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才是健康的第一殺手,4招情緒調整法,勝過吃任何保健品

2019-07-04     琴姐聊健康

讓更多人健康是我最大的快樂,我會每天分享中醫養生知識,喜歡養生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重視養生健康,但亞健康和慢性病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在掠奪我們的健康?

一個影響健康極其重要的因素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情緒,情緒才是健康的第一大殺手。

情緒即情志,中醫基礎理論中,人的情志歸納五類,即怒、喜、思、憂、恐,分別與肝、心、脾、肺、腎對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情志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人體氣血運行紊亂:「怒則氣下,思則氣結,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所以情志的變化也能反映出人體五臟髒氣的盛衰,反之,調節人的情志也可以到達調節五臟的功效。

情志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有關情志對健康的危害在很多書上有記載。

如:史書中伍子胥過昭關時「一夜鬚髮皆白」;

岳飛看到山河破碎,「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空懷報國志,結果白了少年頭;

法國艷后瑪麗·安托瓦內特被處以死刑前,因為恐懼死亡,一夜白頭

人為什麼會白頭?

中醫講發為血之餘,腎其華在發,所以我們認為血虛和腎都是與白頭髮有明顯的相關性的。

又比如:有人被醫院誤診為癌症,本來健康的身體因為極度恐懼加上消極情緒,沒過多久死了。

恐居然可以一夜白頭甚至在更時間內危及生命足以證明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之大。

所有過度的情緒改變都會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人在盛怒之下突然中風、吐血、暈厥甚至失去性命。

驟然發生的情緒大波動會嚴重危及生命,平時的不良情緒同樣會危害身體健康。

如:經常生氣的女人容易生乳腺增生,經常生氣還容易引發胃腸功能紊亂及內分泌紊亂甚至引發腫瘤。

結節、腫瘤、高血壓、高血脂等都屬於瘀,氣滯影響血行,氣滯血瘀使體內的垃圾毒素排泄不暢,自然會沉積在體內,形成各種病理性異物。

因此,大家平時儘量少讓自己生氣,保持樂觀。

但過度高興也是會致病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範進中舉這個故事,范進看到自己終於上榜突然瘋了,這是因為喜傷心,心志突然失去控制。

當場有人給了他一巴掌才止住了他的瘋樣。

為什麼那個人給了他一巴掌可以治好他的瘋癲?

這和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剋有關,喜傷心,恐勝喜,他平時畏懼的人突然打他,他的恐懼抑制了過度的喜悅,這說明情志可影響人的健康,同樣可以用來治療疾病。

古代就有人修練來求長生不老,在遠古時代也確實有不少百歲老人。

他們修的就是心,讓自己的情緒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產生過多的波動,始終保持平靜的心。

他們吃的是粗茶淡飯,根本談不上營養豐富或營養均衡,也沒有現在發達的醫療科技,但他們卻活過百歲。

而現代人擁有各種保健品、保健器材、保健日用品、保健操等,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早早離世?

包括近期網上熱議的養生專家早逝事件。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在養生保健方面只注重外求,忽略了內求。

內求最主要的就是保持情緒的平衡。

現代也有很多百歲老人,曾有人專門去採訪這些百歲老人,想一探他們長壽的秘訣。

有人說每天吃香蕉、有人說每天吃雞蛋、有人說每天泡腳、有人說每天喝早茶等等。

總之,每個長壽老人的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都不盡相同。

我們就算學習他們的吃喝拉撒睡也不一定會長壽,因為決定他們長壽的共同點是心。

不難發現凡是長壽者除了生活習慣良好外,都有一個豁達開朗、不計較、懂包容的特點。

什麼困難挫折、什麼大小事面前,他們都坦然自若。

也就是說他們很少有過度的情緒困擾身體。

因此,想健康長壽其實很簡單,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調節好情緒比吃任何保健品都管用。

那如何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1、平時多看看一些修身養性的書如道德經、心經、金剛經等

修身養性類的書籍可以開闊自己的胸懷,遇事就不會太計較,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不再執著,心裡自然會少麻煩。

2、多接近大自然中的山和水

我們身外大自然中,特別是登上山峰時,會感覺自己相對大自然非常渺小,也可以忘卻塵世間的煩惱,讓人心胸開闊,突然神清氣爽。

大自然中樹木的樹齡有幾十年的、幾百年的甚至上千年的,長期和長壽的自然界產物接觸也有利於長壽。

電視劇中有吃千年人參可以起死回生,雖然不能考證其真實性,但傳達的就是的東西由於吸納日月精華之多有利人體健康。

3、打坐冥想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節奏快,我們無法避處於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就難免出現煩躁、焦慮的時候。而打坐冥想可以瞬間讓自己的心忘卻煩惱、焦慮。

不會打坐冥想的,可以每天睡前看看書聽聽輕音樂讓自己沉浸在安靜無擾的狀態下,比去吵鬧的健身房鍛鍊更有利於健康。

4、自我心理調節

五類情志即怒、喜、思、憂、恐,不同的情志有不同的緣由。

比如: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和人相處時多點換位思考、多點包容心、多點感恩之心,就不容易生氣。

哪怕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同樣可以感恩,感恩他讓我們變得堅強和成熟。

憂也常常被拿來傷害自己,憂的往往是未曾發生而自己的想像而已。很多父母擔憂孩子學習不好、擔憂將來工作不好、生活不好。

這些擔憂不但沒有任何作用,也沒有依然一定會照自己想的去做。

包括恐也是自己想像比實際誇大,當遇到或可能遇到任何麻煩,記住一句話:有得必有失,上天永遠是公平的。

也許就會少很多煩惱、憂愁、恐懼。

為了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生活更美好,一定要好好保持情緒平衡,但並不是沒有任何情緒波動,而是不要太過影響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OkqEWwBmyVoG_1ZSZ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