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一招,讓顧客獲得超預期的滿意度

2019-08-31   一隻興奮的小豬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賣產品但是不知道怎麼提高復購率、甚至沒有顧客會復購?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現在的顧客比以前的顧客受過更多的教育,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信息,她們還有很多辦法驗證公司所宣傳的內容,以及找出更好的替代品。戴爾的經驗表明,甚至連運營最好的公司都不得不避免對顧客抱著想當然的態度。

那麼,顧客最後如何做出選擇的呢?顧客實在有限的搜索成本與知識、流動性和收入約束下,追求價值最大化。顧客會估計哪一個報價將帶來最大的感知價值,再做出自己的選擇。如果所選擇的報價最終沒有達到顧客的期望將會損害顧客的滿意度,降低再次購買的機率。

我們做社群營銷、朋友圈營銷、賣產品,經常會陷入一個思維盲區里:我要在朋友圈發好文案/配好圖/每天儘量多發動態…95%以上的微商都是這種賣貨思維,並不是說這樣做不好,而是這樣做局限了你的視野和思維,從而很難提高自己的銷售能力、溝通能力、服務水平。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小A是賣護膚品的,她每天在朋友圈發很多動態,也會有人購買,但是購買人數和復購率一直上不去,她很疑惑,不知道自己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於是發更多的圈,但是購買率還是上不去,從而走入了自我懷疑的死胡同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她一直糾結的是「為什麼沒人買我的貨」這個問題,從而忽略了一些外在的影響因素:別人賣貨很快、復購率很高,是出於什麼原因?同樣的產品,在某寶上銷量超級高,是什麼原因?一個顧客願意在別人手裡買100次同樣的產品,又是出於什麼原因?

一帶一路中提倡的「走出去引進來」思維,在我們朋友圈賣貨時,同樣適用。我們最忌諱的就是「想當然」:我的產品好、發圈頻率高、服務態度也好,你為什麼不買我的產品?抱歉,我為什麼一定要買你的?後一個問題,就是認知升級。

中國有句古話「貨比三家」,當你在社群、在朋友圈推一個產品,好友有需求的同時恰好又看到了你發的朋友圈。一般會有幾個選擇。

1、找你諮詢。詳細了解產品的各方面信息,特別是效果和價格。這是比較信任你的人。

2、去某寶上搜索同樣的產品。她們會對比價格、產品信息、效果等等,一旦網上的競品在價格、質量、效果、服務等等某一方面比你好,她們就選擇了網購。這是不信任你的顧客。

關於人群細分呢,還可以延伸,但是這裡拆解的本質是什麼?是讓你像顧客一樣,去打開思維。

在產品確認的情況下,你要去搜索競品,搜索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朋友圈搜索,一個是購物網站搜索。

在朋友圈搜索,是為了了解同行業的人是怎麼賣產品的。他怎樣曬圈、曬圈的內容是什麼、能不能挖掘出價格或者服務某一方面的差異化。

在購物網站搜索(比如某寶),是去仔細研究它是怎麼介紹產品的、下單流程、發貨流程、售後服務質量等等,如果可以的話,直接下單購買一次,體驗下整個流程。

在朋友圈搜索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分析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優勢,看能不能有所借鑑的地方。這裡我們重點來說下購物網站的搜索。

「顧客在有限的搜索成本與知識、流動性和收入約束下,追求價值最大化。」這句話可以大致理解為,我選擇我最能接受的東西。

網購已經成為用戶習慣,願意在社群、朋友圈下單的人很少有不懂網購的,有需求後,他們會更加傾向於網購,為什麼?因為別人價格便宜、產品介紹詳細、文案寫的動人、售後服務有保障…那我們可不可以借鑑?完全可以。你去體驗一次,感覺哪個環節自己缺失,就在能力範圍之內去彌補。

微商其實也屬於網購的一支分派。所以我們在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除了用心研究朋友圈賣貨的技巧外,不妨去研究一下購物網站的整個購物流程,因為它們已經有非常成熟的體系了。我們直接去研究,然後拿來用就行了,經過無數次驗證的東西,比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要靠譜有效的多。

你覺得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去研究他們的這個環節。

就拿某寶來說,他們的文案是請專門的文案人寫的,拍的產品圖是專業的攝影師拍的,隨隨便便一張模特穿著衣服的照片都得幾千上萬塊錢拍出來(我有朋友做淘寶所以比較了解),他們的下單流程是精心設計過的,他們的發貨和售後服務流程都是經過系統的培訓才能上崗的。試問,哪一個不比我們來的專業?好好研究一下,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當你仔細研究後,再運用到朋友圈營銷中,就能彌補自己的短板,從而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自然能給顧客更滿意的服務,從而提升顧客忠誠度和復購率!

學習成功,複製成功,學會用他山之石攻玉,也許比我們自己摸索走的更快!

(本文轉自小豬導航 www.xiaozhu.hk ,原文作者:甜心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