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路途陡峭,也不停止攀登

2019-09-02     骨朵星番



文|77

在這個《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接連撤檔、但依然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上海堡壘》等多部影片「對打」的暑期檔,聚焦女性視角的《送我上青雲》「迎難而上」,成為八月電影大軍中的一員。

這部電影截至目前,於強敵環伺中拿下超2500萬票房,口碑持續發酵。

李九霄作為主演之一,在電影上映至今的十五天內跑過多場映後見面會,應對著也許他並不特別擅長的宣傳和採訪。



記者最初見到李九霄,是在《送我上青雲》的首映禮上,主持人問他對角色的理解,他寥寥數語,言簡意賅,給記者留下了「話比較少」的印象。後來在正式採訪中見到,這個印象既有被印證,也有被推翻。

印證的地方在於,李九霄的「嗨點」跟其他採訪對象確實有些區別。評價自己的現狀?覺得挺好;哪部作品對自己影響最大?都有影響。

他不擅於與「冠冕堂皇」周旋。給他劃定大的範圍、旁敲側擊地問一個問題,不如跟他直擊要點來得容易,因為他基本不會有所隱瞞。

而推翻的地方在於,他的表達欲也許沒有那麼旺盛,但絕對真誠。面對跟自己「場域」不太對付的記者,他沒有不耐,而是努力回答那些「真不知道該怎麼答」的問題。聊到後來他還會略帶抱歉地問上一句「我是不是讓你們太緊張了」。

也許這場對話得到的內容跟記者想像的有些偏差,但李九霄呈現出來的狀態在記者意料之內。簡單幹脆,不拐彎抹角,不逃避對話。

完美「營業」常見,坦白真誠難得。

1

李九霄一開始對毛毳(四毛)的印象來源於劇本,一個非常渴望成功的、打了雞血的記者。後來通過自己私下做功課,對這個人物又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覺得他內心最渴望得到的,其實是尊重。

他在首映禮上說起自己對四毛的看法,他說,四毛最後選擇把錢和尊重放在一起。

「因為他一直在掙錢,賣雞蛋掙錢,簽合同掙錢,大家都會以為他是一個渴望成功、渴望有錢的人,包括盛男也會問『你不就想要錢嘛,死財迷』,但其實在四毛的內心裏面,他也有他自己的理想。」

他被上司把錢甩在身上,被痛罵一頓之後捲舖蓋走人,那時候四毛作為記者的職業理想是不被尊重,甚至是被侮辱的。

從此以後他想獲得尊重,只不過他理解的尊重和有錢划上了等號。

於是四毛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財迷」,當然他也很貪財就是了。



李九霄在表演的時候時刻都在遇到困難,比如在塑造角色上。塑造角色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他作為「李九霄」,不能把自己過多的習慣和價值觀強加給四毛,四毛有他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他要做的是把四毛的東西融合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讓自己去同化角色。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送我上青雲》的「官方」評價是罕見的站在女性視角上思考問題的電影,男性在其中的功能引發了很多觀眾的思考。不過李九霄沒有考慮那麼多,他在表演時以完成角色為目標。雖然電影的slogan是「送給當代女性的一封情書」,但他始終覺得,這並不是一部只適合女性看的電影。

無論男女,任何人都會受挫,任何人都有面對困難不知該作何選擇的時候。也許這部片子揭開的只是人生困境的冰山一角,但身處紅塵俗世,總會在其中找到些許共鳴。

至於「我演的是什麼類型」「我站在誰的角度」之類的問題,「演員李九霄」不多做考量。

「比如說你平時在生活裡面,你也不會去想『作為一個女性我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我覺得這很怪異。」

人生如戲,電影也是在虛構中演繹生活,又有誰會在生活中時刻揣摩自己的身份呢?



在影片的最後,四毛在夢境中見到了彩虹,李九霄用「爽了」「得意了」概括這段夢境,他看到了彩色,想把這個快樂分享給盛男。這種單純的快樂不必過度解讀,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青雲之上的故事。

「那你理想中四毛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他以後的生活……」李九霄思考著,「他會去找盛男吧,也有可能他還是沒有成功,但我還是希望他能成功。」他說。

2

《送我上青雲》是李九霄首部擔綱男主角的電影,姚晨在朋友圈刷到他的照片,立刻覺得他是最適合四毛的人選。

他對姚晨的表演非常欽佩,姚晨在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場景中都能做到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而且她身為監製,給他表演上的建議不說,還要涉及現場的方方面面,拍戲的同時顧全大局。

很累,很不容易,壓力自己扛著,她給李九霄的都是信任。

他和姚晨印象最深的對手戲,是他們在電影中的第一場戲,盛男找四毛借錢,四毛因為沒錢不借給她。這不僅是電影中的第一場戲,也是他和姚晨在片場拍攝的第一場戲。

李九霄用「擔待」形容初次和他這種青年演員搭戲的姚晨,她的狀態放鬆,給了李九霄足夠的信念感,讓他相信此時此刻的姚晨就是盛男,這連帶著他的狀態也被激發出來。「所以我很感謝她。」

他在這部電影中跟姚晨、跟飾演李平的梁冠華、還有其他表演前輩的對手戲,對他的學習和幫助都是巨大的,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在「理解」上產生的變化。對男性的理解,對女性的理解,對慾望的理解,和對生死的理解,各方各面都深刻了一些。



