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這個紅色小隊不一般,把「俺們村」守護得嚴嚴實實!

2020-02-07     上海普陀發布

「我報名!我也報名,排班時不要忘了我也算我一個!」

「『俺們村』的安全由俺們來守護......」

看著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回覆,一位老人激動不已,這位老人名叫楊曄,是一位有著35年黨齡的黨支部書記,此時此刻,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一名光榮的「護村隊」隊長,而居民口中這個略顯土味兒的「俺們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村莊」,而是桂楊園居民區第二高層小區——桂楊苑

好好的小區,為什麼叫「村」?原來,桂楊苑是一個只有三棟高層的小型社區,「疫情」當前,小區只保留了一扇進出的大門,一扇門,三棟樓,活似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雖然長得比較「迷你」,但也住著351戶共計800多居民。

將「俺們村」守護到底

當前,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返滬人流也開始慢慢多了起來。為了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無遺漏,桂楊苑的黨員志願者們紛紛踴躍報名,要求組建志願者小隊,守牢小區大門,協助進行排查,希望能給社區居民一個安心安全的居住環境。「人民有所呼,黨員必有應」,居住在小區82號的老黨員楊曄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主動要求擔任這支志願者小隊的隊長,帶領小區居民共抗疫情,將「俺們村」守護到底。

「疫情來襲,我作為一個支部書記,同時又作為一個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這個時候要堅決站出來,為大家做一點事情。」

老楊告訴記者,之前小區在推行垃圾分類的時候,志願者的值守排班,都是由他親自負責的,誰誰誰哪天沒空,誰誰誰哪天休息......一來二去,時間一長,老楊都把情況給摸熟了,大傢伙兒也都十分支持配合老楊的工作,算是打下了不錯的群眾基礎。由此,大家也就十分放心的把防疫志願者小隊的」隊長袖標「交給了他。

「護村隊」里黨員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楊曄號召桂楊苑的黨員們積極參加「護村隊」,並親自組建了「桂楊第二高層護村隊」微信群,楊曄自己所在黨支部的黨員們成為了首批隊員。「也不用叫什麼黨員志願者突擊小隊了,名字太長,記不住,既然大家把我們小區叫『俺們村』,那這支隊伍乾脆就叫『護村隊』吧,聽著也親切。」老楊成立「護村隊」這件事在小區里很快傳開了,越來越多的「村民」被老楊的志願精神給感動,大家爭先報名參隊,「護村隊」的規模也日漸壯大,不到幾天功夫,已有20多人成功地成為了這支光榮的「護村隊」里的一員。

微信報名期間,楊曄提到了一個讓他十分感動的故事。在老楊的微信群里,有一位暱稱「山竹堂」的老伯伯,那時,他雖身在外地,但卻堅持表示一旦回滬,便第一時間要求報名入隊。後來,楊曄得知這位「山竹堂」老伯伯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家住80號的黨小組長、業委會主任王祖定,今年已經80多歲高齡了,

「服從命令聽指揮!需要的時候不要忘了我這個老黨員。非常時期,我堅決做到有召必回,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這是王祖定當時留給我的原話,」楊曄回想起來,還是十分激動。

隊伍運行有機制

擼起袖子加油干!楊隊長掛名上任後立即開始了「護村隊」的各項運作。梳理報名黨員名單、根據每個人的自身、家庭及工作情況,分日期分時段進行排班、根據小區大門進出人流量,考量匹配合適的志願值守力量,同時還要積極與物業協調,互相配合分工明確......要做的事情還真不少。每天晚上,老楊會將值守名單整理後發第一時間發往微信群,並徵詢大家意見,如果有需要調整的及時修改。隨後會關照各位護村隊員值守時應當注意的具體事項。

「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到晚上6點,5人一個班次,2個小時輪班一次,目前的重點工作,就是配合保安,對進入小區的所有車輛和人員進行仔細詢問,不可缺崗也不可疏忽大意,交接班必須做到無縫銜接。」

楊曄告訴記者,「有天半夜,小區來了一個外地返滬人員,在門崗登記身份的時候不盡詳細,第二天,我值班的時候,發現了這個情況,第一時間就聯繫到該人,進行身份核對,並告知他做好居家隔離工作。」

小區81號樓的樓組長薛秀芳阿姨今年78歲了,她雖然不是黨員,卻是一位優秀的老志願者,在以往小區的各項志願活動中,都能見到她的身影。此次組建的「護村隊」,自然也不能缺席。「老楊不錯的,我這81號樓里的不少居民雖然不是黨員,但都十分支持他,小區是大家的,我們都有義務守護它。」

老楊有個喜好

愛拍照、愛發朋友圈

他朋友圈裡最新的一條動態

是這樣的

讓我們共同期盼春天的來臨!

記者:吳鍇

編輯:陳露耘

快訊!市政府公布致全市各企業書

戰「疫」一線記者手記!感動的瞬間說給你聽!

你們馳援武漢,我們堅持守「滬」

普陀這股紅色洪流鑄起了防疫「銅牆鐵壁」

10秒鐘的電話,為何會引發10小時的緊急排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a2PHXAB3uTiws8KVL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