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希望之星的齊天羽,為何淪落為邊緣球員?

2019-08-10   飛貓視角

2016年,齊天羽初次亮相中超便讓人眼前一亮,出色的速度以及不惜體力的奔跑,讓他得到了「齊三肺」的綽號。在球迷們眼裡,齊天羽是魯能的未來之星。可進入人們所期待的「未來」後,齊天羽卻幾乎將板凳坐穿。在網絡上,有很多關於此事的討論,但大都是毫無根據的猜測。其實,原因根本不需猜測,只要翻看一下歷史記錄,便不難找到答案。

齊天羽被李霄鵬棄用?這是個誤會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印象:齊天羽是馬加特提拔起來、被李霄鵬棄用的。在「93一代」中,齊天羽的正式亮相比較晚,庫卡時期,還曾有跟隨主教練出席賽前新聞發布會,第二天卻未能出場的經歷。馬加特上任後,因為趙明劍的一些原因,齊天羽成為了球隊的主力右後衛。

按以上經歷,說齊天羽是馬加特提拔起來沒有錯,但要說齊天羽是被李霄鵬「廢掉」的,那可是個極大的誤會。因為齊天羽的主力位置,並非丟失於李霄鵬,而是馬加特親手將這名弟子送回了替補席。

上圖是齊天羽自2016賽季以來的上場記錄,2017賽季,也就是馬加特執教的第二個賽季,齊天羽的出場時間出現大幅縮水。我們再將數據展開,看一下齊天羽在2017賽季的出場情況:

這張表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軌跡,齊天羽從賽季初的主力,變為替補,又從替補淪落為邊緣球員,再也沒能獲得上場機會。也就是說,馬加特時期,齊天羽就丟掉了主力甚至輪換球員的位置,只不過由於時間的流逝,人們只記住了馬加特提拔了齊天羽,卻忘了之後又將其棄用,再加上一些自身成見,所以信口開河,把帳記在了李霄鵬的頭上。

作為一名年輕右後衛,齊天羽的數據相當出色,突然被馬加特棄用,此事必有蹊蹺之處。一個德國人,肯定不會搞什麼「膠東幫」、「青島幫」,放棄某個球員,自然有其原因。如果原因出在齊天羽個人身上,而非馬加特的體系問題,那麼李霄鵬上任之後仍未重新啟用齊天羽,也就順理成章了。

齊天羽難上場,原因在這三場比賽中可以找到

想找到其中原因,需要看一下2017賽季齊天羽的表現。6場比賽中,有3場比賽較為關鍵,第1場是聯賽第4輪,魯能客場負於上海上港,之後,齊天羽便失去了主力位置。這場比賽,大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韋世豪在最後階段的世界波,讓場面占優的魯能遺憾地輸掉比賽,而防守韋世豪的,正是齊天羽。

韋世豪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變向,就晃開了射門角度,這便是齊天羽封堵不力的責任。要麼是他判斷錯了球門和自己的位置,要麼是他注意力不集中,封堵動作慢了半拍。而且第一個失球也是發生在右路,雖然不是齊天羽的全責,但與他在關鍵時刻的猶豫有關係。所以,在這場比賽之後,齊天羽被馬加特送回替補席反思改正。

第2場比賽是聯賽第10輪,魯能客戰延邊富德,馬加特下半場用齊天羽換下張弛。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馬加特為什麼要進行對位調整。上半場比賽,延邊富德利用點球機會打進1球,而這個點球是斯蒂夫突破戴琳時獲得的:

斯蒂夫能與戴琳形成一對一,是張弛之前錯誤的防守選擇所造成,而且幾分鐘之前,還曾出現過一次類似的情況,所以,馬加特用齊天羽換下張弛,就是想用齊天羽的跑動能力來限制斯蒂夫對右路防線的攻擊。可齊天羽並沒有完成好這一任務,下半時開始不久,延邊再次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在第一張圖中,齊天羽負責盯防延邊的左邊前衛韓光徽,韓光徽回撤接應時,齊天羽緊跟其後,正是這次跟防,讓球隊防線陷入危險。當時金敬道已經上前對拿球的吳永春進行封堵,韓光徽想要接球,必須回撤到很深的位置,也就是周海濱的防區。即便韓光徽接到球,周海濱也有足夠的時間上前防守。

無論是韓光徽的啟動速度,還是預計的接球位置,都足以判斷出他要遠離齊天羽的防區,齊天羽要做的,是將其「護送」出防區後,立即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但齊天羽卻一路跟防到了中場,身後留出了一片空當。藉助這個機會,斯蒂夫跑到邊路,順利地接到吳永春的傳球,再次強吃戴琳成功,差點兒就製造了第二個進球。

