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巴林左旗概況

2019-05-03     旭東讀史

巴林左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 赤峰市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8°44′00″—119°48′02″,北緯43°36′53″—48°48′22″。東與阿魯科爾沁旗為鄰,西、南兩面與巴林右旗接壤,北與 西烏珠穆沁旗交界。

1954年3月,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改稱巴林左旗人民委員會。1968年2月,成立巴林左旗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隨昭烏達盟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81年7月,撤銷巴林左旗革命委員會,恢復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名稱。1983年10月,實行市管縣行政體制,昭烏達盟改為赤峰市,巴林左旗隸屬之。至今。

巴林左旗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8萬人(2017年)[1],轄9個蘇木鎮、2個街道辦事處、165個 嘎查村、6個社區,有遼上京遺址、 南北二塔、召廟石窟等景點。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巴林左旗入選。

位置境域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 大興安嶺山脈向西南延伸處, 西遼河支流烏爾吉倫河中上游地段,內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上。地理坐標為東經118°44′-119°48′,北緯43°-48°48′之間。東與 阿魯科爾沁旗為鄰,西南兩面與 巴林右旗接壤,北與 錫林郭勒盟 西烏珠穆沁旗交界。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 [4]

氣候特徵

巴林左旗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四季分別,年平均氣溫5.3℃,無霜期為110天至130天;平均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左右,南部略多於北部;年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左右,年平均風速為3--4米/秒。 [4]

水文特徵

巴林左旗屬 遼河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烏力吉木仁河,流經6個 蘇木、鄉、鎮,旗內河長達174.91km,有浩爾吐河、烏蘭壩河、干支嘎河、烏蘭白旗河、查干白旗河、 沙里河六條支流在巴林左旗境內匯入。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條,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6條。

礦產資源

巴林左旗(3)

巴林左旗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07年,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地130多處,其中工業礦床5個,礦點80多個,礦化點50多個,集中分布在岩漿活動頻繁的北部基岩出露區。已發現礦種有30多種,主要有鉛、鋅、銅、錫等有色金屬,金、銀等貴重金屬,鐵、錳等黑色金屬和 葉臘石、 珍珠岩、 花崗岩等非金屬。這些礦產主要分布在我旗 白音諾爾鎮、 碧流台鎮、 富河鎮、 哈拉哈達鎮、 烏蘭達壩蘇木等境內。其中,已探明的有色金屬儲量分別為鉛、鋅礦石量4687.981萬噸,現保有鉛鋅礦石量2656.498萬噸,銅礦石量44.983萬屯,銀1400噸,黑色金屬鐵1618.7萬噸,硫鐵礦7300萬噸,石灰石貯量1億噸以上,矽灰石貯量在80.28萬噸以下,還有 陶土、 螢石、 沸石、 水晶等非金屬資源。 [5]

農畜資源

截至2007年,巴林左旗有耕地155萬畝,適宜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穀子、高粱、煙葉等農作物110多種;可種植白菜、芹菜、韭菜等80多種蔬菜。大蔥、大蒜、雜糧、雜豆、笤帚苗、線麻、土豆在毗鄰地區有很高的聲譽。其中,笤帚苗種植是巴林左旗的特色種植業,十三敖包鎮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 [6]

全旗有林地面積305萬畝,森林覆被率達30.7%,主要樹種有油松、落葉松、蒙古野果(123蘋果)、山杏及速生豐產用材林等40多種。人工栽植的2萬畝落葉松是自治區最大的人工落葉松林。全旗山杏林面積132萬畝,其中結實面積80萬畝,年產山杏核500萬公斤以上,是全國重點山杏核產區之一。 [6]

全旗現有草牧場面積484萬畝,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草資源。全旗年產優質綿羊毛230噸、山羊絨100多噸,是東北地區較大的絨毛、皮張集散地。全旗年加工皮張50多萬張,商品肉7256噸。旗內以東源羊絨製品有限公司、東鼎絨毛製品公司和鄂爾多斯集團左旗原料公司為代表的絨毛產品加工和購銷企業發展前景良好。巴林左旗馬鹿資源豐富,擁有東北最大的養鹿場——烏蘭壩林場鹿場和石棚溝林場鹿場,全旗 馬鹿現存欄達4600多隻,以內蒙古健元鹿業集團和林源鹿業公司為龍頭的馬鹿養殖及鹿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旗的特色產業之一,鹿產品深加工和馬鹿飼養繁殖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6]

