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結束了「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的領導地位。紅軍輕裝前進,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甩掉了國民黨四川、貴州、湖南幾省軍閥的圍攻及中央軍薛岳、周渾元部的尾追。毛澤東同志當時指出:「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見劉伯承同志《回顧長征》一文)。紅軍進逼貴陽,坐陣貴陽指揮的蔣介石慌了手腳,急忙調國良黨滇軍孫渡縱隊所屬三個旅星夜馳援,造成雲南空虛。紅軍則繞過貴陽,連克貴州的貞豐、惠水、興義等縣城,長驅西進。在此情況下,雲南軍閥龍雲派出僅有的滇軍、獨立二團來到富源攔擊紅軍。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紅軍戰士鬥志旺盛,作戰靈活機動,主力由貴州省興義縣的豬場一帶途經寡婦橋進入雲南富源。另一路留在烏江北岸牽制敵人;紅九軍團也從貴州省盤縣進入富源後所。
紅軍主力入雲南時的行軍系列:紅一軍團為左翼,紅三軍團為右翼。中央軍委縱隊(包括紅軍幹部團)居中,紅五軍團殿後,紅九軍團在羅炳輝同志率領下,在北面掩護,進入富源後所。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紅一方面軍左翼一軍團以一師在前,二師在後,由豬場出發,到達富源縣黃泥河背陰箐一帶宿營(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紀》第432頁,三軍團在彭德懷、楊尚昆同志帶領下,沿雲貴邊界前進,至貴州省興義縣的阿依一帶宿營。中央軍委縱隊四月二十三日這天住宿於雲貴邊界的蒿子沖、鐵鎖簧一帶。據毛澤東同志的警衛員吳吉清同志回憶,當天敵機來轟炸,賀子珍同志為了保護傷員,奮不顧身地撲在傷員身上,傷員得救了,她自己卻受了重傷。四月二十四日,一軍團經富村至海丹,一軍團前衛一師三團於下午三時左右過了海丹鐵索橋。頭天已進駐富源縣城的滇軍獨立二團,在團長李蒿帶領下,向南移動到民家村,敵人以為紅軍還在貴州境內,要到雲貴邊界去攔阻紅軍入滇。沒想到紅軍進展如此迅速,已過了鐵索橋,與他們只有一山之隔了。滇軍發現紅軍時,紅軍己到了白龍山半腰。敵軍慌忙到合依村背後搶占了白龍山制高點,一場激烈的戰鬥打響了。
白龍山戰鬥自下午四點多鐘開始,紅軍據前幾天的便衣偵察。這一帶沒有發現敵人的正規軍,所以是一場遭遇的攻堅戰,滇軍當時在各省軍閥中武器裝備較好,占據了有利地形,又是以逸待勞,開頭火力很猛。但英勇的紅軍一開始就發起勇猛的衝鋒。楊梅腦的敵人從側翼射擊,有三個紅軍戰士剛衝鋒時就犧牲了。別的戰士前仆後繼,向白龍山主峰衝鋒十一次,由於主峰前是一道陡岩,有四十五名戰士犧牲在陡岩前,戰鬥十分激烈。後來,紅軍指揮員指揮紅軍從兩側迂迴,一路從東面的雞蛋山溝攀懸崖峭壁登山;一路從西面的營上山樑迂迴,終於在夜間十一點多鐘攻上白龍山,滇軍乘夜暗倉惶逃走。紅軍由於道路不熟,一時又找不到嚮導,衝下白龍山,穿過小壩子,進占沾益分縣民家村(民家村圓通寺是原沾益縣署所在地)。
同一天,紅三軍團經富村的小壩、營上的岩頭、大坪,到達大河的恩樂一帶宿營,沒有遇到大的戰鬥。
