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中產階層,這三類資產一定要具備

2019-10-16     讀財研習社

最近這幾年,我們一直聽到一種聲音,究竟收入多少才算中產階層呢。

我們先來看下對中產階層的定義。

根據定義,中產階層是在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基礎上,又滿足了感情和尊重的需求。

相當於一些中低層次都實現了。

一般而言,中產很多都是相對收入較高的中層管理人員,但如果從資產來看,並非有一個固定的界限。

比如一二三線的資產不同,收入和消費能力也迥異。

今天我們重點講的是二線城市中,資產多少才是中產呢?

第一、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就是在扣除各項開支後的結餘資金,這部分的資金不同的家庭有多有少,但如果在二線城市中,我個人認為起碼在孩子教育、老人撫養外,每年能有5~10萬的結餘資金。

很多人看到5~10萬,可能覺得很詫異,怎麼這麼低。

如果有在二線城市呆過,除了杭州等一些城市外,其他二線城市的收入水平並不高,能達到20萬年收入就是非常不錯的工作。

如果每年在扣除房貸、車貸、孩子教育、撫養老人外,再結餘5~10萬元,已經是很不錯的狀態了。

要知道,很多人的收入可能才是這個水平。

根據數據估算,目前國內的家庭約5億戶,一線城市的中產階層也大概需要30萬元,才進入了中產家庭門檻。

第二、固定資產

所謂固定資產,最重要的就是房產。

如果單獨看工資性收入,確實還不錯,但如果在沒有房產的情況下,一旦需要在二線城市職業,流動資金很可能快速衰退。

畢竟二線城市的房價首付款也需要30~50萬左右。

第三、財產性收入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些其他收入,比如投資收入、兼職收入、房租收入等。

如果不再受限於工資收入,而有其他資產性收入,二線城市的中產家庭對抵禦風險的能力更高。

其實,財產性收入如果超過工資收入,這也是財務自由的一種方式,對中產階層來說,當財產性收入能覆蓋日常支出,可以幫我們進一步提升和改變生活質量。

綜合來看,對於中產來看,在一個國家中要處於人數的絕對優勢,能提升整個經濟的層級,同時對個人來說,中產意味著追求更高的需求。

但如果說中產的三個標準,工資性收入、房產和資產性收入是必須要具備的。

【風險提示】

​社區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再次提示,投資有風險,下手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ZwL1W0BMH2_cNUg-4c6.html