幾分鐘之後,齊天羽在右路又被尹比加蘭人球分過,魯能防線再次門戶大開,好在運氣不錯,有驚無險地躲過一劫。

下半場延邊有4次威脅進攻,其中3次與齊天羽有直接關係,這種表現並不是狀態不好而導致的失誤,而是齊天羽的防守意識和位置選擇存在很大的問題。下面這次防守,很具有代表性:

在這次防守中,齊天羽在爭奪落點時,啟動就慢了一拍,落點被斯蒂夫得到後,齊天羽第一時間也沒有回追。直到斯蒂夫完成擺渡,轉身沖向魯能禁區,齊天羽才開始啟動,而且回追的方向還出了岔子,差點兒撞到斯蒂夫身上造成身後犯規。戴琳在拚命回追並解圍後,情緒非常激動,因為他所承受的壓力實在太大。

這場比賽,齊天羽在防守端的短板暴露無遺,防線沒有崩盤,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運氣好。但如果碰到實力更強的球隊,這種表現便很難再獲得運氣的眷顧。第12輪聯賽,魯能對陣天津權健,齊天羽在55分鐘替補上場,正是他的防守失誤,導致球隊落後。

齊天羽在防守中,先是破壞了孫可的突破,但隨後上前緊逼時,卻莫名其妙地將縱深方向完全讓給了孫可,孫可一個轉身便將齊天羽甩在身後,又過掉措手不及的李松益,助攻張修維打入致勝一球。

決定球員高度的關鍵,往往取決於他們的短板

在球場上,哪個球員都出現過失誤,但是,齊天羽在防守端的一些表現,並不只是失誤這麼簡單,在形勢判斷、防守落位、團隊協作方面,齊天羽都存在短板。與權健的比賽結束後,馬加特寧可讓李松益改打右後衛,也沒有再次啟用過齊天羽,畢竟,他在防守端存在的短板是非常大的隱患,一旦被對手利用,很可能讓整個防線遭受致命打擊。

且不說馬加特對防守很重視,即便是崇尚進攻的庫卡,對後衛線球員的使用也有必要的標準。無論是庫卡、馬加特還是李霄鵬,都不會為了鍛鍊一名球員,而拿整個球隊的成績作賭注。而且,王彤、張弛、李海龍均有穩定發揮,所以在2018賽季,齊天羽的上場時間自然更是寥寥無幾。

人們在看球時,往往會被某些的一些精彩表現所吸引,由此在腦海里形成了較為刻板的印象。但實際上,球員們的一些短板往往會暴露在不起眼的細節中,所謂「毫末之處見真章」,決定球員水平高低,往往取決於他們的短板短到什麼程度。

齊天羽便是如此,他的優缺點同樣突出,但人們往往被他的運動能力所吸引,卻沒有注意他在防守端所存在的短板,甚至僅僅因為齊天羽4個賽季內的4次助攻,就給出了「傳中非常準確」的定論。以2017賽季為例,齊天羽場均傳中4.67次,其中準確次數1.5次,準確率與2016賽季差不多。這個數據不算低,但把場均數據展開,可以看出齊天羽的傳中並不算穩定。

與延邊富德的比賽,齊天羽6次傳中,2次被封堵,2次被後衛解圍,1次被門將直接得到,還有1次直接開出底線,其中只有1次被對方解圍後,讓外圍的塔爾德利獲得遠射機會,算是製造出了威脅;6次傳中里,有3次是在有對方球員正面防守的情況下完成的,但這3次傳中,齊天羽沒有一次能將球傳到中路。

齊天羽是「93一代」的典型代表,如今的境遇也是「93一代」的縮影。梯隊時期,這批球員國內同年齡段中鮮有敵手,除了他們的天賦,國內整個93年齡段球員的匱乏也是重要原因。今年亞洲杯,93年齡段球員是其他球隊的中堅力量,而國足只有石柯一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梯隊經歷,反而讓魯能的「93一代」疏於打磨自己的基本功,留下了技術短板。

這種技術短板,在梯隊時期可以用自己的天賦以及「一招鮮」來掩蓋,但到了成年隊便很難行得通。無論是周海濱、崔鵬、張弛、鄭錚等85後,還是與劉洋、姚均晟代表的95一代,整體天賦均不如93一代,但基本功最不紮實的,恰恰就是93一代。

所以,現階段的魯能,本應是93一代挑大樑的時候,可除了王彤,再也沒有一個球員能稱得上是絕對主力,基本功的缺失,限制了他們的天賦兌現。李霄鵬並不是不給球員機會,今年齊天羽的出場時間已經超過了前兩個賽季,不過想要更多的出場機會,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