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赤竹村脫貧致富的希望」!聽完湖南這位扶貧村第一書記患癌妻子的告白,湘妹子潸然淚下

2019-10-10     湘妹子

國慶前夕,吳曉芳在村部幫吉剛上傳扶貧資料到電腦上。

出品: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

文、圖:今日女報首席記者 譚里和

這是記者在邵陽市新寧縣扶貧一線採訪的故事,這次,我們把視線轉向了駐村第一書記背後的家庭。只是,這個家庭有些特殊:長期兩地分居的夫妻,直到妻子身患癌症需要照顧時,兩人才在扶貧駐地實現真正團聚。

「他只是中國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中的一分子,卻是我們這個小家的全部,但也是扶貧村脫貧致富的希望啊!」採訪現場,抱著幼兒、身患重病的駐村第一書記吉剛的妻子吳曉芳的話,讓記者數次潸然淚下。

1

吳曉芳:2017年春節,女兒才8個月大,他從湖南邵陽市新寧縣趕到湖北宜昌市和我們過年。因為半年沒見到爸爸,14歲的兒子見到他有些生疏;原本就木訥的他,看到個子逼近額頭的兒子,居然不知所措。我說,再這樣兩地分居下去,恐怕兒子女兒以後都認不出爹了。跟以往一樣,他來去匆匆,但在一家四口團圓的4天裡,女兒沒離過他的手。我想,要是一家人能經常這樣在一起,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也就是在這一瞬間,我在心裡下了決心,一定要克服困難去他工作的新寧縣生活,結束結婚15年來兩地分居的日子。

記者旁白:1978年出生的吳曉芳,是湖北宜昌人,也是新寧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部隊轉業幹部吉剛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自2002年結婚,就一直和丈夫吉剛分居兩地。

吳曉芳:年後他回去不久,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暫時不要去了。我不解,為什麼不讓我帶著孩子去呢?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難道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所願嗎?在我的追問下,他才吞吞吐吐地說,他主動申請去村裡扶貧,可能要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長期駐村工作,壓力會很大。

「你去村裡扶貧,我堅決不同意!」當時,我的態度很強硬。這不是因為我自私,是我覺得他挑不起駐村第一書記這副重擔子。我雖然很惱怒,但耐下心幫他分析了原因。他19歲離家到湖北宜昌市當兵,在部隊服役16年後才轉業到新寧縣工作,還在慢慢適應社會,對農村工作完全不熟悉,加上性格耿直,不善於和人打交道,農村工作又千頭萬緒,扶貧的擔子,不是有力氣就能挑的。我說,你還在主動申請期間,後悔還來得及,我可以跟你們領導打電話,說明一下情況。

「我現在已經到村裡工作了。」當他告訴我這個事實後,我真的感到天旋地轉。我說這麼大的事,你怎麼不跟我商量一下再做決定呢?你單位的任何同事去都可能會比你做得好。他卻說:「單位同事的孩子都在身邊,需要照顧,我暫時一個人,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你老婆孩子不在身邊不等於沒有啊,我們更加需要你的噓寒問暖啊!」他的話,幾乎激怒我,我說既然你想一個人過,那就一個人過吧。

記者旁白:這是吉剛和吳曉芳從戀愛到結婚18年來第一次吵架。事實上,和妻子吳曉芳打電話時,吉剛已走完組織程序,擔任新寧縣一渡水鎮赤竹村第一書記。

2

吳曉芳:那段時間,我甚至對婚姻產生了懷疑,但想起這些年的不易,我心軟了。我和他是經過朋友介紹認識的,1999年秋,他還是武警水電部隊的一名武警戰士,部隊在三峽大壩駐紮,從我家到他部隊不到一個小時。父母不同意我們交往。但就在我猶豫的時候,他送給了我一件沉甸甸的禮物——那是一枚他剛獲得部隊三等功的軍功章。紅色的證書里還有他的事跡介紹:「入伍以來,吉剛同志就參加三峽工程建設,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在工地上到處留下了他的身影;作為部隊一名汽車駕駛員,寒冬臘月,冒著刺骨寒風、為了多運一車物料,他手凍得紅腫不喊一聲痛;夏日炎炎,在30多度的駕駛室里不喊一聲熱、不喊一聲苦,四年來,累計完成工作量6000餘車,創造價值70多萬元……受到各級首長和戰友們的一致好評。」

記者旁白:這是吉剛第一次獲得個人三等功。在部隊服役16年,吉剛因「政治素質強、技術過硬、關鍵時刻有擔當」,三次獲得部隊個人三等功。他用第一次獲得的軍功章贏得了21歲女孩吳曉芳的心——一個在部隊里有擔當的戰士,難道以後還不能擔當家庭的責任嗎?

爸爸一堆的軍功章和證書,成了孩子的玩伴!

