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鄭佩佩男友,不認親兒子,亦舒的半生比她的小說更精彩

2019-11-08   平行侃娛樂

【作者:小姐姐葉公子】第181篇

期待每一位讀者的關注和點贊,感恩。

早期的女性作家中有兩個人最知名:亦舒和瓊瑤。

這兩位都是寫言情,一個霸占台灣市場,一個稱霸香港文壇。

二者毫無交集卻有諸多相似之處。

瓊瑤和亦舒,一個愛上自己的老師,又搶了別人的老公;一個則搶了閨蜜的男友,還不認親生兒子。

兩個大才女的小說,曾霸占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在她們構造的小說江湖中,我們感受到愛情、青春和撕心裂肺。

雖然這兩位在文壇並駕齊驅,但亦舒卻直接諷刺瓊瑤道:她的東西是給小女生看的,提了都多餘

今天,我們專門聊聊亦舒,聊聊她比小說更精彩的人生。

——葉公子留

01

亦舒筆下的女主角都帶著濃烈的個人特色,自尊自愛、精明睿智,既像火焰一般炙熱,又如水流一般冷靜。

自古說酒品見人品,對一個小說家來說,她筆下的人物或恰是她生活的折射。

亦舒,原名倪亦舒,乳名阿妹,是大文豪倪匡的妹妹。

亦舒家的籍貫是浙江寧波,但她卻出生在香港,5歲時才跟隨家人定居香港。

亦舒自小記憶力驚人,看過的名著經典都可以說個八九不離十。

儘管很聰明,但亦舒卻不太喜歡念書,因此經常被老師罰站,為了應付老師,她總是會在開學前就將整本語文書背下,以此來應付老師的檢查。

恰是她這種「不太愛學習」的方法,讓她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十歲時,她就已經飽覽群書,頗有個人見地了。

再加之,大作家古龍、金庸都是她哥哥倪匡的好友,亦舒沒事兒就愛跟他們屁股後邊跑,環境對她的影響也頗深。

在哥哥倪匡的提點下,亦舒在14歲時就已經開始提筆寫小說,而且她寫的東西連倪匡都頗為欣賞。

15歲時,亦舒就已經出了自己的短篇小說集《甜囈》,同時有報社和她約稿連載,像《中國學生周報》這樣的知名報紙也時常發表她的文章。

不幾年,亦舒就成了香港的「大文豪」,倪匡提起妹妹亦舒頗有得色,曾和金庸等好友笑侃:

我們家阿妹現在可出息了,很多出版社為了和她約稿都找到我這裡來了。

因為家裡只有這一個女兒,從父母到哥哥倪匡以及金庸、古龍等都頗為寵溺她。

小時候的亦舒就如小公主一般長大,脾氣很大,不太懂得忍讓。

就連報社的編輯們都知道亦舒脾氣大,輕易不敢催稿,實在沒辦法了才敢給亦舒打電話。

亦舒大小姐的威名在香港的各大報社廣為流傳。

02

早期的亦舒是人人羨慕的對象,家裡的么女又受寵愛,還早早的成了大作家,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孤傲。

鼻孔朝天的亦舒雖然自帶「我不好惹」體質,但仔細觀察或能發現她骨子裡帶著的自卑。

這種自卑多數來自外貌的影響,和身邊的很多名媛小姐們比,亦舒長的並不出色:大圓臉、單眼皮、塌鼻樑、厚嘴唇,繼承了父母身上的所有缺點。

少女最敏感時期,她總是疾言厲色的像個刺蝟,高昂著頭急匆匆而過,多數時候是想掩飾這種心理上的自卑。

或許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她小說中的女主角大多都是絕色,美貌、冷靜而睿智,都是顏值當道的大美女。

亦舒在《玫瑰的故事》中這樣描寫女主:

長大後的玫瑰,打扮得高貴大方,連吐口香煙也特別嫵媚,女人與煙比憂鬱更憂鬱,若有所思般的傻女人、等愛的女人、勾魂的女人,如斯的美麗,真的如戲中對白所言「美麗過美麗」。

每一句都好似亦舒對長大後的自己那殷切的期望。

從小備受寵愛,早早就出名,亦舒的人生起點很高,所以她非常討厭「輸」這件事。

但偏偏在念書這件事上,亦舒就沒贏過,理科爛的一塌糊塗,讓她非常有挫敗感。

亦舒17歲中學畢業時,就再也不願意去念書了,任憑哥哥倪匡和父母怎麼規勸都無濟於事。

父母的思想還停留在老一輩,問她:「不念書考大學,以後你怎麼養活自己?

她鏗鏘有力的回駁道:「我寫小說就能養活自己!