網上關於李九霄的露出不多,在《送我上青雲》之前,他被觀眾熟知多是因為電影《火鍋英雄》中的劫匪八戒,或者網劇《獨家記憶》里慕承和的表弟慕海。

很多觀眾對《火鍋英雄》的「劫匪F4」念念不忘。王彥霖具備幽默天賦,張亦馳憑藉《流浪地球》嶄露頭角,尹昉兼具舞者與演員兩種身份,而李九霄借了「青雲」這股東風。

四個特立獨行的劫匪,四位風格不盡相同的演員,他們在《火鍋英雄》中的相遇,說起來像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電影上映那天尹昉支持李九霄,買了100張電影票抽獎送給網友。李九霄沒想到他會那麼突然來力挺自己,作為彼此的朋友、兄弟,他覺得特別感動。



《火鍋英雄》前後,他大多都在拍攝電影,網劇只拍了兩部,一部是《獨家記憶》,還有一部尚未播出的《非常目擊》。倒不是他刻意迴避網劇,只不過是緣分和雙方意願的問題。

「正好這個時間我沒有事情,正好這個時間我遇上這個戲,正好這個導演覺得我還不錯,我也喜歡這個戲,那就一塊兒拍。」

他清楚記者的「拐彎抹角」是在詢問什麼,「我沒有說『網劇不演,我就演電影,我是電影咖』。」他從來沒有這樣自矜過。

李九霄喜歡真善美和偏人性一些的故事,他說不上來具體什麼樣的劇本和角色是他感興趣的,對他來說,感受可能會先於想像。「只有我看到了,我相信了,我的心臟『怦怦怦』跳了,我願意為這個劇本去付出,我覺得這個就是我感興趣的。」

之後我們聊到「哪部作品對自己影響最大」……

「我覺得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記者心裡「咯噔」一聲,「給你限制了是嗎?」

「不是,」李九霄反駁得誠懇,「其實就是每一部作品對演員來說都有影響。」

他在人生各個不同的階段拍攝不同的作品,當下拍攝時帶給他的東西,就是那個階段他所受到的影響,沒有、也不必有所謂大小之分。

3

後來在李九霄的「我是不是讓你們太緊張」的坦誠下,我們開始聊一些相對輕鬆的話題。

李九霄是彝族人,他的微博名是「李九霄9吉克曲且」,吉克曲且的寓意是「一堆金子在跳」,倒是與四毛有些不謀而合。

「九霄」則是「九朵雲下雨」的意思,因為算命的說他命里缺水,所以父母為他取了這個名字,寄予平安。



他五歲那年離開家鄉四川涼山,來到北京生活,每年過年的時候回去跟親戚朋友吃喝聊天,跟所有回老家的人一模一樣,沒什麼特殊的規矩。

很多人會覺得從大山、草原等地走出來的孩子,骨子裡多少會跟其他人有不一樣的地方,可能軸一些,犟一些,也可能更出世或者入世一些。李九霄覺得這都是謬論。

「我作為彝族來講,我爸是彝族,我媽是漢族,為什麼我一出來就要跟大家不一樣呢?大家都是人啊。有可能我長的跟大家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長的也都不一樣,我覺得我跟大家沒什麼不一樣。」

他至多比較幸運,人生裡面遇到很多貴人,遇到很多導演,遇到「青雲」,遇到姚晨。除幸運之外,並無其他不同。

他在生活里是個內向的人,因而有時候可能讓人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安靜』。其實在他的認知當中,自己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男青年,只是有點靦腆罷了。

他也不覺得自己有文藝片男主所謂的「清高」氣質。

「我覺得人就是吃喝拉撒睡,柴米油鹽嘛,也沒有哪個人會突然坐下來說『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在生活里偏向簡單自在,本來我們痛苦的時間就很多,快樂的時間就很少,那我們就儘量讓自己快樂地活著唄。

特立獨行都是別人給他的標籤,他自己毫無所覺。



他隨性得很,有工作就踏踏實實去做,沒有工作就在家裡享受生活。平時看看電影,自己給自己做飯,更多時間是在睡覺、發獃。他很喜歡發獃。

「工作挺累的,拍完戲回來想就這麼看著天,看著天也挺好的。」

李九霄今年與電影中的盛男同歲,他在微博里說,在這個上不上下不下的年紀,面對現實重重考驗,他需要這股清風,他想要見見雲外。可真要說起來,他又覺得沒必要向公眾傾訴自己的困境,說出來了反而像是訴苦。

每個人在每個時間段都會面對困惑,心裡難受也要樂觀對待。說著他耿直起來,「不然呢?也不能死吧。」



現階段李九霄的目標,是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好角色,這個角色最好能像「青雲」中的盛男一樣,為某一類人吶喊,或者改變他們的選擇。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他不把這種「值得」稱為責任感,更多還是以「爽」來形容。身為一名演員,通過電影當中的表演塑造,對普羅大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樣,這也能證明他的表演到位,所以觀眾才會願意傾聽、願意接受從他口中說出的「訴求」。

這是演員的意義所在。



《送我上青雲》的豆瓣評分從6.8一路上漲到如今的7.3,這是主創們一場場映後對談、觀眾們一句句口碑發酵堆積而成的。這一路過程艱難,自不必說。

只願李九霄能像這朵迎難而上的「青雲」一樣,能像他自己說的一樣。

「就算路途再陡峭,也要挺直了腰杆往上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zrz8mwBJleJMoPMHC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