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除了吃月餅,你還知道剝鬼皮和燒火塔嗎?

2019-09-12   文藏

一輪圓月寄託著在外拼搏的中國人渴望歸家的情感。在中秋佳節這個團圓的日子,祭拜月亮的傳統由來已久。

月亮

太陽屬陽,月亮屬陰,人們在拜月時寄託上自己美好的願望,待嫁的姑娘會祈求尋覓到一個好夫婿,父母會為祈求家中孩子健康乖大,讀書的人祈求學業有成,生意人祈求生意興隆,經常外出的人求得出入平安。


月亮

拜完月,一家人坐在庭院中泡上工夫茶,吃月餅,賞月聊天,和樂融融。不過有些地方可不一樣。任何事情的出現都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

芋頭

比如在清乾隆《潮州府志》記載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過中秋,當晚一定要吃上有殼和有皮的果實,如柚子丶花生丶香蕉和柑桔等,說是 "扒鬼皮" 。

芋頭

這個來歷最早要追溯到元代。元朝後期,朝廷腐敗,搞得民不聊生,故而引起到處農民揭竿起義。元帝為了恐固他的統治地位,實行 "三個十" 的政策: 即每十戶編成一保,指定保長一人,假如保內一人犯法,十戶連坐, 禁止民間私藏利器,規定十家人共用一把菜刀; 規定每十戶由一個元兵進行監視。由於這些監督的元兵有恃無恐,便胡作非為,百姓受盡欺凌。於是百姓一有機會就行刺元兵,並把他們的軍衣扒下來,洗乾淨後留著化裝備用,這一舉動當時就被稱為 "剝鬼皮"久而久之,剝鬼皮就變成殺元兵的代名詞。致使元兵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

芋頭

有一次中秋節,農民起義軍首領通過送月餅暗傳"中秋夜男女老幼一齊動手殺元兵"的通知,結果當晚殺元兵的場面十分激烈,殺敵無數,並都扒了鬼皮。

元兵

而到了以後每逢中秋團圓之夜老百姓都要吃有殼有皮的果實,並邊吃邊叫 "扒鬼皮"。這樣就會使元兵陰魂聞風喪膽趕忙跑開,不致於作祟。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這種習俗便一直流傳至今。

芋頭


而另外燒火塔是古人過中秋節的又一大儀式。搭的塔子用碎瓦片,最高也不過人的頭頂,燒的是柴草和稻草。相傳,元兵占領潮州後,實行三家一保的聯戶制,每三戶供養一個元兵,規定晚上不得關門,元兵可隨意到哪家睡覺,新媳婦的初夜權也先給元兵。百姓忍無可忍,相約中秋夜以燃煙堆、燒火塔為號,起兵造反。


元人

在現在的一些村鄉地域寬廣的地方,人們還會在那裡燒塔或者燃煙堆。

燒火塔

孩子們在村裡頭撿來瓦片、磚頭,有經驗的大人們把這些東西搭成塔狀,各家各戶會在家中拿來一些乾草柴片填充到塔里,等到大家祭拜完月亮,來到廣場圍起來,點燃塔內的東西,大家歡呼著,小孩更是激動,手舞足蹈,時不時往塔里扔上一把鹽巴,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火勢燒得越旺越高,寓意著來年鄉里人運勢越來越好。


燒火塔


月亮


對於很多的傳統的東西,剝鬼皮,燒火塔,繼承了下來為了中秋夜晚的增舔了一些有趣的活動。不過話說回來中秋節是我們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而對於古人而言這不僅僅是節日,更是對元人對他們統治火辣辣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