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的熱映,再次將人們的視線帶回來川航3U8633事件。
去年5月14日,8633航班在萬米高空擋風玻璃破裂脫落。
在氣溫迅速降到零下40多攝氏度、儀器多數失靈的情況下,機長劉傳健帶領機組人員憑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靠目視和人工操作實現成功備降。
所有乘客平安落地,難度堪稱「世界級」。
雖然民航局第一時間成立514事件調查組,但由於航空事故的複雜性,截止目前還沒有任何原因,說明擋風玻璃到底什麼原因碎的。
但不管怎樣,擋風玻璃作為影響航空安全的關鍵部件,從生產到裝配到檢修的各個環節都可謂嚴防死守,還是這樣毫無徵兆的爆裂脫落。
剛好驗證了墨菲定律的魔咒——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更通俗的解釋是:「你所擔心的必然會發生。」
比如你越是趕時間,越是發現路上比以前更堵,你正在擔心明天要簽的合同會出問題,馬上就接到了甲方臨時變故的電話。
這些現象有些有一定依據,但整體而言,都屬於一種認知偏差或者說心理現象,是對墨菲定理的一個普遍誤解。
關於墨菲定理更確切的描述的應該是:「即便一件意外事件發生的機率很低,在多次重複實驗後,意外事件發生的機率依然很大」。
用數理統計模型表示:假設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實驗中發生的機率為p,則在n次實驗中至少有一次發生的機率為P=1-(1-p)^n。
依據這個等式,當n越來越大時,P越來越接近1。
舉個例子,在1000個人中隨機點名,你被點到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但如果點名一千次呢?
用機率公式算出來的結果是63%,不是第一感覺的100%,但也不低了。
如果點名一萬次呢,你被點中的機率就是99.995%了,很接近100%了。
這看上去像個沒什麼實際意義的算術題,其實不然。
這個簡單公式,是在警惕管理者,警惕小機率事件,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也很完美的解釋了,為什麼馬雲聲稱要做一個能活102年的企業,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因為在102年的時間裡,企業遭遇死亡點名的次數實在太多了,金融危機、競爭對手逆襲,技術革新,內部管理問題及社會變革等等。
雖然每個事件的發生機率都不高,但耐不住次數多呀。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
那怎樣做一個長壽企業呢?
接下來我們就結合這個機率公式和對長壽企業的數據分析,談談有對企關受力影響最大的四個要素。
第一個是營商環境。
只有在社會和時局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企業才能獲得穩定的發展。
國家長治人民及企業才能久安,換個角度,覆巢之下無完卵,時局不穩,商業必將衰敗。
中國近代動盪的歷史,是我們缺少老字號企業最關鍵的因素。
不過時局這個事兒就像投胎,企業家通常沒得選,所以這裡不做過多討論。
那除了營商環境,影響企業說明的第二大因素是什麼呢?
對長壽企業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之後,得出這個因素是所屬行業。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排行榜上,第一名是創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金剛組,從事廟宇裝修,第二名則致力於傳統文化的花道教育,第三到第八名清一色的餐飲業。
可見只有足以傳承千年的行業,才能孕育出基業長青的企業,也側面說明在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領域想做個102年企業著實不易。
網際網路企業想活的久看來只能變相救國了:俗話說的好,名以食為天,食無肉不歡。
在中國的飲食習慣中,豬肉又是主要肉源,難怪那麼多網際網路企業紛紛相見於江湖,卻總是相逢於養豬場。
繼網際網路養豬元老網易之後,京東推出基於「豬臉識別」的智能養殖方案,而阿里高調宣布首創世界AI養豬法。
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馬云為實現把企業做到102年的宏偉夙願,在離任前暗度陳倉的布局呢?
影響企業壽命的第三個要素是複雜度:系統越複雜,出錯的機率也就越大,穩定態通常是簡單態。
根據統計結果,長壽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傳承相對簡單,減少了企業在此階段遭遇死亡點名的風險。
除了企業傳承,長壽企業要在各個環節注重簡單化。
因此,追求穩定的企業在擴張、融資、上市、多元經營及企業轉型上都會謹慎很多。
有時為了追求穩定,也不得以犧牲速度和浪費機遇為代價。
這裡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百年企業很難做很大,因為無論多簡單的事,做大了就不簡單了。
開一家飯店和開很多家飯店的經營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做一家上市餐飲公司則更是與開一家老字號餐廳不可同日而語。
全聚德上市之後,這個老字號遭遇死亡點名的機率也極具增大。
除了財務監管、品質管控、資本運作、規模化生產等這些可見的因素增加了系統性風險之外,還有諸如過度營銷化透支老字號底蘊加速其衰亡的隱性風險。
總之,一旦大了,系統性風險會指數級增加,就很難簡單,折壽的風險自然也就隨之加大了。
影響企業壽命的第四個因素便是專業度,也就是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講的工匠精神。
時局穩定選對行業並且以簡為美後,你在這一行的技術又做到了頂尖,想來想不長久也不是很容易吧。
好了,四個長壽因子講完了。
但這也只是從機率的角度來看的,具體到個例,通常讓人很沒脾氣。
有些企業就是愛折騰,複雜到你看不懂,大到你難以想像。
但人家還活的久,就像有些人就是活的風流瀟洒還老是不死,你能把人怎麼樣。
比如有一家公司叫做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聽這個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換成其簡稱IBM你應該熟悉多了。
IBM成立於辛亥革命的發生年,1911年,當時的主要業務是租售制表機和打字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則生產卡賓槍和自動步槍。
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自動防禦系統計算機開發的主要承包商。
60年代起,IBM逐步坐穩全球最大計算機公司的位置。
到了1993年,IBM出現巨額虧損,又將重點從硬體轉移到軟體和服務。
2004年,將個人電腦業務剝離出售給聯想後離普通消費者的距離就越來越遙遠了,以至於淡出了很多人的視線。
但其實他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第二大資料庫公司、第二大伺服器公司、第三大安全軟體公司、第六大諮詢公司。
在《財富》2018年「世界500強」排名中,IBM位居全球第92位。
營收為971.39億美金,摺合人民幣約6522億元,比BAT的總和還多600億人民幣,堪稱轉型變革典範的百年IBM似乎在宣誓,真正的強者,敢於向機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