中央軍委縱隊由貴州蒿子衝出發,經過富村的老岩腳時,富村大惡霸傅崇華帶了一些民團武裝,占據有利地形妄圖阻擊紅軍。當時,毛澤東、張聞天等領導同志帶著警衛人員正走在這條路上。這條道路旁是田地,兩側是高山,前面是一個陡坡。傅崇華帶的民團看見紅軍來,打了一陣亂槍。警衛人員看著首長走在一條山溝里,當時很緊張。但毛澤東同志知道滇軍主力都已到了貴州,這一帶不可能有更多的敵人,根據打槍的聲音判斷,大部分是獨響杆子,又打得很高。所以毛澤東同志鎮定自若下了馬,站在田裡。周恩來同志馬上派紅軍總部參謀黃鵲鵠現同志帶領一排人衝上山去。那些當民團的大部分是農民,沒有打過仗,有的跟著傅崇華拚命逃走,大部分跪下投降。經教育後都放了。紅軍繼續前進(據黃鵠現、陳昌奉、魏國祿同志回憶材料),中央軍委縱隊當天準備到民家村住宿,由於前面白龍山在進行戰鬥,當晚便宿于海丹河東面的幾個村子裡。
就在四月二十四日這一天,作為右翼的二軍團二師在富村沙寨阻擊滇軍,滇軍安恩溥旅即趕到貴陽「保駕」。聽說紅軍長驅西進,滇軍才又急忙調頭追來。四月二十三日,當敵人追到黃泥河小羊場時,紅軍後衛就給敵人一些殺傷。為了趕路,打了就走。滇軍不明情況,同時也是害怕和紅軍交鋒,當晚宿於小羊場。第二天,滇軍繼續向富村方向追來。行軍途中,安恩溥的一個衛兵被紅軍擊斃,嚇得安恩溥臉都白了。下午,到了沙寨和紅軍二師後衛接上火,滇軍被紅軍擊斃五、六十人。因為紅軍的主要目標是向北前進,要速渡金沙江,完成了阻擊任務就撤走了,等安恩溥將部隊展開,擺開決戰的陣勢,後來又集中,前後共五個小時左右,紅軍早走遠了。
這一天,紅軍總後衛五軍團尾隨中央軍委縱隊進至富村宿營。留在烏江北岸牽制敵人的紅九軍團,打出紅軍總部的旗號(當時稱「紅星」縱隊)。完成了牽制任務後向西疾進,迅速向紅軍主力靠攏。在軍團長羅炳輝同志指揮下,於四月二十三日渡過北盤江。四月二十四日從貴州盤縣進至富源後所的梨樹坪。(摘王首道同志文章《長征中的紅九軍團片斷》)。
四月二十五日,滇軍獨立二團向沾益、曲靖方向敗退,到了東山的車心口,看到地形易守難攻,妄圖利用有利地形阻擊紅軍前進。車心口四面是高山,中間一個大凹塘,前面只有一個陡峭的隘口,狡猾的滇軍只用了一個連守隘口,將大部分兵力埋伏在四周的山上,打算讓紅軍攻上隘口,進至凹塘時將紅軍吃掉。但我紅軍團將計就計,以一部分兵力佯攻隘口,吸引住敵人,大部隊向兩側迂迴,突然衝上山頭,將敵人壓到車心口的凹塘里,一時間殺聲震天,前後兩個小時,殺得敵人屍橫遍野,擊斃敵軍二百多人,俘敵數百。後來,因敵機轟炸,滇軍獨立二團團長李嵩等人乘亂逃走了。據偽《雲南民國日報》記載,李嵩帶領殘兵二十七人逃入沾益。紅軍殲滅了滇軍獨立二團。
紅三軍團在四月二十五日這天,從大河的恩樂出發,經東山的東北角,向西北方向前進,在寨子口附近遇敵機轟炸,有一些戰士犧牲,有的受傷留下來,後來遭到國民黨反動派鄉、保長的殺害。紅三軍團當天離開富源,占領了沾益縣白水鎮,軍團政委楊尚昆同志足部受輕傷(艾平文章《一個團與一個軍誰勝》)。
中央軍委縱隊進至東山西流水一帶。
紅九軍團於四月二十五日由富源後所出發,向西北疾進。
由於紅軍進展神速,龍雲以為紅軍要攻打昆明,當時滇軍孫渡縱隊所屬劉正富旅、龔順壁旅又遠在貴州,獨立一團又遠駐滇西大理,龍雲慌了手腳,急令安恩溥旅救援。安旅遂於四月二十五日從富村經富樂長驅宜良乘小火車援昆。其實,紅軍並不是要進攻昆明,而是聲東擊西,再次調動滇軍,其意向北渡江。
四月二十六日,中央軍委直屬縱隊及一軍團二師離開富源東山,進至曲靖縣境。
四月二十七日,紅軍後衛五軍團離開東山開赴曲靖(肖鋒著《長征日記》第69頁)。
紅一方面軍在富源經過共四天三夜,行程三百多華里,一百四十二個自然村。經過的區和村莊是:
黃泥河區:
沙營鄉的特土、梁子上、上畢沖、下畢沖、陸良寨。
黃泥河鎮的鄧莊、黃泥河、紅岩腳、五里坡、大坡腳、發祥、大凹子、新發村、小茂勒、沙彎。
以更者鄉的白雲寺。
牛場鄉的鋼廠、牛場。
箐口鄉的箐口、前干河、後干河、蛤蟆井、小石橋、雞場、魯南得、背陰箐、滑石板。
小羊場鄉的懶板凳、大坡上、上業外、下業外、迤光。
阿旺鄉的金竹坪、上阿勒、下阿勒、中阿勒。
牛場鄉的戈當、張家院、古畢、海子、龍以頭、東瓜坡。
布古鄉的鐵鎖箐、松毛林、達廈、發佐、車田、下石窩、紅田。
新寨鄉的土橋河、舊屋基等十二個鄉,五十個自然村。
富村區:
新店鄉的沙寨、新店子、玉麥墩、阿基米、小石橋、小高寨、高寨。
大凹子鄉的大山腳、大凹子、河頭起。
富村鄉的罐子窯、炸玉麥、黃土坡。
德勝鄉的大石頭、迤佐河、大山門。
白石岩鄉的白石岩、大寨子。
團山鄉的團山、鍋米田。
祖德鄉的台子上、岔河。
小壩鄉的小壩、小泥基谷、焦家。
新平鄉的大平地、羊洞、團箐、偏箐。
托田鄉的黑泥塘、小托田、大托田、灑居。
松子山鄉的松子山、大寨、南沖等十一個鄉,三十六個自然村。
營上區:
寬塘鄉的大樹腳、罐子窯、寬塘、得村。
速助鄉的速助、坡上。
海丹鄉的迤老黑、海丹、半坡、上牛白海。
海戛鄉的上海戛、馬場坪子、下海戛、灣子頭、小城山、大城頭、棠梨樹。
民家鎮的民家村、合依、得麥、小對門。
大坪鄉的野雞吃水、清水塘、大坪、核桃沖、慕和田那當鄉的十七畝、那當。
得戛鄉的小則勒、雷打樹、得戛等九個鄉,三十五個自然村。
都格鄉的大梨樹、阿基米。
大河區:
起堡鄉的小格基、舊屋基、起堡等一個鄉三個自然村。
東山區:
江浪鄉的老豬街、江浪。
清水鄉的糯崗、朝陽箐、西流水等兩個鄉,五個自然村。
城關區:
海坪鄉的海坪、金山、清水溝。
寨子口鄉的寨子口、沙坡村、下河溝。
紅九軍團經過後所的村莊是:梨樹坪、肖家屋邊、小羅沖、小彎頭、老牛場、阿依諾、鐵翅等七個自然村。
紅一方面軍長征過富源共犧牲了一百六十九人。犧牲地點如下:
黃泥河區:共犧牲紅軍四十人。其中:
在業外阻擊戰鬥中,犧牲二十五人。
在東瓜坡負傷的紅軍戰士鍾化洪,後來被壞人殺害。
在牛場鄉龍以頭被飛機轟炸負傷七人,後被偽保長李兼清等人推到石洞裡犧牲。
在石岩洞犧牲紅軍兩人。
在發祥鄉五里坡被國民黨飛機轟炸犧牲兩人在牛場鄉被國民黨飛機轟炸犧牲兩人。
營上區: 共犧牲紅軍一百零七人。其中:
在白龍山戰鬥中犧牲五十人。
在白龍山戰鬥中,從營上街梁子迂迴衝鋒時,犧牲五人。
在白龍山戰鬥中負傷留下的傷員中,因無藥醫治,在河邊彭大明家養傷犧牲兩人。
留在支龍的紅軍戰士張小三,後病故。在半坡上犧牲五人。
在業外戰鬥中負傷的紅軍戰士行軍至半坡被半坡村的偽保長毛朝柱殺害一人。
在寬塘被安恩溥旅的追兵用機槍掃射,抬擔架的及傷員犧牲四十一人。
城關區:共犧牲紅軍十人。其中:在寨子口國民黨飛機轟炸犧牲十人。
東山區:共犧牲紅軍十二人。其中:在車心口戰鬥中犧牲十二人。
紅一方面軍長征過富源負傷留下的人員八人。
曾小美,福建寧化人,一九三〇年參加紅軍。原一軍團一師偵察連排長,留在大河區恩樂。
陳福開,江西瑞金人,一九三二年參加紅軍。原中央幹部團一營戰士,留在黃 泥河區迤更者。
鍾躍先,四川樂山縣人,原一軍團某師二營二連新兵。留在黃泥河區發祥村。
胡興友,湖南湘潭人,一九三一參加紅軍。原一軍團二師戰士,留在營上區海戛村。
賴運松,江西興國人,一九三三年參加紅軍。原一軍團一師二團戰士,留在營上區速助村。
鄧洪召,江西瑞金人,一九三三年參加紅軍。原一軍團一師二團班長,留在羅平縣富樂。
