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幽州府(治所在今天津市薊縣有一個姓郭的女孩,出身於一個清貧的普通人家。父親是個讀書人,她自幼跟隨父親讀書,學得了不少知識,是個有修養、懂禮法的女孩。但她很不幸,父親英年早逝,她小小年紀便與寡母幼弟相依為命,剛剛懂事,便擔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她對母親孝順,對弟弟盡心呵護,總是吃苦在先。成年以後,遠嫁河南一個叫樂羊子的小伙子。
配圖,圖文無關
樂羊子的家庭也很貧苦,也是自幼喪父,只有一個老母親。娶過郭氏以後,總共才三口人。樂羊子雖然家室貧寒,卻也是個讀書人。婚後,夫妻恩愛,婆媳關係也很和順。小兩口白天你耕我織,夜晚挑燈苦讀,兩人志同道合,感情日益深篤。
自打娶進郭氏以後,郭氏不僅細心照料丈夫的飲食起居,還時時關心他的讀書情況;對婆婆也是孝敬有加,早晚問寒問暖,一日三餐盡力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讓她吃好喝好。家務活兒她一人全包了,不讓丈夫操心,更不讓婆婆受累。老婆婆對兒媳婦非常滿意,整天高興得滿臉帶笑,見了街坊四鄰,總要不停地讚美。
丈夫是個讀書人,要想成就大業,不能總呆在家裡死讀書,要到外面尋師拜友,進一步修煉自己,他把這想法和妻子說了以後,郭氏立即表示支持,並承諾說:「你的想法很對,到外面找到好的老師可以求教,結拜了良友可以相互切磋學問。你走了以後,對家中的事情不要有任何牽掛,我會精心侍奉老母親,勤儉操持家務。」樂羊子提起行囊書篋大踏步走了,這一去就是七年未歸。
配圖,圖文無關
在樂羊子離家的長時間裡,婆媳兩人的關係勝似母女,相互關心疼愛。為了讓多病的婆婆生活得好些,郭氏每天起早貪晚地勞作,織絹賺得些錢,給老人買些好的吃,自己不曾貪吃一口。所有這些婆婆都看在眼裡,疼在心上。
一天,她趁兒媳婦忙於勞作,便悄悄殺了一隻雞,熬好了湯,端到織布機前,讓兒媳婦趁熱喝下去。郭氏見了非常感動,她深知老人太疼愛她了。可她更知道,老人殺掉的雞是鄰居的,她家根本沒有養雞。當時她的感情很複雜,既感謝婆婆對自己的關愛,又因為誤殺了別人家的雞而為難。
因一時難堪,她竟哭了起來,婆婆不解,疑惑地看著她,她才說:「母親您這麼疼愛我,讓我不知說什麼好,您是天下最好的婆婆。可您知道嗎?這隻雞是鄰家的。他家也很窮,少了一隻雞,一定會很難過的。所以,這雞湯我不能喝,留給您滋補身體,我拿些絹送予鄰家去抵那隻雞,就算補償了。」
郭氏到了鄰家,說明了一切以後,那家人非但沒有責怪老太太,反而一再稱讚這對婆媳賢孝的為人,很快,樂羊子妻的好名聲,便傳遍了十里八鄉。
配圖,圖文無關
附近村莊有一夥強盜,聽到人們對樂羊子妻的頌揚後,便陡起歹心,想趁她丈夫不在家,婆婆又體弱多病的機會去欺侮她。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幾個強盜果真闖進了樂家。他們按事先謀劃,先把樂母捆綁起來,郭氏聽到呼救聲,急忙來到婆婆房間,見狀十分驚恐,但稍做鎮靜,她很快意識到:強盜進室,不是貪色就是圖財。
如果這夥人是圖財,附近有富豪人家,絕不會來她們這個一貧如洗之家。那就是貪色了,而貪色就是沖自己來的,先捆綁婆婆,一是先剪除施暴障礙,二是給她一個下馬威,讓她在這種震懾面前乖乖就範。想明白這些以後,為了拯救婆母、成全自己,她決定自殺。
因為,她一死,他們便不會再要挾婆婆,更不會殺死她。從做出決定到取刀自刎,總共才幾分鐘的時間,這大大出乎強盜們的意料,見她死了,果然丟下老太太走了。老婆婆掙扎著爬到兒媳身邊,看到鮮血還在汩汩流著,人已經昏迷。
配圖,圖文無關
老人見此情形,心痛欲裂,用著顫抖的聲音哭叫道:「孩子,孩子,你醒醒啊。強盜走了,媽媽在你身邊。」郭氏真的被喚醒了,她慢慢睜開了雙眼,見婆婆還被反綁著雙手,便拼著力氣,為她解開了繩索,無力地握著婆婆的手說:「母親,我快不行了。我死後您老人家不必太難過,想辦法告訴羊子,我為了樂家和自己的名節,做了這種無奈的選擇,請他理解。今後,您要多多保重。」說完,閉上了眼睛,慢慢停止了呼吸。
老婆婆又一次一次地呼喚她,可她再沒有了回應。老人的心碎了,絕望了,便緊緊摟著兒媳漸漸冷卻的身體,不停地哀哭。不知過了多少時間,老人因驚嚇和過度悲傷也死去了。
樂家所在地方的太守,得知這件兇殺案後,立即下令搜捕了那伙入室作案的強盜,並予嚴懲。然後,為樂家婆媳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表彰了郭氏的「貞節」行為。但卻沒有給她一個名字,大家一直都稱她樂羊子妻。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環境,人很難超越時間。這篇故事真令人五味雜陳
文/改編自《中國古代百名女傑》,原標題為《斷織勸夫 自刎救母》(楊永賢 著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 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
編輯/儲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