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星言說 作者:星言
1
最近總有朋友跟我說,這年頭上班太憋氣了。
掙的錢不多,受的委屈不少,一天累死累活,一眼望不到頭,一年到頭忙的要死,說走就走的旅行,只能期望下輩子。
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完全不想上班,每隔一段時間,內心就湧起一股衝動:
「這麼苦逼的工作老娘不幹了,在家干點兒啥,都比現在掙錢,比現在自由!
上著996的班,卻拿不到BAT的薪水,憑什麼呀!?」
好多人羨慕我自由職業,跟我說,也想要辭職自己干點兒什麼。
是啊,這年頭,誰不想同時實現,時間自由和財富自由呢?
但講真的,這事兒需要三思。
因為大多數人的自律,根本配不上他們想要的自由。
拿我自己舉例吧。
朋友最近吐槽我,說我最近寫公號是「癲癇式」打法:
好長時間不寫一篇,更新完全隨機,毫無規律。
我點頭反省,最近的寫作狀態,的確太懶散了,說到底,還是自律性太差。
以前以為作家的生活自由鬆散,偶爾在電腦旁敲擊個些字,就能月入萬。
實際上卻是「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
那些表面光鮮自由,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然而我,好像根本當不了苦行僧。
有多少人,上一秒發誓要自律,下一秒在各種碎片化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上一秒對自己說努力,下一秒又拿起了手機。
自律這事兒,真的太難了。
2
我也曾羨慕村上春樹,想成為和他一樣的小說家。
可是,羨慕人家的牛逼,卻學不來人家的自控力。
村上春樹每天四點半起床,頭腦最清醒的時間寫作,一寫就是五六個小時。
每天下午雷打不動去跑步一小時,每天十點之前準時睡覺。
每天規定自己,必須寫出十頁稿紙的字,寫不出來硬寫也要寫,就是為了保持寫作的慣性。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自律生活,人家堅持了三十多年。
老天啊,讓我堅持30天都難!
我也不是沒有努力過,一開始,我也是信誓旦旦地給自己制定過每天的寫作計劃。
比如,早上六點起床,九點之前寫完兩千字,上午完成今天的寫作任務;
比如,每天要去健身鍛鍊兩小時;比如每天晚上十點準時睡覺,不玩手機;
比如,每天下午屏蔽手機兩個小時,認認真真看書。
結果呢?然並卵。
我每天的心路歷程都是:
昨天和朋友聚會晚上熬夜了,第二天晚起一點兒也沒什麼吧?
昨晚沒睡好,狀態不佳,賴床兩小時也沒什麼吧?
打開電腦準備寫文章的一瞬間,看到了一個八卦,追追新聞就當積累素材了吧。
看一眼手機,別錯過什麼新消息,哎呀,那就順便再看一眼微博豆瓣抖音吧。
有點兒渴了去弄點喝的,有點兒餓了去搞點兒零食。
然後幾個小時過去了,word定格在空白頁,除了標題,一個字都沒寫。
要麼有事兒出門,半天時間報廢,晚上回來以後只想躺平,先不寫了吧,明天再說。
反正呢,只要不用打卡,只要沒人管,人總能給自己找到各種各樣拖延的藉口。
再後來,越拖延越不想寫,越不想寫越沒有狀態,越沒有狀態越拖延。
然後惡性循環,哪怕這一天並沒有什麼事兒,也很難逼自己堅持寫下去。
所有的東西都有慣性,懶散是慣性,自律也是慣性,就看你往哪個方向走。
很多時候,所謂的自由,最後反而變成了拖延和懶惰的藉口。
自由誠可貴,自律價更高。
有些時候你看似自由,其實效率還趕不上從前的「不自由」。
朋友,如果沒有嚴格的自律能力,辭職前,我勸你一定三思。。
3
我時常聽到一句話,說假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但我覺得這句話後面,應該有一個補充:只針對自律性強的人。
對於那些有自制力,對生活有規劃有要求的人來說,假期的確能讓人增值。
但對於那些沒有自制力的人來說,假期反而給懶惰和空虛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有人通過一個長假,突飛猛進脫胎換骨,有人則在長假的慵懶中,被人彎道超車一落千丈。
忙碌生活中的假期如此,自由職業的「長期假期」更是如此。
以前上班的時候,偶爾自己休個假,那叫忙裡偷閒美滋滋,很珍惜也很期待。
而現在隨時可以給自己休假了以後,對旅行反而少了很多期待,失去了某種幸福感。
人就是很矛盾的生物,一方面想要衝破束縛,一方面又需要某些束縛,讓自己不至於完全脫軌。
很多時候,在單位效率不高的人,回家以後效率會更低。
在別人的管束下,依然摸魚依然偷懶的人,沒有人管理的時候只會更糟。
說到底,人的本質就是陀螺精,不抽不會動。
大多數人的潛在習慣,是懶和拖延,缺少硬性的規定和約束,根本不可能自律起來。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說的特別有道理:
「無止境的放鬆,只會讓人更加懶惰疲憊,每天上發條般有節奏的繁忙,反倒令人精力充沛。」
深以為然。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追求所謂毫無壓力的自由,跟自廢武功差不多。
4
我一直覺得,自律可以跟獨處,暴富等詞彙一起,列為現代人幾大老生常談的話題之一。
自律這件事兒,是每個人都懂,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東西。
是講大道理勸別人容易,放到自己身上分分鐘掉鏈子的東西。
是口嗨容易,實踐起來要命的東西。
很多人說,自律太難了,總是在壓抑自己的慾望。
但恰恰相反,自律不是在壓抑慾望,而是平衡你的慾望。
《少有人走的路》里,作家斯科特派克說:
「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
是的,所有的欲求不滿,所有的焦慮煩躁,都能在自律中得到救贖。
自律才是一切的良藥,做不到自律,就別談什麼自由。
歸結到生活中其實就是:
說要學習的時候能立刻學習;
定好了工作計劃能按頭實施;
說好了今天不熬夜,就不會在床上一遍遍刷手機;
決定了要控制飲食,就能馬上放下筷子;
想要專心致志的時候,能隨時放下手機,
僅此而已。
這世界根本沒有懶洋洋的自由。
哪怕你含著金湯勺出生,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賴在床上無所事事,仍然有錢花,但那樣的你,只會感到寂寞空虛,對生活越來越失去熱情和動力。
所謂越閒越喪,就是這個道理。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什麼是自我主宰?
說白了,就是不會肆意發泄和揮霍,而是理智地控制自我。
當你對自己的生活節奏有了足夠的操控感,對未來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規劃,建立了足夠安穩的內心秩序後,你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有時候,忙碌並不真的累人,無所事事才真的累人。
看起來時間充沛的人,並不一定自由,能駕馭時間高度自律的人,才能是真的自由。
- END -
作者簡介:理性雙魚女,海歸傳媒人。揭穿人生真相,書寫暖心生活。出版書籍 《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微博:星言說 微信公眾號:星言說 (id:xingyanspeak)
《酸葡萄效應吧》
為什麼態度友好的同事一夜之間變得異常冷漠?
為什麼總有人對你吹毛求疵?
為什麼你簡單的一個網絡回復卻惹來眾多惡意謾罵?
為什麼表面對你熱臉相迎的人,卻在背後對你惡語相向?
看日本心理學大神榎本博明
教你洞察社交關係中那些無從揣測的惡意心理
學會從無意義的人際糾紛中全身而退
加微信:shiyongpai188,即可領取電子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6NpJW0BJleJMoPM1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