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點,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九場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介紹了全省疫情防控最新情況,現場還視頻連線了馳援湖北武漢、荊門的醫護人員,他們通過鏡頭跟大家分享了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故事。
全省各級醫院的門診住院手術已全面恢復
3月25日0-24時,浙江新增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法國輸入1例、西班牙輸入1例),新增出院病例1例。截至3月25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6例,累計出院6例。
3月25日0-24時,全省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已有33天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目前尚有2042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孫黎明說,雖然浙江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已下調為三級,但決不意味著疫情防控可以鬆口氣了。各地要加強對境外人員從國門到「小門」的防控風險分析研判,建立閉環管理機制,毫不放鬆做好嚴控工作。
同時,孫黎明還提到,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目前全省各級醫院的門診、住院、手術已經全面恢復,口腔科常規診療項目也已恢復,牙周超聲潔治、牙齒種植植入手術等牙體預備三類手術和治療將根據疫情態勢,逐步恢復正常。
「當下,大家如果要去醫院看病就醫,我們建議提前預約挂號、預約檢查、分時段就診,減少陪同人員,做好了個人的防護,自覺亮碼,並配合做好體溫的檢測和分診。」 孫黎明說,為合理分流門診患者,降低醫療機構內交叉感染的風險,目前全省有408家醫療機構和4.7萬名醫護人員可以在線提供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大家可以登錄浙江省網際網路醫院平台進行網上問診、配藥。」
援鄂醫療隊代表講述感人救援細節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浙江省先後派出了17批醫療隊共2018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武漢、荊門,累計經管患者1311人,診療重症危重症患者878人,出院、轉院(科)1093人,其中治癒出院797人。目前,第一批、第二批醫療隊共361人已完成任務並返浙,還有1600餘名醫療隊員繼續堅守崗位。
在今天的發布會現場,也視頻連線了浙江省援鄂第二批醫療隊領隊、浙江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宋柏杉,浙江省援鄂第一批醫療隊醫療總組長、浙醫一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喻成波,浙江省援荊醫療隊駐荊門一院13樓ICU主任、浙大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周建倉,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隊員、舟山普陀醫院ICU護師虞丹旎,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宋柏杉就浙江省援鄂第二批醫療隊在武漢的工作情況和院感控制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提問:
在國家三部委公布的名單中,浙江援鄂醫療隊榮獲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可否介紹一下你們在武漢的工作情況?
浙江省援助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第二批醫療隊150人,1月28日起馳援武漢。經過連續52天的奮戰,我們終於回到家鄉,目前正在安吉隔離休養。
我們共有40名醫生,97名護士,10名檢驗科技師,2名行政人員,1名消殺人員。隊伍里有60、70、80、90後,最年輕的隊員出生於1996年。我給大家做過承諾,要把這個團隊完完整整地帶回來,現在這個目標終於實現了,我也感到了安心。
我們對口支援的是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到武漢後,大家經過3天緊鑼密鼓的院感培訓,才開始上崗。2月2日起,逐步整建制接管兩個重症隔離病區、一個危重症病區,共90張床位。截至3月15日,共新收治患者192名,治癒出院數135名,累計開展實驗室檢測項目22000多人次;累計籌集無創呼吸機5台、高流量氧療儀5台、監護儀5台、正壓防護頭盔4個、心理康復訓練儀1台以及大量儲氧式呼吸面罩、防護服、護目鏡等價值超50萬元的醫療設備和耗材,回來前,我們特意將剩餘物資分類歸整,捐贈給當地政府、醫院、養老機構。
全隊榮獲了國家三部委的全國抗疫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其中3人榮獲全國抗疫先進個人,2人獲省級優秀共產黨員。先後有近50名隊員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志願書,45名隊員被後方黨組織批准為預備黨員。
提問:
此次支援武漢,浙江醫療隊沒有隊員感染,請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打勝仗、零感染」是這一階段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的目標。為此,我們在嚴格執行國家印發的一系列《診療方案》的同時,邊工作邊總結,組織隊內專家編寫並更新了三版《武漢天佑醫院隔離病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建議》,形成了「天佑經驗」。《診療建議》對所有醫療救治流程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性和操作性,也對確保整個醫療隊的醫療質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非常重視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藥治療,實行中西醫雙主任查房制度,病區患者的中醫藥治療覆蓋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實施的中西結合治療方案,在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減輕危重症患者炎症反應、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總計配發處方中藥3000餘帖。
我們還與後方浙江醫院的重症醫學團隊開展了兩場遠程會診,就ICU病房的危重患者的病情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共同研究制定危重患者的下一步診治方案。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除了日常救治工作,積極探索與天佑醫院的合作新模式。比如,除了整建制接管的三個病區外,2月15日起派出3位專家擔任醫院另外三個重症隔離病區的病區主任,負責這些科室的醫療質量管理,普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應用,快速提高天佑醫院醫務人員的救治能力,保證全院醫療質量的同質化。
在院感控制方面,重點是築牢阻斷屏障,做好工作場所和駐地感控。在隊員管理方面,設立感控專崗,把好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穿脫關和防護用品質量關。制定隔離管理辦法、具體流程,規定隊員外出上班用的外衣褲和鞋子不得帶入駐地房間;在武漢的工作生活是從駐地到醫院兩點一線,未經允許禁止外出;禁止隊員在駐地串門聚集,三餐均用餐盒,單獨用餐。積極創造條件,在駐地酒店一樓側門設置污染物、緩衝區和清潔區。在天佑醫院感控管理方面,感控專職人員積極介入,從門急診到隔離病區,從醫務人員上下班路徑、標本運送到患者外出檢查、轉運、出院等環節,都進行通道評估;梳理日常清潔消毒流程、診療器械用品消毒處理流程、出院患者終末清潔消毒流程、醫療廢物處置流程等,都進行嚴格把關;對醫療工作區域實行5S管理,全程跟進醫用織物、醫療廢物、污水等重點環節,切實把好安全關。
喻成波就浙江援鄂第一批醫療隊隊員是如何協同合作完成任務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提問:
作為浙江第一批緊急組建的援鄂醫療隊,你們從全省各地走到一起、共同支援武漢,請問是如何協同合作完成此次任務的?在當地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是如何克服和解決的?
