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翔安有個沈井村
是一個以一口井來命名的村莊
這背後有什麼趣味故事?
一起來看看吧!
01
這裡的古厝獨具特色
沈井村有著翔安少見的大六路古厝
其為三進五開間,兩天井,東西有雙護厝;三大廳堂,主房二十間,堂房八間,東西廂房十二間,後界廂房十間,共五十三間;內有四橫兩縱六條通道,有五個通往外面的通道。
大六路建築
在閩南農村
「大六路」是最大的民居建築
一般是官員或富商才建此大厝
走進「大六路」的門廳,兩邊各有兩個廂房(護厝不計),因此門廳有六根柱子,故稱「六路」。
「六路」有大小之分,如房間面積大,則為「大六路」,面積小則是「小六路」。
據村裡老人講,沈井六路大厝歷史悠久,「先有六路,後有陳氏宗祠」,這六路大厝被視為沈井陳氏的發祥之地,陳氏祖先最早應是居住於此。歷經數代人的發展,至清末明初,僅四房一部分人居住在六路,隨著三進後落的倒塌,人員也逐漸搬離六路,現已無人居住。
02
這裡古蹟眾多
據《同安縣誌》記載,沈井村是同安縣通往泉州府、漳州府古通道的必經之路,古有官衢大道經村中而過。官衢大道上的「便安橋」,可容五匹馬車通過,因此舊名為「五馬橋」,五馬橋因橋面較低,歷經多次溪水衝擊,明嘉靖年間,知縣葉允昌移橋於下游百米處,並更名為「便安橋」,後三次復修;1969年,沈井大隊在原址、原橋地基、原始橋面的基礎上,加高復修,保存至今。
沈井歷史文物眾多,除了便安橋,還有不少廟宇、牌坊、古井、古樹等。龍山古地宮便是其中之一,始建於明朝天啟壬戌年,於今年翻修完成,宮內主要供奉保生大帝、觀音佛祖等神明,是沈井人最重視的文物之一。
03
村名來源於一口古井
說起沈井村的名字由來
不得不提這口歷史悠久的古井
大井
村民安裝的水管從大井裡抽水
據記載,時逢久旱未雨,有沈姓居民便挖土砌石,建造大井,該井井水甘甜、富足,大旱不竭,源源不斷地滋養著廣大居民,還能兼顧灌溉之用,故大井亦名沈井。村裡陳氏一族為感謝沈姓居民的開發及禮讓,感謝「沈讓陳興」,以沈井村命名至今。現大井也依然供養著村民,供養著沈井村,雖古老,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