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後,兜媽身邊的很多家庭都有了第二個孩子,這些寶媽們經常感嘆:都是同一個媽養大的,二寶比大寶精明太多了!
二寶更會討人喜歡?
朋友麗麗家裡有兩個女兒,姐妹倆年齡差的有點多,大的8歲,小的才3歲,麗麗說,他們的性格也相去甚遠。
姐姐看起來比較冷漠,不愛說話,見人都不願意打招呼;妹妹卻開朗外向,見誰都笑,還擅長撒嬌,非常討人喜歡。
有一次,麗麗覺得喉嚨不舒服,吃飯的時候忍不住咳嗽,妹妹發現了,就主動過來摟著媽媽親,還說:媽媽生病了~妹妹好心疼~妹妹不要媽媽生病~
妹妹的話說得麗麗心裡暖暖的,但姐姐卻好像一點都不在意,就照常吃飯,後來麗麗咳嗽多了,姐姐才說:都咳成這樣了,還不吃藥嗎?也不去看醫生,哼!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妹妹比姐姐更貼心,但事實並非如此。
妹妹說的話是很貼心,可都只是表面功夫,說完她自己就忘了;
姐姐卻不一樣,雖然語氣生硬,她卻一直記在心上,上學前會提醒媽媽:「要記得去醫院!」放學後又問:「去了沒?買藥了沒?」
麗麗雖然能感受到大女兒的愛,但總是忍不住想:要是姐姐能表現地熱情一點,像妹妹一樣就好了,以後走上社會也不容易吃虧啊。
老二有戲精天賦?
還有一個朋友倩倩,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她家裡是一對兄弟倆,年齡只差一歲多。
那天,倩倩正在廚房收拾,兄弟倆就在客廳里玩耍,她偶爾就回頭看一眼,卻看到弟弟「戲精」附體的一幕。
哥哥正在專心地看著積木;弟弟在一旁看著,突然衝上去,把積木推倒,搶了幾塊好看的,自己玩去了。
哥哥氣得不行,想從背後抱住弟弟,再搶回積木,卻被弟弟踢了一腳。
弟弟眼看哥哥就要搶回積木了,順勢往地上一躺,哇哇大哭,嘴裡還叫著:媽媽,媽媽,哥哥欺負我!
要不要倩倩目睹了全過程,她真的不會相信先動手的是弟弟。
出生階梯效應是怎麼回事?
很多家庭里,二寶看起來總是更活潑、更精明一點,這意味著二寶更聰明嗎?兩個孩子之間的不同,是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嗎?
其實並非如此,出生順序對孩子的影響和孩子想的並不一樣。
美國的研究者調查了4.3萬寶寶的家庭,結果發現,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智商更高,平均比弟弟妹妹高出3個百分點,但弟弟妹妹會更有挑戰和拼搏的精神,善於與人交往。
這就是所謂的「出生台階」效應。
都是同一個娘胎里出來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呢?
1.父母的教養
有句話是這麼說:大寶照書養,二寶照豬養。
在生養第一胎的時候,媽媽們肯定都是小心翼翼,參考各種前人的經驗,飲食起居都有嚴格的標準條例,生怕把孩子給養壞了,
但到了老二,這些條條框框就全沒了,懷孕時的忌口不存在了,胎教什麼的都隨心所欲。
可沒想到,老二出生的時候卻白白胖胖的,比老大還重呢。
還有後天的教育上,老二的待遇也不如老大了,吃的穿得全撿老大生下的,只要他能吃能睡,就沒毛病。
其實「照書養」和「照豬養」,只要有愛,就沒有問題,只是因為媽媽經過了歷練之後,沒有了焦慮緊張,變得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對於二寶來說,沒有了從媽媽身上感受到的焦慮,他就會有更多的安全感,不會那麼的緊張和害怕。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二寶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可能就會在有意無意之間製造一點狀況,表現得另類一點,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2.孩子的感受
大寶總是自帶光環的,生下來的時候,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於是全家的關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獨寵他一人。
但二寶降生以後,全家人的注意力就會從大寶身上移走一部分,大寶是被迫和二寶分享家人的愛。
如果沒有給大寶做好心理建設,他可能就會有一種創傷性的體驗,內心痛苦。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寶就會努力去奪取家人的注意力,因此大寶就會有比較高的成就動機,想去做好一件事,不過他們的控制欲也比較強,有權利慾。
對於二寶來說,他從一出生開始,就要和大寶分享父母的愛,為了獲得更多關注,二寶通常更懂得討父母的歡心。
而且大寶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遙遙領先的競爭者,所以二寶必須拿出很強的拼搏意識,才能努力爭取父母的關愛。
雖然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樣,但這種「出生階梯」的效應是存在的。
但不管是大寶、二寶,不管是教育方式怎麼樣,孩子始終是父母的心頭肉。
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像陽光一樣,孩子們一起分享陽光,並不會一個多一個少。
看著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打鬧,相愛相殺,相互扶持,那種平凡又溫馨的場面,會是父母最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