這支醫療隊伍是緊急組建的,醫生來自各大醫院的感染、呼吸與危重症、ICU等相關科室。我們組建了科室病區的架構,整建制接管武漢市四院的幾個病區。經過幾天的磨合,病區很快順暢地運轉起來。要說第一批援鄂緊急醫療隊到達武漢後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外界猜測的人員緊張和物資緊缺,而是未知和恐懼。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來到武漢,要在武漢待幾多久未知、風險有多大未知,對接我們的武漢當地醫務人員的基本健康狀況也是未知。最先來到武漢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經驗,需要自己去創造經驗以供後來的醫療隊來吸取教訓。我們實行每日例會制度,商討各種問題,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及時組織專家討論。隨隊的指揮部也給予一線戰鬥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和保障。
剛開始面對大量排隊住院的病人,危重症病人也較多,當時死亡人數也不少,隊里有部分年輕的醫護人員因在來之前並沒有經歷過這種患者的收治,難免有恐懼心理,病人與病人之間看似有些冷漠,病人同樣是有非常恐懼的心理。我們發現除了診療疾病外,做好心理安慰一樣不可或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5口之家全部被感染的案例,婆婆不幸去世,公公住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老公在賓館隔離,孩子在武漢市兒童醫院,住在我們所接管的醫院的是女主人。她每天見到我們醫護人員就傷心流淚,精神壓力非常大。醫護人員給予她特別的關注和關心,查房時常和她分享其他患者康復出院的消息,幫她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好消息是,這位患者很快治癒出院了。
除了心理安慰,有時還要照顧病人的生活。我們治癒年齡最高的是一位92歲的婆婆,合併很多基礎性疾病,心臟功能和腎功能不全,特殊時期,家屬沒法陪護,一切生活料理都由醫護人員悉心承擔。婆婆在醫院住院近50天,出院時流下了感激的淚水,捨不得離開我們的醫護人員。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回想這些,我們每個隊員都心潮澎湃。離開武漢的時候,當地醫務人員、病人家屬、自發來的群眾手持國旗站了幾里路為我們壯行,眼含熱淚,互道珍重,街道兩旁汽車自發為我們鳴笛,這些感人的場面,令我們動容、終生難忘。
從大年初一到3月22日回杭州,我們在武漢前線整整奮戰了58天,共收治病人近300人,治癒出院252人。我們實現了當初車書記出征送行時的約定:武漢的櫻花開了,西湖的柳樹發芽了,春暖花開之時,家鄉的人民在杭州迎接你們凱旋。
如今,我們圓滿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平安凱旋,在這裡非常感謝大後方和全省人民的支持。
周建倉就一個多月來浙江援荊門醫療隊的救治情況如何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提問:
目前浙江醫療隊已經在荊門持續作戰一個多月了,請問這一個多月來浙江援荊門醫療隊的救治情況如何?