吳曉芳:因為他在部隊經常有緊急任務,計劃結婚的時間推遲了兩次。2002年3月,部隊終於批准了他的婚假,我隨他來到了湖南,這是我這麼大第一次到湖南。他的家在邵陽新寧縣靖位鄉偏遠山區,雖然一路上他給我做了很多鋪墊,但來到他家徒四壁的屋子,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晚上,睡在四面透風的閣樓上,床墊是稻草做的,硌得我渾身都痛。按照計劃,我們這次回來是打結婚證,但我猶豫了。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很認真地安慰我:「雖然我現在啥都給不了你,但我會對你好,為你努力,請相信我!」我想到他這四年來對感情的堅守,妥協了。是啊,我嫁的是他這個人,不是現在這個家,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想通了這些,我已經不在乎接下來僅有的兩桌酒席和象徵喜氣的一掛鞭炮。

記者旁白:2003年7月,吉剛的兒子卿卿出生。但還沒等到卿卿滿月,由於工作需要,吉剛被提前召回部隊,從三峽大壩奔赴金沙江上游參與溪洛渡水電站建設,一走便是8個多月。寄出一封信要半個月才能收到,收到回信最快也要一個月之後。那種等待,是一種煎熬,吳曉芳決定背著孩子去項目上看吉剛。

兩天一夜,翻山越嶺,一路顛簸,吳曉芳終於來到吉剛所在部隊的駐地——溪洛渡項目部。這次,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兩個月,是現在16歲的卿卿和父親待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2010年,吉剛35歲,在部隊服役16年後選擇轉業。

吳曉芳:聽說他要從部隊轉業了,我很高興,按照之前我們的約定,他將轉業到宜昌工作,這樣我們可以徹底結束這麼多年兩地分居的日子。為此,兒子卿卿的戶口都上在宜昌。但他一句「家裡父母年邁,需要照顧」,讓我無法反駁。

記者旁白:2013年初,按照國家政策,吉剛被安排到新寧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工作,吳曉芳在宜昌市邊打零工邊照顧兒子讀書。兩地分居的日子繼續著。

2015年11月,吳曉芳發現自己懷孕,在要不要孩子的煎熬中,她等到了這麼多年吉剛帶給她不多的一次好消息:「國家開放二胎了,我們把孩子生下來吧!」8個月後的2016年6月17日下午5時,女兒翔翔呱呱墜地,作為父親的吉剛,還在從湖南趕往宜昌妻子產房的途中。吳曉芳要剖腹產手術,為她簽字的人,是弟弟吳有成。

3

吳曉芳:這次他沒跟我商量就去扶貧,我雖然有意見,但最終我接受了這個現實。

2017年,在他失約了五一節和國慶節回宜昌看我和孩子後,我決定帶著一歲的女兒去看他。

在他扶貧的新寧縣一渡水鎮赤竹村村部一樓的一間小房間裡,我無法忘記見到他時的一幕——桌子和床上全部是扶貧資料和書籍,一口鍋和幾個碗散落在地上;才9個月不見,他整個人又黑又瘦,特別是看到原本還算烏黑的頭髮此刻幾乎發白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原本滿腹的埋怨被心疼代替了,我想,一個人要承受住多大的壓力,心中要有怎樣的信仰和堅守,才會主動申請在這樣貧窮的村子幹下去?而我的丈夫居然做到了。

我翻開他的扶貧手冊,發現以前連一封信都吝嗇寫給我的他,扶貧日記沒有缺過一篇。讓我感到意外也很驚喜的是,他已經能夠駕馭扶貧這項工作,成了赤竹村支兩委扶貧工作的核心人。

由於兒子正讀初三,忙於中考,我在村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準備回宜昌。臨走,我對他說:「等兒子中考完,我就過來,跟你一樣,在村裡住下來。兒子的成長缺少了父親,女兒的成長父親不能再缺席了。」我這句話戳中了他的心坎,他蹲在地上哭了起來。在車上,我給他發了一條微信:「既然選擇了,就放手干,扶貧路上,我不會拖你的後腿!但你要記住一點,你是中國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中的一分子,但卻是我們這個小家的全部!」

記者旁白:新寧縣一渡水鎮赤竹村經過精準識別後,2016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7戶548人,吉剛擔任赤竹村第一書記時,還有113戶474人未脫貧。在吉剛等扶貧幹部一年多的努力幫扶下,目前已有61戶268人順利脫貧。剩下的52戶206人,也將在2019年年底實現脫貧。

在吉剛扶貧的村子,一顆小石頭都是三歲女兒的玩具。

一張木椅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書桌。


吳曉芳:2018年10月,兒子已順利上高中,我收拾好一切,帶著女兒從湖北宜昌來到他扶貧的赤竹村。如果不出意外,我將和兩歲的女兒陪他堅守扶貧村,到2019年赤竹村整體脫貧後回家。

