亂想,要誠誠懇懇去求。
中國人為什麼這樣想?就是我們從《易經》中得到的啟發:人的德行可以感動天地。
至於這句話你信不信,是你個人自己去選擇的。
你如果說沒有這回事,那我們也沒有話講。但是那又如何解釋同樣去求雨,有人去求就下大雨,有人去求就下小雨,而有人去求就沒有雨呢?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2
其實,一個人運氣好或運氣壞,也取決於個人的道德修養。
我們常說一句話,叫作邪不敵正,邪不勝正。只要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好,心正,邪入侵不了的,這個就叫作正氣,浩然之氣。
在古代,如果一個人要去打仗,還沒有打就先想:糟糕了,我這一次去可能活不了了,結果大概也就死了,因為他那個氣一開始就不壯,看到敵人就怕,然後就想逃,那還打什麼?擁有浩然之氣,才打得勝。
這樣的例子很多。
同樣一個醫生,同樣一副藥,有人吃好了,有人吃壞了。
我們中國人講:先生才,病人福。先生就是指醫生,醫生的才幹是很重要的。但是,病人福,病人有沒有那個福氣,也就是道德更重要。
同樣的病,能不能治好,是病人決定,不是醫生。
當然,如果找了壞醫生那就是自己找麻煩了。
如果找到好醫生,我們還要想想自己大概做了些什麼壞事,調整一下,然後藥吃了才會有用。這跟迷信一點關係都沒有。
再比如,中國人常講忠厚傳家,一點兒也不錯。一個人只要忠厚有德,會歪打正著,明明是錯的,都會變成對的。
記住,人要做事,千辛萬苦;天要做事,輕鬆愉快。
這句話我們講過很多次了,因為它太關鍵了。老天只要稍微調一下,你就什麼都好了;老天只要稍微變一下,你再對也沒有用。
最後的決定點,就是你的道德,這是《易經》最核心的東西。
道德是最高的信仰,不是隨便說說的,我們今天就是太忽略了這一點,只重視客觀的東西,其實主客觀是互動的。
如果一個人讀《易經》讀到最後,卻說《易經》裡面沒有講「道德」這兩個字,那就不要讀了,讀了也白讀,因為你並沒有領悟到精髓。
3
既然道德這麼重要,那我們平常應該如何去做呢?
記住《易經》告訴我們的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我們有必要先說明一下,如果有天佑的話,就一定有天譴,這兩個是一對。
你做得好,按照修德的路去走,就會得到天佑;你偏離正道,一定遭天譴。這叫作天理昭彰,不用講話,但是非常清楚。
我們平常把它叫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也是《易經》所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作為最古老的因果律,到今天還是一樣。
所以,你自己努力修德,老天才會保佑你;你自己不努力,老天就會譴責你。
我們給大家出道題目。
你去拜訪一個人,想請他幫你找工作。
他家住在日本式的房子裡,你進去要先脫鞋。你跟他提起幫你找工作的事,他說沒有辦法,現在都要自己找,不像以前。你說抱歉,然後告辭。
出去之後,發現皮鞋不見了,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說我的皮鞋不見了,他了不起會說我給你一雙鞋子穿回去。他心裡會覺得很好笑,找工作找到皮鞋都不見了,你這個人也太倒霉了,不能給你機會。
如果你讀過《易經》,此時就會覺得那是老天在保佑你。
你一看皮鞋不見了,講都不要講,光腳就走了。他自己就反省了,工作沒有找到,皮鞋也丟掉了,他再辛苦,也會幫你找一個。一雙皮鞋換一份工作,怎麼算都划得來。
中國人最會將計就計,好不容易老天給了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一定不能浪費。
你認為是對的,經常是錯的;你認為是錯的,經常是對的。對會變成錯,錯也會變成對。上天無時無刻不在給每個人安排各式各樣的關卡,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看你怎麼過關。
所以,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平常好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從現在開始,應當做的,再困難也要義無反顧,不能貪生怕死。但是不應當做的,再容易也不要去做。
有進有退,有陰有陽,有上有下,努力修德積德,方能在關鍵時刻得天庇佑,安度人生諸多關卡的考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