根據國家救治新冠肺炎「一省包一市」的統一部署,浙江省共派出兩支醫療隊加一支疾控隊伍共170人支援荊門。第一批邵逸夫醫療隊2月12日到達後,根據要求改建成一個重症新冠病毒感染ICU病房,第二批台州醫療隊19日達到以後建立第二個ICU,總共45張床位。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57例,其中危重症36例。當地重症危重症患者例數由2月12日的111例,降低到3月25日2例,目前這2個病人已轉交給荊門市一醫院團隊,醫療隊會繼續給予幫扶。可以說,浙江醫療隊完成了荊門之行的使命。現在,荊門重症患者的病亡率上升趨勢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從湖北省第一位下降到了第5位;已累計23天無新增死亡病例。
我們剛到荊門時,發現當地除了病亡率高且攀升速度快外,還存在醫療救治分散、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浙江省醫療隊一方面集中優勢救治重症患者,建成一個重症救治中心和2個ICU病房;另一方面,藉助疾控隊伍的優勢,建立新冠肺炎重症病例風險預警指標,對ICU病房外及周邊縣市重症患者主動干預會診和早期篩查,實現重症病人的早期預警和規範治療;同時,我們還通過建立協同作戰機制、制定多項管理制度及流程,與當地醫護人員「一家人、一盤棋、一條心」,使治療達到標準化和同質化水平。此外,嚴把院感控制規範,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
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醫療隊ICU建成後,我們摸排到同院的普通病房有一位ECMO也就是人工心肺機支持的重症患者,他是在做抗「疫」志願者時感染新冠病毒的。我們馬上決定將他轉入ICU。他所在的普通病房與新冠ICU病房分布在相鄰的兩幢樓內,雖然直線距離只有短短的100米,但轉運卻需要反覆精細籌劃。我們拿著米尺到處測量電梯、門的寬度,設計精密的路線圖,同時演練了無數次,預想一切潛在的風險。轉運當天,十多個醫護,各司其職,有人管儀器,有人管線路,有人控制電梯,整個轉運過程緊張、緊湊,一氣呵成。轉入ICU經積極治療後,患者順利撤除ECMO及呼吸機,已於3月23日痊癒出院。他是一名薩克斯手,還反覆表示等疫情過去後要來杭州給我們吹奏一曲薩克斯,讓我們感到很暖心。
目前荊門情況越來越好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提問:
荊門的疫情防控形勢已經逐漸向好,那麼請問浙江援荊門醫療隊現在主要是做哪些工作?除了救治工作外,還有為當地醫院提供其他幫助嗎?
目前,浙江醫療隊在荊門的重症救治工作已經完成,邵逸夫醫療隊和台州醫療隊兩隻醫療隊伍主管的ICU都已經關艙了,我們整支隊伍也蠻振奮的。目前我們在做一些收尾工作,疾控隊伍在開展復工復產指導、重點場所的消殺、發熱門診及密切接觸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以及當地疾控能力培訓等。
除了參與救治工作外,這段時間,我們還從重症患者救治、ICU護理、呼吸治療等方面對當地醫院進行培訓,給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浙江隊」。比如我們在ECMO治療中,通過和當地團隊反覆交流學習,提高了他們對ECMO的管理及常見併發症的處理能力;另外,因為邵逸夫醫院是國內率先獨立開設呼吸治療科的醫院,針對本次疫情中患者呼吸系統受損較為突出的特點,醫療隊從一開始就安排當地5名專職護士跟隨呼吸治療師團隊,進行實時培訓,目前這5名學員都能獨立完成基礎呼吸治療工作。
虞丹旎就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承擔的主要任務和工作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提問:
在省政府新聞辦的記者見面會上,我們通過一位媒體同行的講述知道了你們的故事,很受感動。可否請你介紹一下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承擔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與平時工作有什麼不同嗎?你的感受如何?
重症護理支援隊是一支特殊的隊伍。總共31人,30名是護士,來自全省縣區級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或有重症監護室工作經驗的,還有1人是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1月28日早上到達武漢,進駐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連續工作了55天,累計管理床位20張,護理患者70人,其中危重症患者65人。
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剛到武漢時每天連續6個小時、不吃不喝在病房工作,休息時間也不確定。和普通病房不同,ICU的環境密閉,溫度維持在22-23℃,身穿厚厚的防護服高強度工作6個小時,我經常覺得身上的汗在防護服里滾動。同事程飄很多次從病房出來心率都在140以上,男護士趙建忠幾次差點暈倒。除了患者治療,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隊員還負責每3個小時的口腔護理,以及照顧患者生活、處理醫療垃圾等。
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的護理對象基本是危重症患者,大都沒有任何反應,需要人工肺(ECMO)等提供高級生命支持。所以日常工作有些壓抑。當患者能聽到隊員們說話並有反饋時,我常常會哭。雖然淚水會弄花護目鏡,但眼淚總是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武漢醫生,病情反反覆復,一個多月里經歷多次插管、拔管,直到最終氣管被切開。後來終於從危重症轉到了重症病房。他是非常幸運的,我們也為這樣的病人感到欣慰。
隊里有4名90後。之前大家都覺得90後還是孩子,就連我自己也這樣覺得。直到經歷過這次疫情,我們才發現,90後已經是社會中堅力量了,我們可以挑起這個擔子,撐起一片天了!我們學到了很多危重症患者急救護理的工作經驗,我們變得更加堅強了。對我們來說,這次經歷是一輩子的財富。有人稱我們為「最美逆行者」「白衣戰士」,其實我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人,默默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當疫情出現,當國家需要,浙江重症護理支援隊正好是專業的,所以去了武漢。我們相信,換作任何一個人,都會這麼做的。我也希望,護士和每一個職業一樣,能繼續得到大家的關注與尊重。
每日商報記者:范昱
值班編輯 :史卓旎
每日商報(ID:hzmr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