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前面老張已經用兩期為大家分享了沈從文先生小說《邊城》中所寫的邊城茶峒,這是湘西的一座古鎮,因為地處湘渝黔三省交界而稱邊城。其實小說中寫的邊城是兩座城,除了湘西花垣縣的茶峒鎮,和茶峒僅一江之隔的洪安古鎮也是沈先生所寫邊城的一部分,洪安屬於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雖然兩座古鎮屬於兩個省,其實在沈從文心中它們就是「一座邊城」。
一條人力渡江公交線連接兩座邊城,拉拉渡歷史悠久,是自古以來連結兩座古鎮人民的紐帶。河上也建有一座現代橋樑,主要是車輛通行,名為湘渝大橋,大橋中間也是兩省的分界線,橋的另一側不遠處就是貴州地界。大橋靠近洪安一側的橋頭建有牌坊,上面橫樑一面寫「渝東南第一門」,另一面寫著「歡迎您再來重慶」,洪安古鎮被稱為渝東南第一門。
蜀道有近時,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捲入楚天雲。
這是清代名人章愷為洪安古鎮所作的詩,清晰地描繪了這座「一腳踏三省」的古鎮風貌。在湘渝大橋旁邊三省交界的地方建有一座亭子,名為「雞鳴三省亭」,意為站在這個位置,三個省的雞叫聲都可以聽到,現在如果你來這裡,手機也可以收到三個省的信號。
在洪安古鎮和茶峒之間有一個獨特的小島,叫「三不管島」,位於河中,在解放前這座島不屬於湖南也不歸當時的四川和貴州管轄,當時旁邊居民有矛盾衝突時,就到這座島上武力解決,三個地方政府都不過問,時間久了,人們就稱這座島為「三不管島」,也被來往客商形容為「景陽崗」。現在的三不管島上已經建成了度假酒店,環境清幽,景色優美,是到這裡旅遊住宿的不錯選擇。
從江邊往古鎮裡面走,是一條古老的石板街,依地勢逐漸升高,都是堅實厚重的石塊砌成,街道兩旁保存著數量眾多的古建築,有商號、銀行、餐館、商會等各種功能,洪安曾經有四大商號:永誠號、益和號、復康號和集豐號。上面有「復興銀行」幾個字的這座樓在解放後還曾作為中國農業銀行的營業廳使用。
老街的古建築雖然已經沒了當年的作用,但是從它們的華麗程度還是可以想像出當年這裡的繁華景象,商賈雲集、車水馬龍。如今只有靠近碼頭的少量商鋪開門做生意,再往老街裡面走大部分商鋪都已經關門,甚至顯得破敗。每逢鎮上市集也會有三省居民來此趕集,交易一些生活用品和當地土特產,邊城人將趕集稱為「邊邊場」。
那棟樓是劉鄧大軍挺進大西南紀念館,1949年10月,劉鄧大軍揮師大西南,解放軍先頭部隊首先占領洪安古城。當時的湘渝大橋已被炸毀,等地百姓用小木船組成建議的渡船,幫助解放軍從茶峒這邊渡河到達對岸的洪安,隨後架設浮橋,大部隊順利挺進大西南。這座老四合院是當時的二野司令部,建築布局嚴謹,結構科學,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
風格獨特的老建築讓洪安獨具韻味,邊城遠離喧囂、返璞歸真的分為吸引了很學藝術的學生來這裡寫生,青磚黑瓦、庭院深深,是不錯的素材。經典小說成就了沈從文,為人們留下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秘境,渾厚的文化底蘊讓邊城茶峒和洪安已沒有了清晰的界線,更像是延續著那段美好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遊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