可僅僅在村裡待了一個多月,2018年11月20日晚上,我在幫助他上傳扶貧資料到電腦上時,感覺右胸部有些不舒服,我用手一摸,發現是一個小腫塊,當時我沒有在意,堅持上傳資料接近凌晨。幾天後的星期天,他剛好不忙,決定帶我去離村子比較近的永州東安縣人民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醫生說要去大醫院進一步確診,可能要動手術。我把片子傳給老家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的醫生朋友,對方告訴我:「你得馬上到我這裡來!」

記者旁白:感覺事態嚴重,當天下午,吉剛把村裡的工作安排好後,向單位請了五天假,開車帶著吳曉芳和女兒直奔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吳曉芳被確診為右側浸潤性乳腺癌三期,得馬上進行手術。

術後三天,吉剛給病床上的吳曉芳發信息「請假」:「我問了醫生,手術很順利,遵照醫生囑咐做好康復治療便無大礙,我請了五天假,村裡的工作已經一團糟,只能拜託弟弟吳有成來照顧你……」

吳有成不理解:「自己老婆難道比扶貧還重要?」吉剛滿臉愧色!

吳曉芳:手術後,按照醫生要求,我去醫院化療了7次,每次都是一個人去的;化療完後,我要用靶向藥赫賽丁治療一年,第一次去打赫賽丁的時候,到繳費處看到電腦上顯示的價格14540元,我以為是眼睛出了問題。醫生告訴我,這個藥已經納入醫保,但報銷後自己還要出6905元,而且我每隔21天要打一次,一起要打17次。我嚇住了,如此昂貴的藥,我這樣的家庭是無法承受的,我躲在醫院的角落哭著給他打電話,說放棄算了。他在電話里第一次對我發了火。很快,他給我轉來了10000元錢,要我馬上去拿藥打針,我問他這錢哪來的?他給我發來信息:「我和孩子什麼都能夠缺,就是不能缺妻子和媽!」

記者旁白:吳曉芳生病後,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便是吉剛3000元不到的工資。為了給妻子治病,吉剛想到了兩年前花10萬元買的代步車,當他正準備掛到二手市場賣的時候,內弟吳有成打來電話:「姐夫,車就按原價賣給我吧,但還留給你和姐用。買車的錢我只能分期付,但不會耽誤姐姐的治療。」

拿到弟弟「首付」的6萬元錢,有著鋼鐵般毅志的吉剛留下了眼淚,他明白,這錢是內弟這些年積攢下來準備買房的首付款,他把這錢用「買」車的方式給了他們,希望幫姐姐渡過難關。

吉剛在幫貧困戶收拾玉米。


4

吳曉芳:2019年6月底,我做完最後一次化療。這次,他沒有失約,到宜昌接我和孩子。回到他扶貧的村裡,我既開心又難過,開心的是,我們長達17年兩地分居的日子終於結束;難過的是,我們的團聚,居然是因為我生病需要照顧。

經歷生死,名利已是雲淡風輕。漸漸地,我也成了扶貧隊的「編外」人員,除了幫他們列印文件上傳資料,有時間我還會帶著3歲的女兒去貧困戶家裡走訪。「不經歷風雨,難見天上彩虹;走進扶貧一線,才知人間疾苦。」這是他送我的一句話。當一些貧困家庭的貧窮完全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發現,我那憨直倔強的老公,扶貧村第一書記,做的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他確實只是中國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中的一分子,是我們這個小家的全部,但也是赤竹村脫貧致富的希望啊!

記者旁白:吉剛帶著患癌妻子和年幼女兒堅守扶貧一線的事被反映到單位後,2019年7月11日上午,新寧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局長羅葉茂主持召開了專題會。

會上,羅葉茂動情地說:「昨天我在赤竹村走訪時,知道吉剛同志的事,我悄悄流了眼淚。我建議從關心關懷扶貧幹部的角度出發,派人接過吉剛同志第一書記這副重擔子,讓他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妻子。」羅葉茂的提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會議決定派局黨支部副書記李建華和黨支部紀檢委員朱代文代表組織去找吉剛談話。

這次談話,讓朱代文感到震撼:「他跟我說,『2017年我就來到扶貧村了,對村裡的扶貧工作已經很熟悉,現在派其他同志來接我的手,反而不好開展工作,不利於扶貧;我們新寧縣也快脫貧摘帽了,我曾是一名軍人,既然選擇了開始,就讓我堅持到結束吧!』」時隔兩個多月,年過5旬的紀檢幹部朱代文向記者轉述吉剛的這段話時,眼眶通紅,嘴唇微微發顫,「我感覺經歷了一次精神洗禮!」

尾 聲

2019年漸入深秋,才45歲卻滿頭白髮的吉剛依然堅守在扶貧一線,對他來說,脫貧攻堅的任務和妻子昂貴的醫藥費,一樣重要。

2020年,中國將告別貧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也是奮戰在扶貧一線的人們的莊嚴承諾。吉剛,是中國千千萬萬守護兌現這個承諾的踐行者之一,只是途中多了特殊的見證者——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們是陪伴,更是一種淚中帶笑的堅守。


編輯:依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mAXtG0BMH2_cNUgDV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