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合一的古建築,省文物保護單位,廣東懷集懷城文閣

2020-02-06     視覺秀旅遊

文昌書院,又名文昌閣,位於廣東省懷集縣城東1公里的綏江北岸,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建成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該建築於清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年間曾重建或修繕過。五十年代初,作為書院的附屬建築全部被拆毀,僅存文昌閣。1991年7月,文昌閣的附屬建築按原樣開始重建,文昌閣亦同時修葺一新。2008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公布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 懷城文閣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書院為當年懷集縣令謝君惠倡建,占地面積430平方米,建有北門、庭院、正堂、廂房,屬中國傳統式的四合院建築,山門兩側有觀闕、楹桂、石鼓;進入山門是一道木影壁,其後是前院,正面石壁上嵌有太極八卦、洛書、河圖;穿過左右側良廊,步上幾級石階便是正堂和兩側之廂房;繞過正堂後門的木雕屏風,即抵後院。文昌閣就座落在後院正中。


書院坐東向西而建,前有書院,後有文塔,五層六角形塔體直插雲天,似文星拱照之巨筆,如鎮守河道之大將。平面布局是坐東向西,建塔宗旨是鎮鎖一縣河流傾瀉,為興人才而聚財氣,寓懷集人才輩出,繁榮昌盛之意。建成時總稱懷集文昌書院,因院內有塔,也稱懷集文昌塔。歷三百八十餘載滄桑,是祖先留下的一件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文昌塔高約25米,共分為5層,從底層開始都是六角形,牆厚53厘米,門口寬內為 1.l米,外 l.11米,高2.9米,門側牆厚66厘米;六個牆角每個內長3.15米,外長3.9米。正門頂上有"梯雲"二字。第二層至第四層正面均是方形或棱形窗口,上方依次寫上"得祿""桂籍""參天"字樣,最頂層窗口是圓形的,上方有"文閣"二字。每層均建有瓦檐,檐下面都描繪著各式各樣的圖案,還雕有蓮花瓣,以裝飾塔身。塔內繪有鍾馗、仙女等圖畫。塔頂似圓錐式,瓦脊坡度基本上是垂直向下延伸,頂部鐵桿上安裝有葫蘆狀的瓷塔剎。原為兩個"葫蘆"的,據傳某年一國民黨軍官為顯示威風,舉槍射擊而打掉了一個。塔頂六個角都裝有"翹手"(卷草),工藝較為精巧,使文昌塔顯得雄偉壯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qptGHAB3uTiws8KaX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