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VS 膽管結石,我們不一樣!—普外科專家王兆文科普系列

2019-07-30     杏林幫

專家簡介:王兆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普外科中心,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科學型兼專業型)。

膽道系統包括肝內膽道和肝外膽道,肝外膽道又包括膽囊、肝總管和膽總管。膽囊呈梨形,位於肝下面右側縱溝的前部,籍膽囊管連接於膽總管。肝左右葉的肝管出肝門後匯合成肝總管,肝總管與膽囊管匯合成膽總管。膽總管長約6~8cm,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下行,經過十二指腸球部和胰頭的後方,末端與胰管匯合併擴大成乏特壺腹,最終開口於十二指腸降部,開口處的環形隆起稱之為十二指腸乳頭。




結石是人或動物機體管腔內或腔性器官(如腎臟、輸尿管、膽囊或膀胱)內形成的固體塊狀物。膽石症包括發生在膽管的結石和膽囊的結石,是常見病和多發病。那麼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一、膽囊結石與膽管結石病理不同

膽囊結石發生在膽囊內,主要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磷脂濃度比例和造成膽汁淤積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膽囊結石形成。膽囊結石容易引起反覆發作的膽囊炎,病程足夠長還可誘發膽囊癌變,大概70%以上的膽囊癌病人合併膽囊結石。

膽管結石可分為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發生在肝內膽管系統,絕大多數為含有細菌的棕色膽色素結石,可導致肝膽管梗阻、肝內膽管炎甚至癌變。肝外膽管結石來自膽囊(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管)或自發形成,膽管結石形成的誘因有膽道感染、膽道梗阻、寄生蟲、膽汁淤滯等。結石停留於膽管內可以導致急慢性膽管炎、膿毒症、膽源性胰腺炎等。

二、臨床表現

膽囊結石:大多數患者無症狀,典型症狀為膽絞痛,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後或睡眠中體位改變時,由於膽囊收縮或膽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經興奮、結石嵌頓,膽囊排空受阻,膽囊內壓力升高,膽囊強力收縮而發生絞痛。疼痛位於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陣發性,或持續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部和背部放射,有時伴有噁心、嘔吐。

肝外膽管結石:一般無症狀或僅有上腹部不適,當結石造成膽管梗阻時可出現反覆腹痛或黃疸;如繼發膽管炎,可出現典刑的Charcot 三聯征:腹痛、寒戰高熱和黃疸。

肝內膽管結石:可多年無症狀或僅有上腹和胸背部脹痛不適。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膽管炎引起的寒戰、高熱和腹痛,一般無黃疸。嚴重者出現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全身膿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三、治療方案

膽囊結石:對於有症狀和(或)併發症的膽囊結石,首選膽囊切除術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已是常規手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瘢痕不易發現等優點。兒童膽囊結石、成人單純膽囊結石如病程較短且年齡60歲以下,一般不做膽囊切除術,可觀察和隨診。手術主要的適應症為:結石數量多及結石直徑≥2~3cm;膽囊壁鈣化或瓷化性膽囊;伴有膽囊息肉≥1cm;膽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10年以上或年齡60歲以上。

膽管結石:膽管結石仍以手術治療為主,非手術治療適用於初次發作的青年患者,且無緊急手術指證,主要方法為臥床休息、調整飲食、抗感染和支持對症處理。膽管結石手術原則為儘可能取凈結石、恢復和建立通暢的膽汁引流,防止膽石復發。

肝外膽管結石手術治療的方式有:

1. 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可採用腹腔鏡或開腹手術。適用於單純膽總管結石,膽管上下端通暢,無狹窄或其他病變者。手術基本思路為通過腹腔鏡或開腹,切開膽總管找到結石,取出後放置引流管,縫合。術中應儘量取盡結石,應細緻縫合膽總管壁和妥善固定T管,防止T管扭曲、鬆脫、受壓。之所以要放置引流管,是因為切口癒合後瘢痕收縮可能會造成膽道狹窄,T形管作為支撐和引流通道,可防止狹窄和膽漏,目前一般要放置2-3個月,造影發現無狹窄或結石殘留後方可拔除。

2.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RCP):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後x線攝片,以顯示胰膽管。如發現膽管內結石,可通過碎石、沖洗、取石籃等將結石去除。由於該技術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併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短短几十年中,ERCP技術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經成為當今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

3. 膽腸吻合術:當確認結石遠端的膽管狹窄梗阻且又無法解除,或其他原因導致必須切除膽管時,需要做膽腸吻合術。膽管是肝臟排出膽汁的通道,若單純將膽管切除而不做膽腸吻合,膽汁將無法排泄而淤積在肝內,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膽腸吻合術常用的方法為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

對於肝內膽管結石,治療方法類似:

(1).膽管切開取石:直視下或通過術中膽道鏡取出結石,直至取凈。

(2).肝腸或膽腸吻合術:肝腸吻合術由於手術位置較高,有時需同時行肝臟部分切除,操作難度較一般膽腸吻合術大。

(3).肝切除術:肝內膽管結石反覆並發感染,可引起局部肝臟萎縮、纖維化和功能喪失。切除病變部分的肝,包括結石和感染的病灶、不能切開的狹窄膽管,去除了結石再發的病源地,並可防止病變肝段、肝葉的癌變,是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積極有效的方法。

(4).後續治療:肝膽管結石手術後結石殘留較常見,約有20%~40%。因此,後續治療對結石殘留有重要的作用。治療措施包括術後經引流管竇道膽道鏡取石。廣泛肝內膽管結石反覆感染、一般手術效果差可考慮肝臟移植。

膽囊結石與膽管結石比較表:



專家簡介


王兆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普外科中心,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科學型兼專業型)。 200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 2005年7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工作
  • 兼任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 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兒童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移植分會委員
  • 《臨床普外科電子雜誌》編委

自1994年起從事普外科工作,對肝膽系統疾病有較深造詣,擅長:

  • 對肝膽胰良惡性腫瘤、
  • 肝內外膽管結石、
  • 肝膽系統疑難雜症等疾病的診斷及外科治療,
  • 肝臟移植及其併發症的防治

參與或主刀完成肝臟移植手術近800 例及大量肝膽胰腫瘤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微創手術,包括: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 胰體尾切除術(開腹或微創,保脾或不保脾)
  • 複雜半肝切除及肝葉或肝段切除術(微創或開腹)
  • 膽囊癌根治術
  • 膽管癌根治術
  • 微創脾臟切除術
  • 各種術式的膽囊微創切除術

科研方面

  • 參與「肝臟移植和門靜脈腸道引流式胰腎聯合移植的臨床研究」於2006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參與「肝移植膽道併發症及圍手術處理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於2008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提高肝移植患者術後長期生存率策略的研究」於2015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以第一責任人承擔上海市科委兩項課題
  • 上海交通大學一項課題及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均取得階段性成果並順利結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_dRmwB8g2yegNDFe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