父母和哥哥無法,只能任憑她折騰。

倪匡的好友金庸正在為《明報》招聘記者,就邀請亦舒去了《明報》就職。

在《明報》工作期間,她倒是一點都不嬌氣,可以專訪明星,也可以出去跑新聞,晚上還能寫專欄和雜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亦舒的性格在這時已見雛形:任性洒脫又固執,只要她認定的事必定要去完成,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說法。

因為她不喜歡「輸」,她喜歡贏,贏得事業,贏得掌聲,贏得誇讚。

後來,她的這些性格在感情中也頗為突出。

03

17歲的亦舒剛剛進入《明報》工作,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畫家蔡浩泉。

這一年,蔡浩泉也才19歲,空有一身內斂的才華卻生活窘迫,窮小子和才女的搭配頗有幾分亦舒筆下愛情的味道。

當時的蔡浩泉經濟上頗為拮据,於是和5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租了一間小屋子做工作室,幾個年輕人有時畫畫有時寫作,頗為合拍。

亦舒時常去這間小屋子裡玩耍,男孩子們對「大文豪」亦舒早已久仰大名,能這麼近距離的玩耍,自然欣喜若狂,無不對她熱情有加。

唯有蔡浩泉,一直對她不冷不熱,興趣不大。

女人啊,骨子裡都帶點「犯賤」特質,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想征服,特別是亦舒這種「很想贏」,從不想輸的性格,更為明顯。

為了能「征服」蔡浩泉,17歲的亦舒放下面子,毫無顧忌的開始撩撥蔡浩泉。

沒多久,蔡浩泉就再也無法裝作冷酷的樣子,成了亦舒的獵物。

剛在一起沒多久,亦舒就和家人宣布要結婚,但卻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因為蔡浩泉家確實太窮了,一點都「配不上」亦舒。

但亦舒卻以死相逼,甚至背著父母家人和蔡浩泉在尖沙咀的一家飯店擺了酒,請了身邊的朋友們,就結婚完畢。

就如亦舒在《喜寶》中說:

我曾經被愛過。我想,是的。他們都愛過我,再短暫也是好的。

短暫激情的愛並沒有持續多久,兩人之間的矛盾逐漸爆發,直到第二年他們的兒子蔡邊村出生後,尤為強烈。

大才女亦舒本是天上的星,卻為了落魄才子落到了地下,品味世間疾苦。

蔡浩泉儘管很有才,可那時的他也不過20歲,還沒開始自己璀璨的人生,也沒有很固定的收入,亦舒成了養家的那一個。

自小在衣食優厚的環境下追求精緻生活的亦舒,漸漸對這種柴米油鹽的生活心生厭倦。

爭吵,成為這個家庭每日的固定曲目。

這段婚姻,直接影響了亦舒後來的價值觀,特別是在金錢上價值觀。

若說以前亦舒是不諳世事的大小姐,那現在的亦舒則是為人間煙火所累的婦人。

後來,亦舒在《喜寶》中說: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

沒多久,兩個因為銀錢經常吵鬧的夫妻就分道揚鑣了。

兒子蔡邊村跟隨父親生活,亦舒瀟洒離去。

剛離婚的幾年,她還會偶爾回去看看兒子,但隨著她認識了電影明星岳華,就再也不想和前夫有任何瓜葛了,直接斷掉了那邊的往來。

兒子蔡邊村曾在紀錄片《母親節》中說道:

最後一次見母親,是11歲那年。那天母親買了機械人給我,一起看了電影《007》。

此後,在亦舒往後的人生中,好似刪除了這一段,再也找不到任何蹤跡。

多年後,當年的孩童蔡邊村也成了一位畫家和導演,也曾試著追問:

44歲的我,去尋找已65歲的母親,並不算太遲,因為,我有一大堆的問題要問她。

可這些問題,他始終沒有機會問出口,成為人生憾事。

亦舒始終是大文豪亦舒,是千萬人崇拜的大作家,卻永不可能成為蔡邊村的母親。

搶鄭佩佩男友,不認親兒子,亦舒的半生比她的小說更精彩

03

離婚後的亦舒,過得更加自由自在,她出版小說,寫影評,做編劇,開始頻繁和影視圈的人來往。

那時,她和著名打星鄭佩佩是好朋友,兩人時常廝混在一起,時間不久,就認識了鄭佩佩交往5年的男友岳華。

不知是因為岳華確實太帥,還是因為搶來的東西才最好,總之,亦舒無可自拔的迷戀上了岳華。

亦舒曾在自己的書《亦舒為什麼愛岳華》中寫道:

亦舒心目中的岳華,也是一個好人。一張好人的臉,好人的性格。在她心中,他的好不要說是電影界罕見的,可能也是這個世界上罕見的例子。

恰恰是因為岳華太好,才讓亦舒忍不住想要搶過來據為己有。

岳華開車去接鄭佩佩,亦舒卻毫不避嫌的座上副駕駛,到家之後,她還說自己有夜盲症,不能走夜路,需要岳華送她上樓才可以。

面對好閨蜜的男友,她卻一點都不忌諱,毫不掩飾自己對岳華的喜歡和追求之意。

隨後,鄭佩佩逐漸疏遠了亦舒,開始頻繁和岳華吵架。

這段戀情的過程比亦舒筆下的小說還要精彩,讓八卦周刊的記者津津樂道。

不久,亦舒就「贏了」,搶到了閨蜜鄭佩佩的男友,好不得意。

而鄭佩佩則遠走美國,閃婚閃嫁,為自己的後半生埋下了悲慘的伏筆。

正如亦舒自己在書中所說:

愛得太狂,就像烈火一樣很快燒完,最後只剩下灰燼。

或是因為對自身的不自信,或是因為她不信任岳華,兩人交往之後,反而沒有曖昧期愛的那麼濃烈。

亦舒很忌憚鄭佩佩轉頭再找岳華,總忍不住時時猜忌他。

岳華在《志雲飯局》上回憶說:

若是哪家娛樂周刊刊登了岳華和鄭佩佩的過往,亦舒就會用剪刀狠狠剪爛了他的西裝,最讓他恐怖的是,有一次亦舒竟然用一把刀插在他床上的心口位置。

細思極恐,不寒而慄。

這份愛,逐漸成為岳華的負擔。

而鄭佩佩雖在美國已經結婚,但婚後生活並不幸福,內心鬱悶之下就給岳華寫了一封信,不料卻被亦舒發現。

氣憤之下,亦舒將鄭佩佩的信件發布在了報紙上,不但毫不顧忌岳華的顏面,更是將鄭佩佩的家庭推向了更不幸的深淵。

在這段感情中,亦舒對「搶來的愛」始終充滿了不安全感。

她彷徨無措、愛而不得法,無時無刻不想宣示自己的主權,終於惹毛了岳華。

隨即,岳華提出分手,再也不想和她有任何交集。

甚至放言:

傷害我沒事,但是不能傷害別人的家庭,即使下跪,也無濟於事。

《志雲飯局》中,岳華自己都懷疑:「亦舒是否愛過我,我也不太確定。

或許,亦舒愛的是那種贏的感覺,那種征服的快感,那種我為女王的成就感。

分手後,岳華和亦舒再無來往。

而反觀岳華和鄭佩佩卻做了一輩子的老友,彌足珍貴。

04

亦舒在《喜寶》中說:

我並不想走,我恨他的時候有,愛他的時候也有,但我不想走。

或許,這是亦舒對岳華最深情的告白。

縱觀亦舒的前兩段感情,都如飛蛾撲火,她肆無忌憚的用愛去傷害、去搶奪、去贏,卻不得善終。

隨著年歲的增長,她的稜角逐漸被磨平,漸漸掩蓋起了身上的鋒芒。

不管是生活,還是作品,亦舒逐漸開始變得溫婉。

這或許得意益於她的第三段感情,沒有那麼多轟轟烈烈,卻安穩而平靜。

不惑之年的亦舒認識了港大教授梁先生,兩人攜手相伴,老來育有一女。

移居國外的一家人極少關注外界的紛紛攘攘,他們投身都自己的平淡生活中,只關注一餐一食,再無年輕時的狠辣犀利。

有讀者曾開玩笑的說:

亦舒師太開始安享晚年生活了,再也寫不出以前的盪氣迴腸。

而亦舒則置若未聞,再也不如從前一般疾言厲色的駁斥,只有淡然一笑。

亦舒筆下的主角愛情至上,遊戲人間,日日在尋求新歡舊愛,這個離去還可以尋求下一個。

女性無不是獨立自主、冷靜自愛的,她們在自己的生活領域裡立於不敗之地,不依附男人的享受人生。

男性則各個以自我為中心,唯利是圖,善於鑽營,他們不珍惜愛情,不值得女人信任。

亦舒用犀利狠辣的文筆拆穿這人間的善惡醜陋,在薄情的現實主義中又寄予她自己的理想愛情和追求,指明了新時代女性的生存現狀。

亦舒的生活如小說,而她的小說則如萬千人的人生,最後可成全和依靠的,唯有自己。

葉傾城曾評價亦舒說:

她所謳歌的愛情,許是她不曾見過的。或者,根本沒有人見過。

—END—

原創作者:小姐姐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ol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