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31)
《真理的前提》
我們認為真理是高於神的絕對存在,神至多是真理的化身,而真理是不變的、永恆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寶,我們不但堅信有這樣的法寶存在,我們還無比的崇拜真理,我們更堅信,通過人的努力,我們終究一定能夠找到真理。

儘管真理的含義被各種主義和人們的各種追求所稀釋,但真理的概念依然存在,我們無時不刻不在指望著一朝之下找到真理,然後人們便一勞永逸地享受著真理的福利,在永恆真理的指導下幸福地生活。真理存在於某處,我們只要以挖礦的方式,就可能把它挖掘出來;我們更相信真理在儀器下、在試管里、在算式中、在科學追究的艱深之處;我們還相信真理在人的行為實踐中、在活動方式里、在無數試錯之後的正確里……真理在哪裡?我們想像著它某一天會不期而至,與我們迎頭相撞,人類的真理情結已經形成了N多年。
我們對真理的渴望是確切的,但真理的概念卻是模糊的。真理似乎是正確的道理?是表象後面真正的原理?是推動現象世界的力量?是左右著我們的那隻無形的手?不過我們無論如何給真理下結論,真理都與人的自身存在關係不大,真理不但是客觀的,甚至是絕對的,它是生成一切、改變一切、主宰一切的終極理由及相關原理。我們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找到真理並服從真理、遵循真理的指示去生活。真理距我們有多遠,我們難以估計,但真理在我們自身以外,這可以肯定,要不然為什麼我們要千辛萬苦去尋找真理?

我們在追求真理的時候,很容易就忽略了真理的前提,真理的前提是什麼?是誰在迫切地需要真理?除了人,除了我們,誰還需要真理?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它們需要真理嗎?它們本來就在真理之中,它們從來沒有離開過真理。而我們人則不同,我們在漫長的精神跋涉中,早就已經不知不覺地疏離開真理,我們深知自己在謬誤中去得太遠。這說明,真理的前提是我們,我們需要的是適用於我們的真理,絕非適用於花鳥蟲魚的真理,也不是理論中的絕對真理。我們需要的是利於我們達到目的的理由,我們需要的是讓我們不再迷茫、不再走錯路的道理,我們需要的是讓我們生活得到幸福愉悅的保證。滿足這些需要就是我們最渴望得到真理的目的,真理的前提就是我們的需要,否則,獲得真理有什麼意義?

要滿足我們的需要,肯定不是存在於外部的一種固定的方法或者某類原理,真理在於我們的願望與所達目的的最佳的契合,真理就是讓我們直達目的的最好的方法。真理在哪裡?真理就在我們自己身上,真理就是我們對於一切事物的最佳選擇,真理就是我們自身與存在的無縫對接,真理就是符合存在本質的行為指南。
我們再也不能忽略真理的前提,沒有前提的真理是毫無意義的。(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書名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