水利資源

全旗地表水資源量為2.08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為1.76億立方米。全旗有中型水庫1座,庫容7175萬立方米; 小型水庫5座, 總庫容為500萬立方米;小 塘壩工程5個;中小 灌區43條; 機井3761眼,其中: 農業灌溉機井3442眼,生活機井235眼,工業企業用水機井84眼。

科技事業

2017年,全旗舉辦各類適用技術培訓班17期,接受培訓的農牧民達2000人次。年內簽訂技術合同4項。[1]

教育事業

2017年,全旗普通中學8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27所,幼兒園117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628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6439人,初中在校學生9189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026人;小學在校學生19662人;幼兒園在校學生7240人。初中和小學入學率均100%。[1]

文化事業

2017年末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

2017全年組織春節元宵節期間文體活動18項,消夏廣場文體活動22項,蘇木鄉鎮、街道文體活動40餘次,組織專業團體和協調本土遼史專家,進行契丹遼文化題材的詩詞創作400餘篇,編排契丹歌舞10餘個。組建180人的契丹文化方隊,編排具有遼文化特色的表演,在全市那達慕活動開幕式及全市旅遊拉練會上進行了展示。[1]

醫療事業

2017年末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7所,病床1758張,其中醫院1084張。醫療衛生機構人員1387人,其中職業醫師704人。[1]

體育事業

2017全年組織大中型全民健身活動達15次以上,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2期,新增體育彩票銷售網點10個,組織人員培訓7次,共70餘人參加培訓。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迎新春中國象棋、橋牌、複式對調、桌球、網球、羽毛球、秧歌、游泳、千人長跑等9項比賽活動,參賽人數1萬餘人次。4月份舉辦了第二屆「旗長杯」中小學生足球賽、桌球、足球啦啦操、高中籃球賽。參加市級排球、足球比賽三次,分別獲得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的成績。[1]

社會保障

2017年,全旗就業人員達到22.4萬人,增長1.6%。舉辦創業培訓班9期,學員303人,成功創業198人,帶動就業崗位669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50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6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8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90人。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勞務收入5億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2筆,金額915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1%。

2017年末養老機構21個(包括敬老院14個、民辦養老機構6所、公辦養老機構社會福利中心1所),床位數1873張,收養各類人員 642人。全旗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399人,發放供養資金747.5萬元;發放8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458.094萬元。

2017全年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61900人,下降0.8%;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2282人,增長15%;離退休職工及遺屬參加離退休費社會統籌發放16417人,增長6.6 %,其中退休15504人,遺屬913人。全年養老金收入43876萬元,增長55%,發放職工養老保險金41827萬元,增長13%,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6028萬元,增長22%。職工參加醫療統籌26573人,增長2.3%;城鄉居民參加醫療統籌273366人。[1]

環境保護

2017全年城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81.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0.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1.9微克/立方米,以上污染物年均濃度值均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中所規定的濃度限值。

2017全年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面積0.8萬畝,社會義務造林植樹和四旁植樹7.5萬畝,重點區域綠化3.7萬畝。完成水土保持14萬畝,節水灌溉總面積50萬畝。

2017全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上年的90%提高到9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1.1%提高到34.5%。[1]

安全生產

2017年,全旗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6起,同比下降64.7%;死亡5人,同比下降70.5 %;受傷2人,同比下降80%。 道路交通領域共發生事故3起,同比下降75%;死亡2人,同比下降84.6%;受傷2人,同比下降80%;工礦商貿領域共發生事故3起,同比下降50 %;死亡3人,同比下降50%。[1]

人民生活

2017年,全旗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829元,增長9.0%。全旗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6273元,增長8.6%;全旗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222元,增長8.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475元,增長8.2%;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009元,增長15.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OflDmwBmyVoG_1ZaE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