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愛情與事業,非典型周星馳的自我解刨

2019-08-27   熊掰掰愛睡覺

喜劇大師周星馳是過去香港電影里最獨特的一道風景,也是香港電影史上最強票房號召力的代表。有他的電影中幾乎每一部都是百看不厭的神作,如果非要在眾多作品中選出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電影,那只可能是《大話西遊》《喜劇之王》或者《功夫》里的一部。《大話西遊》的成功在於它是喜劇電影里被解讀了無數次的《哈姆雷特》;《功夫》則是東方功夫與喜劇結合征服了北美電影市場的佼佼者;但真正最能代表周星馳電影理念的或許還是《喜劇之王》,因為這是一部周星馳自我解刨的電影。

《喜劇之王》:非典型周星馳喜劇

《喜劇之王》雖然是周星馳最具有代表性的電影,但卻是一部非典型的周星馳作品。星爺電影最大的套路往往都是小人物無厘頭的逆襲:人物角色往往賴、皮、滑,嬉皮笑臉卻能逢凶化吉抱得美人歸,比如《賭聖》《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等等。但在《喜劇之王》里星爺的表演完全的換了一種方式,依然是小人物逆襲,但這一次星爺認真和樸實得多。從電影的開始到結束,戲裡戲外都透露著星爺對表演的認真與執著。無厘頭的風格依然隨處可見,但製造者已不再是星爺,而是其他人。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星爺整蠱別人,而是別人捉弄星爺。而星爺則在一次又一次被玩弄中,堅持著自己對人生、事業和愛情的表達。

人生的吶喊:「努力、奮鬥」

「努力、奮鬥」是電影最開始的一句台詞,也是整部電影最核心的主題,表面上周星馳是在對著大海吶喊,其實他是在對著全世界表白。在星爺以往的作品中,他往往不是有特異功能就是某方面天賦異稟,主角光環加持特別嚴重,讓人誤以為星爺的表演全靠天賦,相當輕鬆。但實際卻並非如此,現實中星爺在成名之前的龍套生涯遠比電影里的尹天仇的經歷要累和苦,所以這一次星爺故意把姿態放到最低,就是為了告訴人們,比起天賦,努力與堅持才是真正成功的根本。這一點貫穿了整部電影,比如在海邊的夜晚,柳飄飄說「前面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而尹天仇則答道「天亮之後一切都會很美好。」這就是一種對自己堅持的鼓勵。

事業的執著:「我是一個演員」

「我是一個演員」是《喜劇之王》里星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同於以往的口頭禪,這句話飽含了星爺對表演的熱愛與尊重。首先,星爺對表演是充滿了熱愛的,要不然電影里的尹天仇就不會不顧一切的堅持表演,沒有便當也上,沒有台詞也上,不放過任何一個表演的機會。其次,星爺對表演充滿尊重,一開始星爺冒充導演是就強調「臨時演員也是演員,哪怕你們飾演的是路人甲乙丙丁」,後來也多次強調「自己是一個演員」「如果非要叫我跑龍套的,請把前面的死字去掉」等等,包括星爺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的推崇。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則星爺對表演的尊重,也都體現著星爺對後輩們的鼓勵。

愛情的表白:「我養你啊」

「我養你啊」是《喜劇之王》里尹天仇對柳飄飄的表白,也是愛情世界裡最動人的情話,因為這裡「養」的責任比「愛」還要大。在星爺以往的電影中,愛情往往都是一見鍾情,然後一路死纏爛打。比如《武狀元蘇乞兒》里的張敏、《唐伯虎點秋香》里的鞏俐等等。然而在《喜劇之王》里星爺這一次選擇了被動:尹天仇和柳飄飄的愛情,談不上誰追誰,更像是兩個生活中失意的人靠在一起抱團取暖。正因為失意,正因為艱難,他們的愛情才更加的珍貴。當尹天仇連「嫖資」都付不起的時候,依然堅持要養柳飄飄時,感動的不止柳飄飄一個人。

人人都是尹天仇,孰能來做柳飄飄

電影終究要回歸與現實,《喜劇之王》實際上是周星馳借尹天仇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對表演、對愛情理解的一部電影,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部以男性視角為主的電影。電影里的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代表著現實中的事業,而張柏芝飾演的柳飄飄則代表著理想中的愛情。事業是可以去努力的,但愛情有時候卻是很難去奮鬥。在尹天仇為理想而堅持的身影上我們都看到了自己奮鬥的影子;然而在與柳飄飄浪漫愛情的邂逅上,看到的卻只是理想中我們憧憬愛情的樣子。柳飄飄的人設其實相當的複雜,她的過去,她的現在,她的將來信息量巨大,但電影卻只保留了她愛情純真的一面,因為尹天仇的努力只有配上這段浪漫的愛情才能顯得圓滿。但現實中,只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是尹天仇,但是誰來做我們的柳飄飄?

作為一部完整的電影來看,《喜劇之王》還是存在著一點點瑕疵的,那就是最後的結尾。電影鋪墊了大部分的情感戲,最後卻靠一段警匪戲來收尾,特別是星爺最後以一敵三的情節略顯浮誇。但瑕不掩瑜,《喜劇之王》既然可以當作一部喜劇來看,也可以當作一部愛情電影來看,那為什麼不可以當作一部警匪電影來看呢?在星爺的眼裡,真正的「喜劇之王」不是為了讓人看到喜劇的笑,而是看到喜劇背後的思考:人生是不可以停止努力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