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災有多可怕?逼得李世民生吃蝗蟲,為何現在很少看到?

2020-02-13     君山梵靜


自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人們就離不開食物。自從人類有了農業,我們更加是和天作鬥爭。地球並不是平靜的,各種自然災害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就拿我們最可怕的地震來說,地球平均每天振動上百次,只是許多是微小得我們沒有感受到,等到我們感受到了就成災害了。

除了地震還有颱風,海嘯,沙塵暴,乾旱等等這些都是自然災害。當然也有動物界的災難比如白蟻這類有害生物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破壞。

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農業發源地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多年以來年來我們一直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對著自然有提高的要求,古人經常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從西周時期的祭祀,到唐宋時期登頂泰山,封禪祭祀。

這些活動中都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祈禱在這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運昌盛。中國作為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耕地和降水分配不平衡。北方耕地多,水資源少,南方耕地少,水資源多。

動不動就是旱災澇災。黃河水患也是在近幾年才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而農業又是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皇帝就非常重視興修水利灌溉工程,傳播農業耕種技術,總結改進前人經驗。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中國才行的,獨具特色的中國農業精耕細作,鐵犁牛耕的小農經濟模式。也正是有了農業的強有力支持,才有了華夏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文明

蝗蟲的可怕之處

其實在中國古代農業歷史上,除了旱澇和水澇災害最為常見,還有一種災害也是屢屢出現在歷史文獻資料中,只是近代比較少見而已。這種農業災害就是——蝗災。你沒有聽錯,就是蝗災,主要是由於蝗蟲這種生物引發的,蝗蟲在一些的地方它又叫做"螞蚱"

蝗蟲大量吞食農作物,導致農作物減少產量甚至是顆粒無收!蝗蟲是十分擅長於跳躍的,並且它還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這就有利於它的移動和逃跑,這又增加了農民對它捕殺的難度。蝗蟲會跳會飛,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其他生物的骨骼都是生長在身體的內部,它的骨骼生長在它的外部。這層堅硬的外骨骼就像一件盔甲一樣保護著它。除此之外,它的鋸齒形狀的腳既是有利於吞食農作物又是有力的防禦武器

最令農民可怕的是它的那雙咀嚼式的嘴巴,這個嘴巴在老百姓的眼睛裡那是比他們手裡的鐮刀還可怕的利器。不管你是稻米的莖葉還是小麥的莖葉通通逃不過它這雙無所不吃,風捲殘雲的咀嚼式的嘴巴。

歷史常見而今天少見的蝗蟲災害

可能現在的人們已經很少見到蝗蟲了,就更不要說是蝗災來臨的可怕景象了。今天的我們雖然已經不太可能見到蝗災的可怕,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資料和影視作品窺見一斑。

古代蝗災有多可怕?逼得李世民生吃蝗蟲,為何現在很少看到?

歷史資料是最客觀直接的描述,我們知道唐朝是中國古代的巔峰時期,可就是在這樣一個巔峰時期發生過兩次蝗災。

一次是我們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為了消滅蝗蟲,我們的唐太宗皇帝那叫一個身先士卒,在視察期間抓起一隻蝗蟲就往嘴裡吃。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這麼說唐太宗皇帝也許是這世上第一個吃螞蚱的人了。

另外一次是在唐朝最為鼎盛的時期也就是唐玄宗時代,這次的蝗蟲災害讓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去拜神祈禱,玄宗皇帝也在災情和百官的脅迫下不得不頒布了"罪己詔"幾經折騰最後還是在當時宰相姚崇的指導下才開始了有效的蝗災治理。

除了大唐時期有蝗災,在明朝也是有的,當然正值多事之秋,又遇到蝗蟲災害,地方官無奈只能夠拿出抵禦金朝的重武器大炮來轟炸蝗蟲,可惜效果甚微。通過這些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蝗蟲災害是十分頻道常見的,不管你是大唐盛世,還是大明帝國在這些蝗蟲面前都是捉襟見肘。

古代處理蝗災的方法

中國古代是蝗蟲災害幾乎是每隔十年左右就會發生,這樣的頻繁理智的古代人民也就一定會想出一些相應的方法。其中最最常見的便是拜神祈禱,在科里不發達的古代這個方法也許就是萬能的方法了,當然這是不科學的。但是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捕捉之後再焚燒。

近現代蝗災減少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近代中國蝗蟲災害少見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關於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在為我國農業發展防治蟲災中有這樣一個人對減少消滅蝗蟲災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我國著名的農業生物學家——馬世駿。早在全國還沒解放的時候他就在美國獲得了昆蟲生態學的碩士學位,在五十年代初期他和一批留學回國的專家就接手開始研究解決困擾我國千年的蝗蟲災害問題,保證農業生產。

馬世駿的團隊開始了實驗室實驗研究數據分析,田間實際操作,具體實踐,發現了蝗蟲災害爆發的原因。找到了原因就好對症下藥,他們一方面通過現代的化學技術和生態生物技術減少蝗蟲的數量,一方面通過工程方法減少有可能發生蝗災的地區,通過幾十年的全國上下大規模的多管齊下這才使得幾千年的蝗蟲災害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新世紀,我們國家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蟲災,應用飛機噴洒農藥這是最有效大規模消滅蝗蟲災害的方法。雖然直到今天蝗蟲也沒有被我們消滅,甚至有的草原地區還會發生蝗蟲災害,可是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資金,技術和能力來應對災害,所以歷史上屢屢出現的大規模蝗蟲災害在今天已經很少見到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仍然還會爆發大規模的蝗災,但這樣的事件在我國已經成為了歷史事件,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力的強盛,這才保證了我國農業年年連續增產,這又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NnMSXABgx9BqZZIkUS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