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陵在西陵的位置
慕陵平面圖
清慕陵是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與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合葬陵寢,位於河北易縣清西陵西側,昌陵西南15公里處的龍泉峪 ,建於道光十二年到十六年(1832-1836年)。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道光皇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
咸豐皇帝生母、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
清乾隆皇帝後,清朝皇帝陵寢要按西陵、東陵的昭穆次序依次選址,父葬於西陵,子要葬於東陵,道光皇帝的陵寢按制應建於東陵,但道光皇帝在東陵的陵寢竟出現了滲水情況,並把已經下葬的孝穆成皇后的棺槨浸濕了,道光皇帝十分氣憤。為此,在西陵另覓吉地,重建自己的陵寢。道光在西陵建陵寢的做法違背了乾隆一東一西交替建陵的祖令。
陵寢有三位皇后陪葬,分別是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其中孝全成皇后是咸豐皇帝的生母。
慕陵第一座建築是五孔橋
在五孔橋上可看到大概二百米外的龍鳳門
慕陵在清東陵、清西陵中,規制比較特殊,基本上不遵從祖陵制度,簡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規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沒有方城和明樓。
道光在位30年(1820-1850年),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據說他曾穿著打著補丁的褲子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經三次洗滌不更換。
慕陵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慕陵以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燙蠟後褐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慕陵沒有聖德神功碑和石像生,直接就是龍鳳門
龍鳳門
龍鳳門介紹
龍鳳門左右分別有下馬碑和井亭
慕陵神道最南端是一座五孔橋,因為鴉片戰爭的失敗,道光帝"愧對祖宗"、"愧對天下百姓",遂下令取消了歌功頌德的聖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五孔橋之北即龍鳳門,與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龍鳳門以北建有下馬碑東西各一座,神道碑亭體量較小,石碑正面刻有宣宗諡號,背面按照道光的遺囑,刻有咸豐帝親自撰寫的記述宣宗一生事跡的碑文,這在清陵中絕無僅有,其實是兼有聖德神功碑的作用。
過龍鳳門是碑樓
右側有神廚
前方是三孔石橋
三孔石橋前面是隆恩門
從隆恩門回望碑亭和神廚
慕陵建是由寵極一時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選址時吸取東陵寶華峪陵寢滲水的教訓,選擇了高平之地龍泉峪。並根據 "總以地臻全美為重,不在宮殿壯麗,以侈觀瞻" 的宗旨、鑒於地勢的限制、道光對慕陵的建築規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築規模顯著縮小。裁撤了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等大型建築。
該陵設計上更加刻意求簡,僅有建築27座, 占地45.6畝, 比泰陵縮小近80畝。
前面是隆恩門
隆恩門
隆恩門上門釘橫縱各九
道光認為,地宮浸水,可能是群龍鑽穴,龍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龍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會在地宮裡吐水了。於是便在西陵中用金絲楠木雕成許許多多的龍,布滿天花藻井,造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氣勢。因此慕陵的隆恩殿別具一格,不僅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都有龍,而且梁枋、雀替,全是楠木雕成的游龍和蟠龍,表面都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殿門一開,楠木香氣便會撲鼻而來。
過隆恩門是隆恩殿
慕陵隆恩殿均用金絲楠木建成
隆恩殿前丹陛豪華精美
隆恩殿全殿無彩漆,均為金絲楠木本色
精緻的金絲楠木雕刻
廊柱
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干擺的做法;用精巧別致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尤其令人驚嘆的是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造價驚人,加之兩建一拆的經歷,道光兩次建陵耗白銀440萬兩,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東配殿
西配殿
慕陵是一座木雕藝術的殿堂,以精湛的楠木雕龍聞名。慕陵的三座楠木殿不施油漆彩畫,而是在楠木本色上以蠟塗燙,並用1318條楠木雕龍裝飾於天花、雀替、隔扇、門窗,僅隆恩殿就有龍1096條,堪稱龍的世界和海洋。隆恩殿內,每一塊天花板都是一件雕龍藝術的傑作。雕刻大師用高浮雕加鏤空的手法,刻成在雲霧中舞動的龍身和向下俯視的龍頭,龍頭突出平面達半尺多高,一個個張口鼓腮伸向空中,和著楠木的芳香,仿佛"群龍聚會,龍口吐香"。
隆恩殿後面是三座橋和石牌坊
石牌坊
石牌坊上的精美石雕
道光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理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咸豐)。
進入石牌後是石祭台和寶頂
石祭台
慕陵沒有方城和明樓,只有一土石圓寶頂
寶頂說明
從寶頂一側回看石牌坊
一張藍天下的慕陵寶頂照片
門票價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