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職場生涯里還沒遇過幾個「黃曉明」?

2019-08-26     場庫


一周一次的「明學大講堂」又來了。

告別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樣,都聽我的」「買,都買,缺什麼買」「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你好倔強」……

一系列經典語錄後,黃曉明又使出了哪些大招呢?

可能有些沒看過《中餐廳3》的人,不明白V姐上面說的梗是什麼意思。

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曉明在過去兩周的時間裡,攀登話題榜首位。

他在《中餐廳3》里的眾多精彩發言,成功帶火了節目,拉高了其他嘉賓的路人緣,甚至「洗白了」Angelababy。

有人說,黃曉明對節目的貢獻,宛若楊超越對《創造101》的助力。

幾期節目看下來,V姐有個驚人的發現。

為什麼黃曉明的操作,能引起大家這麼強烈的、憤怒的、哭笑不得的反應。

還不是因為,我們身邊總有幾個「黃曉明」。

尤其在職場裡。


《中餐廳3》的嘉賓在職場中對應的崗位

最近有個特別in的詞——碰碰車。



黃曉明就是節目裡的碰碰車,有事沒事就開會,一開一晚上,問題沒解決,情緒很到位。

這一類人在公司中的崗位,通常是部門的小領導。

人到中年,很想往上爬,能力又不夠,還總想證明心態年輕。

為了彰顯自己的領導能力,瞎說一通,甭管對不對,領導架子要具備。

一副我是為了公司好的樣子,讓人很難跟他們撕破臉。

最關鍵的是,他們時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只要自己覺得對,就要強迫全世界認同且執行。

比如,在節目中,王俊凱提醒水產市場營業時間很早,8、9點左右,建議大家早點去。

黃曉明點頭認同,說,那我們就9點出發。

黃曉明給其他員工慷慨激昂地安排了半天工作,被王俊凱提醒,明天並不營業。

看到了嗎?

毫無章法、沒有邏輯不說,還要自以為是強撐面子。

(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覺得尷尬)

而職場裡的「黃曉明」,正是這樣。

壓根不清楚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和要努力的目標是什麼。

天天自嗨,感動自己。


王俊凱——公司里待了很久的老員工


《中餐廳》錄製3季,小凱每季都在,節目的元老。

他可以說從青澀到熟悉,清楚地知道一個餐廳應該如何運營,以及出現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通情達理,知世故而不世故。

在最新一期節目裡,有顧客反應粉蒸肉不好吃。

黃曉明當眾直截了當說了出來,絲毫不顧及林大廚的心情。

小凱明白林大廚的失落,事後跑去跟他說:

「林哥,不是你做的不好吃,而是當地的肉不適合這麼做,所以口感有偏差。」

能看出來,小凱說完這句話,林大廚寬慰了很多。

這種不傷面子又不虛情假意的安慰,恰到好處。

職場裡,不乏這類人的存在。

他們在公司待的時間最久,清楚人際關係、掌握同事的特點,熟悉業務,是有才能的領導的得力助手。

但如果落入不明事理、摸魚划水的領導手裡,就沒法發揮出個人最大的價值。

林大廚——公司里的技術咖


廚師,絕對是一家餐廳的技術核心。

口碑、味道基本取決於他們。

所以,節目裡的林大廚把控著中餐廳的命脈。

上菜速度慢,他是最著急的;客人反應不好吃,他是最焦慮的;從制定菜單到購買食材再到做菜、擺盤、上菜,全都要林大廚操心。

職場中,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林大廚宛若高精尖技術人才。

公司能不能正常運行,全靠他們。


秦海璐——公司里的HR


節目中,秦海璐負責管理備用金,也就是管錢。

一開始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資金短缺,買什麼都要跟她報備。

為了省錢,她還跟林大廚鬧了些不愉快。

但有一半的原因在黃曉明,光給大家分配職責,卻沒有原則底線,執意買一些沒用的東西。

秦海璐還為此上了熱搜,被罵情商低。

像極了職場裡的HR,招不到合適的人被領導罵,錯過了合適的人被應聘者罵。

一身本領沒法發揮,憋屈又無奈,

楊紫——公司里的新人

楊紫是第一次參加《中餐廳》,在節目中屬於新人。

小心謹慎、察言觀色,偶爾暴露自己活潑的性格,跟王俊凱聊聊屬於年輕人的事情。

還要被旁邊有深層代溝且不以為意,硬要加入尬聊的黃曉明支配。

作為新人,只好尬笑表示對他們的認同。

公司里新來的小白,又何嘗不是楊紫這樣。

說話謹慎、做事謹慎,想跟同齡且志同道合的人聊天,都不好太張揚。

仝卓、高天鶴——公司里的實習生

他們倆很明顯,節目裡的實習生。

髒活累活自己干,不能發表太多想法。

工作多,工資少,辛辛苦苦熬通宵,還沒接觸到核心技術,就該走了。

根據節目規則,兩個人里只能留下一個,剩下的要離開。

職場裡的實習生,就是這麼如履薄冰。

隨時面臨著淘汰。

在昨晚更新的節目裡,楊紫和王俊凱單獨在外喝咖啡,相互模仿黃曉明的經典語言。

這一幕像極了跟同事吐槽領導的我們。

這種24小時在線的友誼,平衡著職場的氣氛。



不得不說,按照職場生存法則分析下來。

《中餐廳3》就是一檔職場求生節目。

不少觀眾調侃,現實生活里,「黃曉明」這樣的領導如果執意變本加厲地「我覺得,不要你覺得」。

以技術咖為首領的林大廚,會夥同大家一起離開,自立門戶。

反正,他們才是真正有技術、能力、幹事的人。

沒有黃曉明,他們會更好,沒有了他們,黃曉明只能哭泣。

當把《中餐廳3》看成一檔職場觀察類真人秀的時候,好像也沒那麼討厭黃曉明了。

畢竟,天下領導一般_____(自行填充)

理性追更,理性吃瓜

也是沒想到,能在一檔真人秀里,感受到塑料感十足的霸道總裁在人間系列。

「明學」火了之後,黃曉明接受了新浪娛樂的採訪。

針對大家的吐槽,黃曉明說:

「挺好的,起碼擺脫了油膩。」

這話聽起來,心酸又可氣。

心酸的是,這麼多年,黃曉明一直在被公眾調侃。

從鬧太套、內增高(號稱自己1米8,但看上去只有1米75)、學貓叫、沒演技,到今天的明治唯心主義。

他好像一直處在被嘲笑的境地。

可氣的是,明言明語引起的眾怒,他不自我反思一下,還感覺良好地說,擺脫了油膩?

是啊,黃曉明的心態可是出了名的好。

堪稱男版林志玲。

別人罵他,他微微笑,調侃他,他就自黑,雖然每次都是用力過度,讓人覺得討厭多過理解。

但身在輿論前線,還能怎樣呢?

「明學」火到現在,有些不知該如何收場的地步。

很多人質疑黃曉明在節目中有配音的嫌疑。

說他在錄製現場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播出來的時候反而都是暖心的內容。

針對這種質疑,節目組和黃曉明工作室紛紛闢謠。

眼看這場明式狂歡就要謝幕,對於受盡職場、生活艱難的吃瓜群眾來說,大家在嘲諷的宣洩里釋放了自己的情緒。

不過,還是得保持基本的理智。

V姐前幾天看了一段熱依扎的訪談,我覺得裡面有句話特別好:

如果我演的角色不好,你們可以盡情地評論,說得對的地方,我會改正,比如,《甄嬛傳》後大家說我駝背,我在《長安十二時辰》里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提前練習了形體。但在戲外,也就是我的生活中,我覺得沒人有權利評價我,因為這是我的生活,跟任何人無關。

戲謔「明治唯心」的同時,別忘了,這只是個節目,我們並不了解生活里的黃曉明。

所以,理性追更,理性吃瓜。

畢竟,現實生活、職場中的「黃曉明」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且對付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dWrzWwBJleJMoPMwx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