陳喜陶,江西興國人。原一軍團二師五團班長,留在黃泥河區的新寨村。
孔小方,江西後崗縣人,一軍團二師四團戰士,留在富村區迤佐河村。
張覺,原名張玉山,江西崇義縣人,中央軍委直屬縱隊無線電報務員,留在貴州省興義縣。現為興義縣敬南糧管所離休老紅軍。
紅軍留下了珍貴文物:紅一方面軍長征過富源,沿途向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寫下了不少標語。如:「紅軍絕對不拉夫」、「紅軍是窮人的軍隊」、「打土豪,分田地」等。
紅軍沿途打土豪,分浮財,把惡霸地主家的財產沒收來分給農民。當時,有些農民不敢要,害怕惡霸地主回來後要遭到報復。紅軍戰士往往把沒收來的東酉帶著走上一天路程,再分送給窮人。足見紅軍對窮苦農民的關心。
紅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人民宣傳:只有紅軍才是人民的救星。在黃泥河區有個農民叫劉曉祥,雙目失明。聽說紅軍要來,國民黨造謠說:紅軍蘭臉紅頭髮。老百姓都跑到山裡躲起來。劉曉祥因走路不便,剛出村就遇上了紅軍。後來,紅軍扶著他到村裡,煮飯給他吃,臨走時還特意送了一根拐棍給他。這箇舊社會被人踩在腳下的瞎子,一輩子記著紅軍的恩情,臨死時,他把這根拐棍留給了唯一的女兒,他女兒出嫁後也一直保存著這根拐棍。現在,這根凝結著軍民之間深厚感情的拐棍已送交中央軍事博物館展出。
紅軍從營上區的大樹腳村經過時,村裡的人聽說當兵的過路,都害怕得躲起來。只有方有娣這位婦女因生孩子不久,留在村裡。這裡在四月份天氣炎熱乾燥,紅軍戰士找不到水喝,方有娣就挑水給紅軍喝。紅軍戰士待人和氣,喝水都給銅元。方有娣挑水肩膀都挑腫了,紅軍給了她一小簸箕銅元。紅軍走後,偽保長來把她的銅元搶走了,只剩下一枚銅元,方有娣一家一直捨不得將這枚銅元用掉。純樸、善良的農民深切地認識到,紅軍才是人民的軍隊。
紅軍小戰士張覺在黃泥河地區行軍途中,遇到敵機轟炸,腿部受傷。當天晚上他爬到牛場村貧農黎運通家門口,黎運通及妻子吳曉蘭就讓張覺住到他們家養傷,偽保長回村了,黎運通怕敵人發現張覺,將這個小紅軍背到離村四里路遠的岩洞內,天天送飯送藥。偽保長知道黎運通家收藏小紅軍,將黎運通抓去打得半死才放出來。黎運通連夜將張覺送走後,不到一個星期就死了。張覺曾住過的岩洞現在被命名為「紅軍洞」,成了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地方。留在本縣境內的紅軍戰士中,張覺參加了「邊縱」,鄧洪召也參加過「邊縱」。
紅軍沿途打土豪,分浮財,還有一些犧牲的紅軍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廣大人民群眾懷念紅軍,把這些物品一直好好地保存著。解放初期,營上農民唐石生獻交了「紅軍槍」,現存中央軍事博物館。一九七五年,又徵集到紅軍文物八十餘件,其中:有紅軍用的公文包、醫藥書、紅軍草鞋、瑞金兵工廠製造的手榴彈及大刀。伴隨著每一件文物,幾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些文物凝聚著紅軍和人民血肉般的感情。今天成了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無價之寶。
來源於《紅軍長征過富源》
文字編輯:楊艷 圖:何新聞(雲南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