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燒烤的夏夜,是沒有靈魂的

2019-07-21     環球人物雜誌

|作者:隋唐

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燒烤的夏夜是沒有靈魂的。

當華燈初上,城市的喧囂夾雜著空氣中的熱風在你身旁呼嘯而過,下班路上的人們個個無精打采、神情疲憊。此時你便會看清,每一個匆匆消失在夜色中的人,都是被社會抽打的社畜。

此時,只有一句「暗語」能讓他們滿血復活——「您幾位啊?」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燒烤成了每個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高興的時候吃燒烤,不高興的時候也吃燒烤;談事兒的時候吃燒烤,閒出屁來的時候也吃燒烤;交流感情的時候吃燒烤,情場失意的時候也吃燒烤......

約三五好友,在路邊的髒攤兒上「擼」一頓酣暢淋漓的燒烤,足以洗去你一身的疲憊。如果韋應物從唐朝活到現在,也能在燒烤攤上吟出那句「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再厲害的蕭邦,也彈不出比「來了老弟」更動聽的音符。

吃燒烤是中國人的儀式感

思ひで

鈴木常吉 - ぜいご

2017年,黃磊版的《深夜食堂》上映,將日本的「居酒屋」文化移植到了中國,沒想到迎接他的是普天的質疑。其中,被網友喊得最響亮的質疑就是「為什麼不拍燒烤攤?」

在國人心裡,煙霧繚繞的燒烤攤才是中國的「深夜食堂」。

在中國,你可以找到不吃川菜的地區,也能找到不吃粵菜的地區,但你絕對找不到不吃燒烤的地區。

如同日本的「居酒屋」一樣,「吃燒烤」這一行為,意義早就超出了「吃」的範疇。在物慾橫流的當下社會,吃燒烤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儀式感」。

因為一頓融於市井的燒烤,是普羅大眾所能獲得的最簡單的快樂。

無論你是叱吒風雲的商業巨賈,還是混不吝的社會盲流子,任何人在燒烤攤的小馬紮上一坐,都能將靈魂祭獻於孜然與木炭,然後獲得同樣的快樂。

燒烤面前,人人平等。

去年的烏鎮大會上,「國民爸爸」馬雲在閒暇時間便與張朝陽、丁磊一起在路邊吃起了燒烤。一行人邊吃邊笑,仿佛張朝陽在吐槽自己「掉隊」,丁磊在說著自己的豬又快出欄了.....

當然,燒烤的儀式感還遠不止這些。關於吃,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癖好,但在吃燒烤面前,人們的癖好卻趨於統一。

比如,很多人覺得燒烤只有在馬路牙子旁邊的髒攤上吃才夠味,而進屋吃燒烤就是對神聖儀式的褻瀆。

及膝高的桌子、隨時會散架的凳子、爐子上的煙火、桌子上的酒瓶,再加上笑聲、罵聲、哭聲、喧譁聲,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都能成為燒烤的「配菜」。

很多人拒絕叫燒烤外賣,因為外賣送來的燒烤不僅沒有這些充滿儀式感的「配菜」,有的甚至連簽子都沒有......

當燒烤失去了簽子,也就失去了靈魂。

當然,點單不看菜單也是「燒烤儀式感」之一。操一口豪爽的口音,在老闆面前嫻熟的說出「生蚝多加蒜」和「五花肉要肥的」,連最資深的燒烤老炮也會向你投來敬畏的目光。

沒辦法,咱吃的不是燒烤,是江湖。


燒烤攤上的江湖


小時候,每個人都曾在燒烤攤前垂涎三尺,然後卻被媽媽以「不健康」為由拉走;長大之後,你對燒烤攤的感情早已不是「好吃」這麼簡單。

燒烤攤的方桌並不大,卻能裝下人生百態。


剛剛過去的大學畢業季,是燒烤攤每年最忙的時節。

通宵達旦,主題卻不是狂歡。畢業前夜燒烤攤上的痛哭流涕,是每個大學生人生中真正的「成人禮」。

男生涕淚橫流地回憶著與宿舍兄弟插科打諢的日子,而女生則泣不成聲地哭訴著「只要你也一樣的肯定,我願意天涯海角都陪你去」......

一群人圍在桌子前,光喝酒不吃串,從黑夜侃到清晨。在這個燒烤攤上,他們哭了又笑,笑了又哭,有人趁著酒勁播出了那通憋了4年的表白電話,沒想到聽到的卻是「為什麼不早說」。

那一刻心中翻起了海嘯,卻在一秒之後風平浪靜。

「這頓燒烤過後,出門便已是江湖,若有緣江湖再見......再說吧,喝酒喝酒!」

那頓燒烤吃到天亮都沒人想回宿舍,仿佛只要這張燒烤桌上的人不散,自己的青春就不會成為過往。很久之後,有人終於撐不住回到宿舍倒頭就睡,醒來後卻發現宿舍里已經只剩你自己,就像大一開學時一樣......

這四四方方的燒烤桌,比車站月台見證了更多的別離。


畢業之後,被社會磨平稜角的你,周末只想約幾個推心置腹的朋友海吃一頓。

你們幾個不知道約了多少次,每次不是他沒空就是你沒空,終於找到一個大家都有空閒的時間後,你們卻沒商量「吃什麼」。

吃燒烤已經成為成年人之間的默契,尤其是這種「小別重逢局」。只有那淹沒在氤氳里的燒烤攤,才能讓你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在這裡,有人痛罵著老闆無良,有人憤恨著戀人劈腿,也有人紅著眼說「媽媽頭上生出了更多的白髮」......

當然,夜色中的燒烤桌永遠不會只有一種情緒。相親的小姑娘、發了獎金的中年大叔、剛剛升職的帥小伙......這些喜上眉梢的人同樣也是燒烤桌的主人。

吹牛、大笑、流淚......在這並不算大的燒烤攤上,一桌之隔便能看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這四四方方的燒烤桌就像樹洞,藏滿了成年人的喜怒哀樂。


一張燒烤桌便是一個江湖。每天人群像潮水一樣來了又走,不管前一晚在這發生過什麼,當人群退去後一切又都歸零。只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同樣的橋段繼續上演......



為什麼是燒烤?


燒烤很神秘,很像國人的性格,低調又不失內涵,普通又絕不簡單。

中國是一個人情大國,而中國的人情交流大多夾雜在飯桌上的酒肉之間。尤其是對於忙了一整天的上班族來說,下班後約個三五好友一起擼擼串、喝喝酒、吐槽吐槽生活,不僅解壓,而且還聯絡了彼此間的感情,豈不是美哉?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身在紅塵中,短短數十年,白駒過隙,吃燒烤早已是國人「及時行樂」的捷徑。

在知乎上,你甚至可以搜到「程式設計師轉行做燒烤有何優勢與劣勢」等類似問題。這足以說明在被殘酷的社會教做人之後,燒烤攤成了每個中國人的「世外桃源」。


有人說人生就像燒烤,要經過正反兩面的反覆炙烤,才能迸發出誘人而熱烈的香氣;但很快,這股子熱情又會隨著腸胃的「捶打」,變成一個沒啥用的屁。

「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

燒烤攤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烏托邦,在這裡沒有弱肉強食,沒有勾心鬥角,雖還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卻能掌握自己的胃。


就像《人生一串》中所說,燒烤是平凡生活中的熱辣慰藉。

這滿滿的煙火氣,終將教會你到底為何而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dV3MmwB8g2yegNDrH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