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迭易,歲月倥傯,時光見證不朽。
2019年11月8日16時16分,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集控室內人頭攢動,隨著顯示屏上的倒計時歸零,頃刻間掌聲如雷,二期工程4號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機組各系統設備運行平穩,主要運行參數達到設計最優值!
二期兩台機組投產後,萊州公司年發電量達240億千瓦時,將為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質」造臻品 匠心工程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
機組的穩定投產得益於工程建設質量的嚴格管控。自2016年4月開工建設以來,工程建設者們展開了跨越三個多春秋的鏖戰。他們放棄了所有的假期,把全部熱情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克服了施工技術難度大、交叉作業多、建設工期緊等諸多困難,3、4號機組均順利實現了汽輪機扣缸、鍋爐水壓試驗、鍋爐點火、汽輪機沖轉、機組併網、168小時試運等「七個一次成功」。
二期工程在建期間,僅有600餘名員工的萊州公司,既要確保一期兩台機組安全發電、完成經營目標,還要輪流開展機組大小修、技術改造以及擴建卸煤碼頭等重大工程項目,工作任務繁重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實現「建優質工程,樹行業標杆」的工程建設總目標,萊州公司發揮項目法人主導作用,積極創新工程管理模式,嚴格管控施工質量。
「萊州公司吸取一期工程『四個策劃』的成功經驗,對施工準備策劃、工藝 質量策劃、安全文明施工策劃和達標創優策劃等進行了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成為指導工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以建設本質安全型工地為目標,採用「施工條件人性化、人員培訓多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安全文化預控化、監督檢查常態化、作業環境本質化」的安全管理模式,推廣採用魚骨圖因果分析法對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綜合分析並制定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實現安全關口前移,重心下移,讓本質安全落到實處。另外,定期開展「樣板工程」「亮點工程」「安全文明樣板作業區」評比,獎罰分明,使二期工地形成「爭先創優」常態化管理機制,營造工地良好競爭氛圍,調動各參建單位自主管理積極性,有效提升施工的質量水平。
機組168小時滿負荷試運期間,發電煤耗、廠用電率都達到了國內同類機組的較高水平,這是對二期工程設備選型、系統優化、精心調試的最好檢驗!
「可以說,從施工、調試到試運,我們的二期工程質量保持了高水準。即便放到全國範圍來看,我們3、4號機組也實現了高標準投產。」萊州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秦文學很是自豪。
「智」創標杆 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工業智能化為代表,以人工智慧、無人控制技術、虛擬現實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演進。集團公司提出了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的願景,將智能發電作為創新舉措之一,推動轉型升級,給萊州二期智慧化電廠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來,萊州公司持續為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致力於全面建成生產經營管理平台,並通過信息化建設,全面應用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把公司打造成為『開放、共享、共生、連接』的『智慧電廠』。」萊州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秦世賢在談到公司整體發展路徑時說。
從智能設備層、智能控制層到生產管理決策層,萊州公司以「分層搭建、分步實施」為方向,以建立一體化智能優化控制平台(智能控制層)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平台(生產管理決策層)為基礎,緊密結合生產經營實際,完成數字煤島、制粉燃燒、環保排放等9個子系統的開發,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
圍繞建設智慧化電廠建設,萊州公司還將無線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廣泛應用在二期工程上。現場總線布置搭建了智慧電廠神經網絡;智能燃煤島通過三維立體建模提高上煤效率和科學精準燃煤摻配、堆取料機實現了無人值守;智能照明採取場景定義、智能調控;智能吹灰保證受熱面最佳換熱特性。
舉眾之智,所向披靡。
萊州二期以創新實現超越。《工程管理信息平台》《高壓無氣噴塗施工工藝的研究應用》成果分別獲得中電建協中國電力建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科技成果二等獎,《設備標示二維碼應用系統》《工程管理信息平台》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一種鍋爐蒸汽吹灰器的節能疏水系統》等11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還有數項成果、專利正在申報中。
據了解,萊州二期集「智能照明、智能吹灰、數字煤場、現場總線、GIL封閉線路、煙氣深度餘熱利用」等尖端科技於一體,代表了世界火電行業先進水平。
綠色生態 和諧共生
為讓「智慧 生態 美麗」的企業品牌更亮,萊州二期工程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下了大功夫,實現了對空、對海、對地的全方位「超凈排放」的承諾。
在工程設計之初,秉承「生態引領 呵護蔚藍」的環保理念,以「超低排放」為標準,三大主機設備均選用國內頂尖設備,主蒸汽壓力33.42兆帕,再熱蒸汽溫度623攝氏度,設計發電煤耗為253.48克每千瓦時,能耗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立足於國際最前沿火電環保治理技術,同步建設脫硫、脫硝、電除塵等設施,僅環保設施造價就高達7億元。
輸煤廊道均採用全封閉式結構,配套先進除塵抑塵系統,降低輸送噪音;碼頭設置篩洗廢水處理系統,實現廢水循環使用;通過採取雙塔雙循環石灰石———石膏濕法高效脫硫除塵一體化工藝、低低溫電除塵技術、高效脫硝技術,二氧化硫濃度、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指標均優於國家「超低排放」最嚴標準。
「萊州二期採用一體化控制優化及智能管控系統集成智能控制與管理技術,在大幅提高電廠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基礎上,全面提升了環保技能,年節約燃煤1萬餘噸,減排二氧化碳16000噸,是燃機排放標準的三分之一。」秦世賢說。
萊州公司在建設二期工程的同時,逐步對一期機組實施了包括低低溫省煤器、低低溫電除塵、高效除塵脫硫等主要改造項目在內的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全廠實現「增產減污」。
夕陽西下,漁舟和晚。蔚藍的大海與巍然屹立的四台百萬機組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風帆勁鼓逐浪行,勇立潮頭唱大風。萊州公司踏著新時代的節拍共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推動世界火電產業升級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